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9)
2023(13775)
2022(12137)
2021(11380)
2020(9489)
2019(22068)
2018(22027)
2017(42394)
2016(23211)
2015(26136)
2014(26209)
2013(25812)
2012(23636)
2011(21241)
2010(21380)
2009(19893)
2008(19670)
2007(17275)
2006(15354)
2005(13549)
作者
(68064)
(56356)
(55937)
(53500)
(36046)
(27181)
(25520)
(22228)
(21413)
(20266)
(19433)
(19029)
(18139)
(17849)
(17370)
(17235)
(16997)
(16712)
(16330)
(16014)
(13960)
(13848)
(13580)
(12894)
(12709)
(12669)
(12503)
(12445)
(11332)
(11177)
学科
(92101)
经济(91964)
管理(70845)
(63209)
(53977)
企业(53977)
方法(42861)
数学(36235)
数学方法(35653)
(24729)
中国(24656)
(22530)
(21459)
业经(20445)
(20027)
地方(18605)
理论(16837)
(15667)
财务(15590)
财务管理(15553)
环境(15384)
农业(14996)
(14847)
贸易(14839)
企业财务(14724)
(14685)
(14309)
技术(13828)
(13726)
(13651)
机构
大学(334974)
学院(332901)
管理(132479)
(126085)
经济(122931)
理学(114551)
理学院(113161)
管理学(110959)
管理学院(110346)
研究(110112)
中国(81207)
(72724)
科学(70328)
(60652)
(55214)
(51045)
研究所(50206)
业大(49548)
中心(49102)
(48762)
财经(48365)
北京(46118)
(45301)
师范(44901)
(43691)
(40648)
农业(39995)
(39877)
经济学(37250)
师范大学(36595)
基金
项目(228068)
科学(179341)
基金(165603)
研究(165095)
(144227)
国家(143072)
科学基金(123450)
社会(103405)
社会科(97945)
社会科学(97921)
基金项目(88570)
(88360)
自然(81729)
自然科(79777)
自然科学(79762)
自然科学基金(78283)
教育(75450)
(74636)
资助(68868)
编号(66980)
成果(54257)
重点(50516)
(49723)
(47505)
(46575)
课题(46254)
创新(43509)
科研(43317)
(43121)
教育部(42505)
期刊
(139901)
经济(139901)
研究(96809)
中国(62866)
学报(52366)
科学(49329)
管理(48163)
(46344)
(45469)
大学(39662)
学学(37317)
教育(35972)
农业(31449)
技术(28517)
(25150)
金融(25150)
财经(23012)
业经(22407)
经济研究(20974)
(19537)
问题(19364)
图书(17333)
理论(16193)
科技(15950)
(15676)
技术经济(15675)
资源(15401)
(15314)
现代(15061)
实践(14918)
共检索到483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曲颖  贾鸿雁  
本文以国内海滨城市目的地为出游情境,运用营销学中"手段-目的"方法,通过其特有的"阶梯渐进"访谈程序获取了38名被访者的推、拉动机数据。通过系列处理、分析形成了一个综合展示目的地属性和旅游者看重的结果、个人价值之间链接关系的层次价值图。其中的若干条"手段-目的链"代表了旅游者对目的地产品与其个人相关性认识的主要感知逻辑。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国内海滨城市目的地的定位主题开发、宣传促销策略制定和市场细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曲颖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增强,传统依靠功用属性定位的方法日渐乏力。纳入"情感选择"和"自我一致"机制,研究开发并实际阐释了一个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的概念模型。以海滨城市目的地大连相对于其北方4个竞争对手的重定位分析为案例,借助实证研究,识别出最佳情感形象和品牌个性定位因子。最终,提出了对大连非功用性定位的建议性战略,并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启示进行了总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曲颖  周曦  
"记忆"效应和"说服"效应是口号设计的两大核心诉求,但当前研究多基于其中某单一视角来确立口号指导原则。为探究这一做法的科学性,本文以国内海滨旅游目的地口号为素材,关注八条重要口号特点,探究这些特点(整体上和品牌熟悉调节下)在"记忆"效应(口号识别)和"说服"效应(目的地访问意愿)上的表现情况。研究发现:整体上,"使用修饰性词语"和"包含目的地名称"兼具记忆和说服的双驱动功效;但"品牌熟悉"显著调节了诸多口号特点的作用效度以及这两个变量的双驱动功效。研究得到的重要启示包括:当前学界对口号的单一效应研究范式及相关口号特点效应的认识存在缺陷;熟悉和不熟悉品牌的口号在实现设计的双驱动功效上形成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春晓  佘白连  
旅游目的地共生机制是一个基础性课题,基于旅游者需求视角探究目的地共生,意义重大。文章基于认知、情感、行为三者间的逻辑思辨关系,构筑市场驱动机制的结构模型,以长沙居民对"韶山—花明楼"共生目的地系统的态度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工具以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结论:第一,对成本比较和价值比较的认知借助情感的中介影响行为意向的形成,这是旅游者对目的地间共生的需求产生的机制;第二,旅游者的价值认知通过情感的中介影响行为意向,这是"一同游览目的地"的市场需求产生的主要作用路径;第三,旅游者的成本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娴  张辉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基于非平衡推进理论,以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类目的地空间演进规律,研究了政策与空间演进的互动机制。以期揭示政策对空间演进的作用以及空间演进对政策的需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旅游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同一旅游政策在不同的空间作用不同,不同的目的地空间发展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变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旅游政策通过作用于要素资源影响空间结构演化,新的空间结构对政策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应当依据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配置引导性旅游...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元昆  周冰倩  杨伯儒  
旅游业负面信息层出不穷,要想提升和维护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必须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根据心理所有权理论提出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其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重点验证顾客心理所有权在该机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显著稀释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且两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削弱旅游目的地顾客心理所有权,同时顾客心理所有权中介了负面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稀释作用。从理论上扩展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因变量的研究以及负面信息对目的地品牌资产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于维护与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特别是理解负面信息如何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产生影响具有关键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旅游口碑推荐是旅游者在目的地完成一项旅游活动后对旅游产品以及目的地做出的综合性评价,并向他人进行推荐的过程,这里主要是指正面口碑的传播。口碑推荐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旅游购买感知风险,是旅游者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旅游者进行口碑推荐?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口碑推荐产生作用?为此,文章以S-O-R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功能一致性和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对口碑推荐意愿的影响效应,同时检验了意见领袖在其中是否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感知价值对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和旅游口碑推荐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功能一致性对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对旅游者口碑推荐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旅游者目的地信任正向显著影响旅游者的口碑推荐意愿;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发现意见领袖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口碑推荐意愿的理论,为目的地管理者实施有效的营销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星群  
通过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滨海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选择行为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组别的受访者对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中多个指标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但受访者组别(潜在旅游者、旅游者)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而潜在旅游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阿敏  吴晋峰  王君怡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积极。(2)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情感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体验更积极正面。(3)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更强烈。(4)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不是刻板形象、独特形象、整体形象和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麦范金  陆琳  梁业章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Rough集理论的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评价模型,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含知识,并为 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决策建议。该方法能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广海  高乐华  
为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内容、方向、程度并掌握其变迁原因,本文设计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青岛啤酒文化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信任形成的内在机理和效应机制并未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以霍华德—谢思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形成机制与溢出效应模型,具体探讨了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对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影响以及目的地信任对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地方依恋和忠诚度的溢出效应。以相关成熟量表为依据设计问卷,通过网络和现场两种渠道收集到810份有效问卷,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都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目的地信任对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地方依恋和忠诚度均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旅游者—目的地互惠和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和忠诚度的关系之间具有链式双重中介作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从一致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信任的形成进行了阐释,在效应机制的研究中凸显了旅游者—目的地互惠的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信任机制的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永博  
"讲好故事"已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和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以"讲故事"为手段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现有旅游目的地叙事研究开展还很不充分,关注的叙事偏重于正面叙事材料,对负面叙事的关注还很不够。文章着眼于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引致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德国首都柏林作为研究案例,以著名历史游记《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Berlin:Imagine a City)中关于柏林的系列黑色叙事和柏林旅游局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包括4个阶段的混合研究设计,验证黑色叙事对柏林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及意动)的复杂影响。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首先,验证了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显著影响,实证该影响主要透过"叙事主角-游客-自我形象一致性"这一主线发挥作用,明确了黑色叙事主角形象对黑色叙事引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叙事传输理论相关结论。其次,验证了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在黑色叙事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过程中的影响效应,发现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而非认知形象)是黑色叙事最终能够影响游客动机的关键。最后,在黑色叙事这一特定研究情境中,验证了目的地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影响意动形象"具有"增强调节效应",丰富了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意动"三联结构理论。文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凯  赵安周  
"意象"是近年来多学科研究追踪的热点命题之一。本文在重点文献回顾基础上,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发展脉络及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产生、发展与国际、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类的社会性需求存在密切联系,而这种社会性需求也决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本身来看,二者在研究的核心聚焦内容、研究的基本指向、研究方法与研究发展的外生动力上都基本趋于一致;在研究涉及群体与研究学科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为了推进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的深化,提出了应关注"意象"的地方感研究与提升研究技术的具体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德年  周永博  魏向东  
过去10年中,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旅游者围绕目的地的内容生产活动空前活跃,推动着旅游目的地意象加速更新。在此过程中,旅游目的地意象究竟发生何种变化?旅游目的地意象为何发生上述变化?这两个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文章以苏州作为目的地案例,通过对10年间(2006—2015)在线旅游博客文本的内容分析,解析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变迁的动态特征,探索推动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变化的动力机制。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回顾,解析旅游目的地意象具备固化和更新的基本特性;进而基于关键词频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