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3)
2023(6857)
2022(5733)
2021(4980)
2020(4091)
2019(9184)
2018(9307)
2017(16704)
2016(9822)
2015(11120)
2014(11686)
2013(11208)
2012(10517)
2011(9644)
2010(9830)
2009(8861)
2008(8492)
2007(7990)
2006(7203)
2005(6528)
作者
(30435)
(25320)
(25120)
(23918)
(15944)
(12144)
(11474)
(10024)
(9772)
(9098)
(8671)
(8667)
(8207)
(8046)
(8041)
(7891)
(7685)
(7530)
(7402)
(7297)
(6572)
(6308)
(6230)
(5899)
(5868)
(5734)
(5702)
(5471)
(5360)
(5356)
学科
(37677)
经济(37622)
管理(29359)
(19465)
(15873)
企业(15873)
中国(14612)
环境(12378)
方法(12174)
(11850)
地方(10966)
数学(10302)
数学方法(10084)
(9563)
(9324)
(8464)
理论(7449)
(7367)
业经(7365)
(7302)
(7175)
(6851)
银行(6827)
(6568)
城市(6493)
资源(6039)
教育(6029)
(6029)
金融(6022)
(5955)
机构
大学(136584)
学院(136450)
研究(51489)
管理(49054)
(48940)
经济(47362)
理学(40510)
理学院(39957)
管理学(39121)
管理学院(38882)
中国(38413)
科学(33959)
(31259)
(26618)
(26411)
研究所(24167)
中心(24156)
(23994)
(23968)
业大(22288)
农业(20720)
(20333)
师范(20066)
(19776)
北京(19502)
(18976)
(18686)
财经(17952)
技术(17194)
(16038)
基金
项目(92515)
科学(71338)
研究(66591)
基金(63834)
(57044)
国家(56562)
科学基金(47339)
社会(40468)
(38277)
社会科(38263)
社会科学(38250)
基金项目(33639)
(32400)
自然(30622)
教育(30393)
自然科(29883)
自然科学(29868)
自然科学基金(29233)
编号(27295)
资助(25604)
成果(23011)
重点(21245)
课题(20643)
(20514)
(18985)
(18304)
计划(18252)
科研(17422)
创新(17318)
科技(16394)
期刊
(59270)
经济(59270)
研究(42378)
中国(33539)
学报(24598)
(23376)
科学(21595)
教育(19997)
(18818)
大学(17790)
管理(17337)
学学(16500)
农业(15289)
技术(12762)
(12667)
金融(12667)
业经(9560)
图书(9276)
问题(9240)
经济研究(8345)
财经(8218)
(8205)
(7888)
资源(7445)
(7314)
城市(7244)
(7222)
统计(7105)
科技(6875)
书馆(6659)
共检索到219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钦普  
为了推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近年国内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思考,发现存在当前指标体系未能很好地反映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一些指标设计缺乏清晰的数学逻辑、一些定量指标没有相应的权威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缺乏逻辑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和比较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德利  陈通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婧  刘学敏  张昱  
低碳城市概念自提出后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案例实践,随着《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不论是履行国际承诺抑或是执行国内规划的约束性要求,都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侧重点不同,内容多样,形式各异,需要在同一个标准下对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以指导更多城市的计划行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30个指标构成,涉及能耗、碳排放、城市主要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与低碳城市建设直接相关的指标,希望对未来的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靖忠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低碳经济内涵,以河北唐山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 H 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评价模型的选用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艳雁  冯时  
当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气候因素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气候特征,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了基于气候特征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气候因素的影响,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区分为受气候直接影响的指标和非气候直接影响的指标,并根据气候影响碳排放的关系框架,建立了包含32项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佐仁  马越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考虑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废弃物处理、农业、畜牧业碳排放及林业碳吸收过程,提出了构建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框架。对主要碳源碳汇的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结构等设置评价指标,形成相对完整的碳排放基础统计指标体系。并从生活消费、贸易转移和经济增长的碳排放角度,设置综合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烜  刘纯阳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从低碳经济的特征、影响因素,如经济、能源、环境和政策等方面,来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玉珍  
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下,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低端产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长向生态化创新性精细可再生型增长转变。低碳审计是一项促进企业向这一方向发展的重要监督约束机制。本文根据低碳审计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包括评价企业法律政策符合性、评价企业低碳行为和反映企业低碳效果三方面的16个指标,以此作为在低碳审计中所需要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促进低碳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并对企业低碳转型及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玉珍  
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下,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低端产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长向生态化创新性精细可再生型增长转变。低碳审计是一项促进企业向这一方向发展的重要监督约束机制。本文根据低碳审计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包括评价企业法律政策符合性、评价企业低碳行为和反映企业低碳效果三方面的16个指标,以此作为在低碳审计中所需要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促进低碳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并对企业低碳转型及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连玉明  
以人与自然"两个中心"、"两种价值"的生态文明思维,分析了生态文明时代城市的价值内涵,提出了低碳城市概念,并以城市价值最大化为核心提出了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胡剑波  罗玉兰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中的碳源—碳汇分析框架,从生产、交通、建筑与居民生活碳源以及森林、绿地碳汇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13项指标的低碳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国家确定的36个试点低碳城市进行了测算,发现厦门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济源的最低,利用聚类分析法将36个试点低碳城市分为了五类,对各类城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珊珊  张广胜  
从微观层面构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引导农户进行低碳生产,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更有精准性的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从生产要素碳排放、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碳足迹核算的生命周期评价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了低碳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辽中县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低碳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碳生产率是评价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氮肥施用强度、土地生产率和秸秆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处于中碳区间,70%左右的农户属于中碳生产,20%左右的农户达到近低碳等级,10%左右的农户处于较高碳区间,即中碳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雪  陈锦  李爽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阐述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选取了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应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开发碳汇潜力等建议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贵阳  潘家华  朱守先  
低碳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解决方案。虽然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成为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呼唤着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在对低碳经济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雷厉  仲云云  
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际间及三大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分别表现为相对低碳、中碳和相对高碳的经济发展特征。中西部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以提升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