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5)
2023(7841)
2022(6363)
2021(5877)
2020(4681)
2019(10978)
2018(10489)
2017(20480)
2016(10456)
2015(12176)
2014(12124)
2013(12376)
2012(11999)
2011(11189)
2010(11160)
2009(10657)
2008(10188)
2007(9100)
2006(8365)
2005(7991)
作者
(30880)
(25957)
(25817)
(24875)
(16750)
(12230)
(11634)
(10002)
(9977)
(9313)
(9068)
(8500)
(8432)
(8401)
(8359)
(8087)
(7658)
(7548)
(7465)
(6666)
(6627)
(6214)
(6080)
(6040)
(5931)
(5911)
(5542)
(5252)
(5159)
(4998)
学科
(76597)
经济(76548)
管理(27315)
方法(26632)
数学(24668)
数学方法(24599)
(24364)
中国(19238)
(17258)
企业(17258)
地方(16476)
(13843)
(13432)
贸易(13420)
(13041)
地方经济(12393)
业经(11567)
(11119)
(11095)
(10837)
金融(10837)
(10728)
(9875)
银行(9868)
(9654)
环境(9433)
农业(9209)
(8466)
(8328)
关系(8148)
机构
大学(169399)
学院(166194)
(95660)
经济(94407)
研究(67131)
管理(61326)
中国(54530)
理学(51756)
理学院(51204)
管理学(50747)
管理学院(50426)
(40398)
(35921)
经济学(33360)
科学(33239)
(33233)
财经(32437)
经济学院(29863)
(29791)
研究所(29710)
中心(28694)
财经大学(24250)
北京(23744)
(23351)
(22651)
(21986)
科学院(20678)
社会(19317)
(19263)
研究中心(19255)
基金
项目(101496)
科学(81883)
基金(79033)
研究(75419)
(68334)
国家(67902)
科学基金(58033)
社会(54370)
社会科(51911)
社会科学(51901)
基金项目(39817)
资助(33749)
自然(33665)
(33663)
自然科(32935)
自然科学(32925)
教育(32533)
自然科学基金(32410)
(29216)
编号(26809)
(25185)
国家社会(25061)
中国(24252)
(23608)
重点(22820)
教育部(22385)
成果(22288)
人文(21096)
(21073)
经济(20900)
期刊
(109629)
经济(109629)
研究(60560)
中国(32212)
(29610)
管理(24923)
科学(21697)
(21012)
金融(21012)
经济研究(20337)
学报(20165)
(19856)
财经(18489)
大学(16239)
(16195)
学学(15500)
问题(14691)
(14606)
国际(13642)
世界(13513)
农业(13443)
技术(13213)
业经(12927)
技术经济(10814)
统计(9881)
经济问题(9013)
教育(8495)
(8065)
(8050)
经济管理(8007)
共检索到269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力平  
一、引言:从供求脱节的可能性看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经济学文献中,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通常是通过考察一国长期供给的潜力来确定的,市场需求及其制约常常仅仅作为一个短期性问题而在长期经济增长研究中不予考虑。这种情况的存在,表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长期经济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伯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跃上一个新台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伯庚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已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状态,目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不足是由于结构性、体制性、政策性等多重不正常的因素引起的,导致过早地出现买方市场。作者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一要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洁  
本文利用1993—2011年间28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市场分割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分割并非一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是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先扬后抑。本文的研究样本大部分在该二次曲线的拐点以左,说明中国大部分省份仍然处在受益于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阶段,这也说明为什么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能在中国一直存在。此外,本文详细探讨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通过促进固定资本投入和减缓政府消费比重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通过减缓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阻碍了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毛其淋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检验。研究克服了变量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因素对省际经济增长影响的低估问题。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人均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7.2%和17.9%,并且前者的作用随时间增强,而后者的影响有所减弱。此外,二者之间在促进增长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即: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重要,这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统筹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需平衡增长,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徐璋勇  翟艳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进  兰叶凡  
本文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演化,并从产业结构变迁、贸易成本下降和市场分割制约三个视角阐述了其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伴随着国内市场潜力的持续提升,其对城市GDP增长率的促进作用却呈现出不断减弱的趋势,且在中心-外围城市的分样本回归和多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得到了证实。这一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由工业化向去工业化变迁、外围城市在贸易成本下降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尽管市场分割也会限制国内市场潜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分割状况整体上趋于改善,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本文从警惕城市过早和全面去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城市间产业互补以缓解市场竞争等角度,对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促进城市经济稳步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一般在分析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主要利用结构相对数分析法,即按照支出法将GDP划分为3个部分,计算净出口部分在GDP中的份额。这种方法在认识海外需求对市场总需求变化产生的净效果方面比较有效,但是无法说明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贸易平衡的观点来看,也不可能长时期将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作为一项政策目标。因此,为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必要对GDP的支出法结构公式进行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加到1 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从17.9%上升到43%,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迅速下降到2.5%。面对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外许多专家试图作出解释,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有捏造成分,是一种假象,存在巨大的泡沫,在泡沫破灭后会很快出现长期下滑。真是这样吗?凡是到过中国的任何外国人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维刚  黄崇利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1992-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增长与国内居民药品消费需求和医药出口交货值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市场需求对医药工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其中,国外市场需求具有比国内市场需求更高的产出弹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怀峰  郭玉杰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路径是不同的。对于国内已有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市场对该产品的最新需求进而研发生产新产品来达到自主创新;对于国内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先研发生产出产品进而诱导国内市场需求的产生,从而实现自主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本文提出"有限需求"假设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中,消费品被假定为综合性的终端产品,其需求被认为是无限的,这掩盖了在现实中人们对大部分具体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这一特征。在"有限需求"假设下,模型经济可以更好地解释"后现代经济增长停滞"等现象。有限需求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主观实际的需求饱和,一种是由于财富约束造成的被动的需求有限。针对有限需求下饱和经济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促进内生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引致收入分配的差异;收入分配差异积累过大,会导致劳动参与率、贡献率不足,创新率也会下降,进而技术进步和产出率下降,最终造成潜在的长期经济波动,并导致增长动力持续下降。根据有限需求假设,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不断提升需求空间(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创造新产品、拓展外部市场);优化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增加一般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