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6)
- 2023(18334)
- 2022(14967)
- 2021(13608)
- 2020(11441)
- 2019(25954)
- 2018(25672)
- 2017(49237)
- 2016(26352)
- 2015(29681)
- 2014(29825)
- 2013(28981)
- 2012(26546)
- 2011(24098)
- 2010(24499)
- 2009(22936)
- 2008(22384)
- 2007(20354)
- 2006(18020)
- 2005(16720)
- 学科
- 济(124237)
- 经济(124092)
- 管理(79037)
- 业(70188)
- 企(58777)
- 企业(58777)
- 方法(48352)
- 数学(41990)
- 数学方法(41319)
- 中国(32193)
- 财(28974)
- 农(28922)
- 贸(26473)
- 贸易(26457)
- 业经(25967)
- 地方(25877)
- 制(25735)
- 易(25617)
- 学(24604)
- 融(19915)
- 金融(19908)
- 银(19751)
- 银行(19719)
- 体(19118)
- 理论(19026)
- 行(18931)
- 农业(18246)
- 环境(17405)
- 务(17275)
- 财务(17204)
- 机构
- 大学(381588)
- 学院(381393)
- 济(167150)
- 经济(163864)
- 管理(141738)
- 研究(133027)
- 理学(121166)
- 理学院(119843)
- 管理学(117428)
- 管理学院(116740)
- 中国(102332)
- 京(80193)
- 财(79294)
- 科学(77572)
- 所(66925)
- 财经(62147)
- 农(60624)
- 研究所(60092)
- 中心(60014)
- 江(58382)
- 经(56305)
- 经济学(53398)
- 业大(53170)
- 北京(50433)
- 院(48314)
- 范(47925)
- 经济学院(47806)
- 师范(47397)
- 农业(47259)
- 财经大学(46102)
- 基金
- 项目(248678)
- 科学(196621)
- 基金(182320)
- 研究(180985)
- 家(159215)
- 国家(158005)
- 科学基金(135705)
- 社会(117884)
- 社会科(111984)
- 社会科学(111959)
- 省(96290)
- 基金项目(94437)
- 自然(86219)
- 自然科(84328)
- 自然科学(84305)
- 教育(83628)
- 自然科学基金(82828)
- 划(80658)
- 资助(75354)
- 编号(71438)
- 成果(58983)
- 重点(56725)
- 部(55317)
- 发(53347)
- 创(51529)
- 课题(50730)
- 国家社会(49967)
- 创新(48385)
- 制(48265)
- 教育部(48030)
- 期刊
- 济(190655)
- 经济(190655)
- 研究(118817)
- 中国(79798)
- 财(62420)
- 学报(59359)
- 管理(56709)
- 农(55952)
- 科学(54194)
- 大学(46118)
- 学学(43670)
- 融(40274)
- 金融(40274)
- 教育(40157)
- 农业(37181)
- 技术(33828)
- 经济研究(32965)
- 财经(32398)
- 业经(28959)
- 经(28097)
- 问题(25233)
- 贸(23938)
- 国际(21172)
- 统计(20229)
- 业(20225)
- 技术经济(19341)
- 策(18451)
- 世界(18242)
- 商业(17897)
- 版(17572)
共检索到590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韬 闫中晓
本文探讨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如何影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福利收益。基于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的贸易模型,本文将国内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福利效应分解为贸易成本变动效应和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并重点评估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省份而言,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总福利效应的比重超过25%。从全国尺度来看,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全国总福利的比重达32.6%。机制分析表明,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引发的产业空间分工深化和地区产业专业化均为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重要来源。此外,投入产出关联对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强度具有关键影响,服务业可贸易性和国际循环畅通程度也会影响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强度。拓展分析发现,降低空间摩擦和降低制度性贸易摩擦在提升规模经济强化效应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本文为破除地区间制度性壁垒,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依据。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市场一体化 贸易成本 福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飞
贸易摩擦突显出国内市场规模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构建内生技术创新模型研究表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通过价格效应抑制高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高技术创新;美国对华高技术中间品出口限制通过价格效应促进高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规模效应抑制高技术创新。利用2000—2014年WIOD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可以显著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通过扩大高技能劳动市场规模、美国对华高技术中间品出口限制通过扩大高技术中间品市场需求规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缓解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处理效应模型研究表明,贸易摩擦对中美技术差距扩大的行业负向影响较大,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缩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国内市场规模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毛其淋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检验。研究克服了变量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因素对省际经济增长影响的低估问题。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人均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7.2%和17.9%,并且前者的作用随时间增强,而后者的影响有所减弱。此外,二者之间在促进增长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即: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重要,这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统筹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需平衡增长,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石伟文
基于异质性贸易制度安排这一视角并结合1995~2012年间的跨国面板数据,文章实证考察了进出口国家(地区)之间不同类型的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对整体、制造业以及农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能够显著降低双边整体、制造业以及农业部门的贸易成本,且贸易成本削减效应随着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的深化而加大,从而也说明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异质性;(2)采用传统的虚拟变量法来刻画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关系得到的估计系数的绝对量级大于经济一体化系数,这说明忽视贸易协议的异质性会导致高估贸易成本削减效应的偏误。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应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推进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此降低双边的贸易成本;另一方面,在评估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影响效应时应将贸易制度安排的异质性纳入考量,以避免造成政策评估偏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谢利娟
制度差异可以通过影响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使一国的竞争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增大两国贸易进行的阻力,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诱发贸易摩擦。而通过调整各自国家的制度安排、相互承认各自的社会经济规制、建立经济联盟等途径进行制度差异协调,就能达到帕累托效率,从而实现双赢,避免国际贸易摩擦。
关键词:
制度差异 国际贸易摩擦 协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洁
作者从宏观交易成本的角度和微观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机制,并且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各国间进行制度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得出我国应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制度差异的协调,以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的摩擦的发生。
关键词:
制度 差异 贸易摩擦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邓力平 战岐林
在研究我国因贸易顺差过大引起的贸易摩擦时,我们注意到了其中涉及的国内税收因素,并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的降低对减少顺差有显著作用,而企业所得税变动对外贸顺差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降低税负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从而缓解贸易摩擦,特别是通过降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来加以实现,而企业所得税实际水平可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
关键词: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 贸易摩擦 减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勇
一、当前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的"错位困境"2009年国外对华共发起119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同期增加11起,涉案总额127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2010年1-5月,共有12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32起贸易救济案件,降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勇
一、当前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的"错位困境"2009年国外对华共发起119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同期增加11起,涉案总额127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2010年1—7月,共有15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41起贸易救济案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晴 陈伟光
文章根据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程度设置了5种情境,利用CGE模型动态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加征关税对中美双方GDP增长和居民福利造成不利影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GDP与居民福利均会不同程度上升,出现正的外部性;(2)中美贸易摩擦将会极大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中国与美国贸易紧张关系将会促使中国外贸出口转向欧盟、东盟和世界其他地区,而美国则会转向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经济效应 动态CGE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宏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摩擦显著增加。在对贸易摩擦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贸易摩擦的成因。造成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看,政府规模缩小虽然增加了经济自由度,但是不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国家在外部市场中对贸易的限制越大,贸易摩擦越严重,但是国家对自身内部信贷、劳动和生产市场的管理限制则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法治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面临的贸易摩擦越少。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想要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求得国际贸易的持续繁荣,可以从自身制度层面着手,适当进行政府调控、放宽外贸约束、强化政府管理限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形成一个内外平衡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焦慧莹
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是美中巨额的贸易逆差,美方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现行的体制使中美贸易不公平。事实上,美中贸易逆差有中国渐进化改革开放中市场不完全到位的因素,但更多的源于美国自身的制度缺陷。美国持续巨额的财政赤字和美元国际储备与结算中的超级垄断,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制度根源。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过来又成为美国巨额国债、持续财政赤字和强势美元赖以维系的基础。美中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国别转移。贸易战损人不利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的贸易逆差,只能将美国的贸易逆差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关键词:
美中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建国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计数模型,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经济、政治及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因素仍然是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其中,美国国内工业产出的波动与对华贸易逆差显著提高了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频率,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中美政治联系与美国对华反倾销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中美政治联系的恶化将强化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冲突。
关键词:
反倾销 制度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