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2)
2023(16756)
2022(13521)
2021(12323)
2020(9996)
2019(22815)
2018(22513)
2017(42621)
2016(23124)
2015(25823)
2014(25867)
2013(25262)
2012(23472)
2011(21019)
2010(21750)
2009(20199)
2008(20375)
2007(18861)
2006(17078)
2005(16126)
作者
(66703)
(55347)
(55020)
(52075)
(35665)
(26293)
(25119)
(21380)
(21139)
(20031)
(18932)
(18486)
(18001)
(17979)
(17421)
(16964)
(16429)
(16223)
(15865)
(15822)
(13996)
(13742)
(13470)
(12919)
(12474)
(12465)
(12365)
(12240)
(11192)
(11069)
学科
(104363)
经济(104228)
(87408)
(78227)
企业(78227)
管理(76907)
方法(35801)
业经(33653)
中国(32636)
(32120)
(31079)
数学(26534)
数学方法(26300)
地方(24915)
(22814)
农业(22251)
(21788)
贸易(21769)
(21132)
(20570)
财务(20524)
财务管理(20493)
技术(20198)
企业财务(19385)
理论(18961)
(18309)
(18187)
金融(18180)
(17976)
银行(17947)
机构
学院(331200)
大学(325406)
(140505)
经济(137653)
管理(125799)
研究(115531)
理学(105288)
理学院(104135)
管理学(102587)
管理学院(101964)
中国(93349)
(70989)
(68936)
科学(66657)
(58646)
(55836)
(54585)
中心(52583)
财经(52474)
研究所(52087)
(47394)
北京(45310)
业大(44765)
(43475)
农业(43342)
(43326)
师范(43017)
经济学(42451)
(41995)
财经大学(38176)
基金
项目(205760)
科学(163171)
研究(156302)
基金(147577)
(127014)
国家(125792)
科学基金(108723)
社会(99972)
社会科(94754)
社会科学(94729)
(82412)
基金项目(76879)
教育(71080)
(67504)
自然(66832)
自然科(65356)
自然科学(65340)
编号(64390)
自然科学基金(64218)
资助(59247)
成果(53105)
(49387)
重点(46364)
课题(45518)
(45484)
(44746)
(42319)
创新(41713)
国家社会(41383)
发展(40572)
期刊
(172232)
经济(172232)
研究(105878)
中国(78458)
(57018)
管理(54629)
(53685)
学报(46626)
科学(45072)
教育(41336)
(38286)
金融(38286)
大学(36586)
农业(36394)
学学(34105)
技术(31976)
业经(30362)
经济研究(27162)
财经(27140)
(23615)
问题(22542)
(21931)
(20173)
国际(18091)
技术经济(18047)
世界(17700)
现代(16585)
商业(16348)
图书(15568)
经济管理(15179)
共检索到540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婕  姚博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众  李明广  
出口增加值的国内份额能够良好地反映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状况。基于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双向效应:一方面会提高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国内中间品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促进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则会增加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与进口中间品投入,进而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推动企业嵌入国际大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则取决于以上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实证结果显示,负向效应大于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负,且企业异质性特征显著。本文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我国"内外循环"联动发展的经济事实,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殿春  鲁大宇  
本文基于上游中间品市场的动态变化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使用多期倍差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本文证实,外资自由化政策引致的外资流入将在短期内引起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和长期中间品供给扩张效应: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使得一部分本土企业原先的本地采购被挤出,进而转向进口市场,导致其出口DVAR下降;长期来看,外资流入产生的中间品需求刺激上游行业产能扩张和中间品价格下降,促使本土企业采取进口替代,进而抵消其对出口DVAR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动态效应,反映了外资流入冲击国内中间品市场、进而撬动上游行业扩张的动态进程,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现实体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余远  
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考察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变动特点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出口DVAR变动远在对外循环之上;受制于"低端投入→低端制造"的分工路径,国内循环导致了出口DVAR攀升与低端转型并存的发展特点;随着竞合关系的变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对外循环中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金融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DVAR水平,并且该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渠道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出口DVAR起到提升作用;在考虑核心指标稳健性、内生性等问题后,数字金融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出口DVAR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市场资源重配置效应是影响整体出口DVAR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证实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企业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跃升的本土化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重要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从地区划分看,技术市场发展对东部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企业;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相对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DVAR受到技术市场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会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并未以牺牲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贸易方式的结构转变为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沈伟玲  项姬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持续上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群锋  刘冲  刘青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可达性指标,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一体化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额,原因是市场一体化降低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临界出口生产率水平,并促进了既有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扩张。对于生产率高的企业、初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扩张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于具有发展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和行业具有更大的促进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昱琛  熊琴  马野青  
文章采用2002—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的合并数据,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融资约束和企业出口的DVAR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融资约束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意识,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尤其在一般贸易企业中作用最为明显。(2)提高地区层面普遍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缓解企业进出口的成本压力,促进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3)外源融资约束,比起内源融资约束和商业信贷约束,对企业的竞争压力更大,更容易促进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昱琛  熊琴  马野青  
文章采用2002—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的合并数据,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融资约束和企业出口的DVAR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融资约束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意识,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尤其在一般贸易企业中作用最为明显。(2)提高地区层面普遍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缓解企业进出口的成本压力,促进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3)外源融资约束,比起内源融资约束和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这一效应随企业加工贸易程度的提高而减弱。传导机制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成本加成提升和研发创新增加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此外,行业层面的研究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政策动因,还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如何利用外贸政策调整来提高贸易利益与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张靖祎  方森辉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效应及中间品相对价格效应作用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机制下,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附加值率;中间品相对价格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利于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假象。资源配置效率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国内附加值率提升,有效避免企业受限于“低端嵌入”。第三,贸易数字化倾向于提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