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14)
2023(21131)
2022(17667)
2021(16408)
2020(13834)
2019(31717)
2018(31296)
2017(60312)
2016(32664)
2015(36330)
2014(36320)
2013(35518)
2012(32412)
2011(28734)
2010(28700)
2009(26480)
2008(26120)
2007(23335)
2006(20368)
2005(18252)
作者
(93237)
(77507)
(76850)
(73439)
(49500)
(37123)
(35086)
(30245)
(29465)
(27733)
(26294)
(26267)
(24761)
(24709)
(24050)
(23816)
(23093)
(22888)
(22492)
(22270)
(19168)
(19065)
(18900)
(17943)
(17326)
(17240)
(17120)
(17069)
(15572)
(15445)
学科
(132032)
经济(131876)
(109142)
管理(103722)
(96337)
企业(96337)
方法(59691)
数学(49051)
数学方法(48396)
(39766)
(39005)
业经(36786)
中国(35471)
(27249)
(27104)
财务(27014)
(26977)
财务管理(26970)
农业(26492)
企业财务(25593)
(25481)
贸易(25466)
(24771)
理论(24743)
地方(23877)
技术(23454)
(22159)
(20768)
(20564)
银行(20513)
机构
学院(459391)
大学(458559)
(184791)
管理(182579)
经济(180931)
理学(157160)
理学院(155485)
管理学(152652)
管理学院(151808)
研究(150928)
中国(116636)
(97513)
科学(92488)
(87884)
(78121)
(75362)
财经(69841)
(69125)
中心(68957)
业大(68914)
研究所(68219)
(63581)
农业(61232)
北京(60957)
(58458)
师范(57823)
经济学(55662)
(55291)
(55167)
财经大学(51828)
基金
项目(309979)
科学(244866)
基金(226383)
研究(225821)
(197274)
国家(195587)
科学基金(169289)
社会(143040)
社会科(135540)
社会科学(135507)
(120872)
基金项目(119158)
自然(110675)
自然科(108202)
自然科学(108172)
自然科学基金(106247)
教育(104221)
(101306)
资助(93118)
编号(91468)
成果(73818)
重点(69049)
(68261)
(65408)
(65297)
课题(62783)
创新(60642)
科研(59371)
国家社会(59182)
教育部(58723)
期刊
(204705)
经济(204705)
研究(134989)
中国(89878)
学报(73288)
管理(71897)
(71637)
(71194)
科学(67226)
大学(56374)
学学(53097)
教育(50477)
农业(48954)
(42136)
金融(42136)
技术(41837)
财经(35200)
业经(35155)
经济研究(32452)
(30332)
(27756)
问题(27014)
技术经济(23319)
(22232)
图书(21894)
(21769)
科技(21302)
现代(21254)
理论(20989)
商业(20876)
共检索到684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群锋  刘冲  刘青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可达性指标,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一体化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额,原因是市场一体化降低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临界出口生产率水平,并促进了既有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扩张。对于生产率高的企业、初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扩张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于具有发展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和行业具有更大的促进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鹏  岑聪  
文章研究了市场一体化、信息可达性对地区产出效率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与信息可达性提升对地区产出效率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地区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布仍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差异,但这种差异在缩小;市场一体化进程与信息可达性提升不仅能显著优化本地区产出效率,同时对地理及经济邻近地区产出效率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可达性提升能显著强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对地区产出效率的优化作用;门槛效应分析表明,信息可达性提升对地区产出效率的正向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并随着地区信息可达性提高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分区域、分行业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与信息可达性对产出效率的积极影响在不同区域、行业表现出异质性;市场一体化与信息可达性变化对产出效率的影响效应在企业微观层面依旧成立,但边际影响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表现出异质性。因此,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信息可达性提升不仅可以驱动地区产出效率增长,通过合理地引导与规划也有助于缩小各地区产出效率差距,优化国内产出效率的空间布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毛其淋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中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即国内市场一体化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强化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的估计显示,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则显著地提高了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此外,金融控制弱区域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水平的边际影响效应也远远高于金融控制强区域。本文的研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婕  姚博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龙  马光荣  黄勃  
基础设施促进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提升了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从而加剧地方政府在吸引要素上的竞争。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剧了地区间税收竞争,显著降低了辖区内企业的所得税实际税负。对于跨地区流动性较低的企业,高铁开通降低企业税负的幅度相对较小。同时,由于高铁促进了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中心城市参与税收竞争的程度较轻。相比于中心城市,高铁开通更加显著降低了非中心城市的企业税负。在全面评估跨地区基础设施的福利影响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行为反应,促进国内市场大循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廖秋娴   李荣林   熊治  
打破国内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提升出口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和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撤县设区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企业出口质量。实证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显示,国内需求驱动效应、要素市场化配置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是撤县设区改革作用于企业出口质量的重要机制。此外,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强竞争行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改革样本中更为明显,并且这一促进作用能溢出到同一地级市非改革县市企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推动的区域市场整合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娜  郎丽华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灿  孙浦阳  
在建设高效充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基于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视角,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可达性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加剧了国内中间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降低了国内中间品的相对价格,由此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市场可达性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边际作用效果,随着企业上游度、中间品单位价值重量、市场势力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动态分解显示,市场可达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贸易方式的转变,吸引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入,进而驱动城市层面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攀升。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企业中间品投入的“国产化”替代,可以有效降低对国际要素市场的依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洁  
本文采用两部模型和选择模型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上市公司的出口倾向与出口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于企业出口倾向以及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为负,说明市场分割阻碍了企业出口。人力资本在两种模型的估计中对企业是否出口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出口比重没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度对企业是否选择出口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为正。并且,市场分割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出口影响存在差异,企业规模越大,市场分割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模型数值模拟都显示,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促进了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已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拐点开始出现,但是在计量检验中仍不显著。采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的地区集聚,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则对制造业地理集聚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陶  黄先海  
本文分析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广告和创新两种竞争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广告行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会导致更多的广告行为,反之亦然;(2)当国内市场一体化增强时,企业会出现有偏于创新的市场竞争策略调整;(3)异质性检验发现,中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竞争策略在国内市场一体化增强时都会偏向于创新,而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受其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广告和创新当期都能提高企业销售额和加成率,但广告的动态衰减速度明显快于创新,企业基于最优市场绩效的考虑,会采用有偏于创新的竞争策略调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能够推动企业内资源配置优化,促进企业创新,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代沁雯  徐伟航  
高铁开通的微观资本市场效应是其对经济驱动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开通高铁为外生冲击,考察企业的市场可达性变化对其杠杆率的影响,探讨高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途径。理论上,高铁开通提升了市场可达性,一方面增加企业外部竞争,扩大经营风险,降低融资能力,表现为杠杆率下降;另一方面促进要素、资源流通并提高融资便利度,表现为杠杆率上升。实证上,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后,企业杠杆率明显提升,而且杠杆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对企业杠杆率的提升效应在市场化进程慢(政府干预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和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更为显著,表明企业杠杆率提升确实是由于融资便利程度的改善。最后,研究发现企业杠杆率高企的背后是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本文认为,高铁开通引发资本结构变动的事实能够对企业起到风险提示作用,指导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更有效地"稳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