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4)
2023(17278)
2022(14692)
2021(13492)
2020(11404)
2019(26018)
2018(25813)
2017(48993)
2016(26890)
2015(30167)
2014(30337)
2013(29757)
2012(27108)
2011(24457)
2010(24394)
2009(22646)
2008(22617)
2007(20305)
2006(17485)
2005(15719)
作者
(79596)
(66616)
(66567)
(63250)
(42203)
(32215)
(30162)
(26046)
(25244)
(23759)
(22660)
(22269)
(21383)
(20931)
(20781)
(20773)
(20491)
(19734)
(19290)
(19158)
(16619)
(16383)
(16226)
(15135)
(15094)
(14875)
(14742)
(14741)
(13546)
(13263)
学科
(107608)
经济(107450)
管理(82008)
(77594)
(64181)
企业(64181)
方法(52164)
数学(45441)
数学方法(44888)
(32475)
(29956)
中国(27806)
业经(24247)
(24104)
(23179)
(20763)
贸易(20754)
(20618)
财务(20554)
财务管理(20498)
(20181)
农业(19996)
企业财务(19439)
理论(18435)
地方(18321)
(17592)
银行(17524)
(16553)
(16552)
金融(16547)
机构
大学(390180)
学院(389118)
(158296)
经济(155054)
管理(148433)
理学(128612)
理学院(127209)
研究(126798)
管理学(124877)
管理学院(124170)
中国(95815)
(80842)
科学(79435)
(75488)
(70158)
(64624)
业大(61573)
财经(60205)
中心(59371)
(58870)
研究所(58667)
农业(55561)
(54639)
北京(49928)
经济学(49656)
(48582)
师范(47919)
(46170)
(45489)
经济学院(44985)
基金
项目(262939)
科学(206219)
基金(191770)
研究(186212)
(169250)
国家(167866)
科学基金(143499)
社会(119086)
社会科(112874)
社会科学(112844)
(103137)
基金项目(101378)
自然(94757)
自然科(92596)
自然科学(92567)
自然科学基金(90945)
(87154)
教育(87142)
资助(78552)
编号(74377)
成果(59912)
重点(59693)
(58248)
(55086)
(54983)
创新(51533)
科研(51516)
课题(51413)
教育部(49915)
国家社会(49760)
期刊
(168648)
经济(168648)
研究(108389)
中国(74651)
学报(66590)
(62378)
(61548)
科学(58313)
管理(53425)
大学(49937)
学学(47456)
农业(41524)
教育(38818)
技术(34271)
(33245)
金融(33245)
财经(30140)
业经(27393)
经济研究(27227)
(25862)
问题(22538)
(22284)
(20331)
技术经济(19053)
统计(18764)
理论(17955)
(17780)
科技(17696)
财会(17479)
商业(17431)
共检索到56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陆前进  温彬  
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即使是使用同种货币,其购买力往往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地区所能买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可能是不相同的。本文根据这一现象,提出货币国内实际比价和国际实际比价这一对概念,并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分析一国内不同地区货币的实际比价。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国内实际比价模型,推导出一国货币国内实际比价变动与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影响国内实际比价变动的传导机制和模型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丽玲  
一、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从劳动生产率的经典定义分析,首先,它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因而劳动生产率是指活劳动的生产效率而非全部劳动的效率(那是经济效果指标)。这个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指什么?是活劳动生产价值的效率,还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已经知道,劳动生产率公式中分子是指有用产品的数量或使用价值量。根据马克思劳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成肖  
笔者利用中国以RCA指数测算的具有比较优势的11个出口部门的数据建立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行业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增长对工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工资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存在从劳动收入到资本收入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现象;出口贸易通过改变产品出口价格显著地影响出口部门工人工资;不同出口部门出口价格对工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抑制了部门间工资差距的缩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虽然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得比较快,但出口份额的下降并不因此而改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应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实现结构优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李红涛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军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需求因素)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支出比率对人民币汇率没有实质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杭敬  张志远  苑立波  
当前,上海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上海人口红利趋于减弱的形势下,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又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物质消耗转为主要依赖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又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三个要素。该文利用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模型,对"十五"时期以来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素进行拆解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同步回落走势,但技术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建国  
本文揭示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内在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相对变化,从而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此说明,在纸币体系中,一定程度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常出现的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静  
文章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变化并非同步。垄断行业工资、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而竞争行业更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应带来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并且不愿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所有制分割状态下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支付的高劳动力成本,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钱士春  
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符合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显著,我国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快速增长时,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显著。这也就为从生产率角度考察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