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0)
- 2023(7336)
- 2022(6022)
- 2021(5340)
- 2020(4082)
- 2019(8794)
- 2018(8415)
- 2017(15520)
- 2016(7803)
- 2015(8746)
- 2014(8656)
- 2013(8749)
- 2012(8613)
- 2011(8361)
- 2010(8641)
- 2009(8359)
- 2008(7675)
- 2007(7225)
- 2006(6881)
- 2005(5955)
- 学科
- 济(60979)
- 经济(60940)
- 农(23830)
- 地方(18593)
- 业(18021)
- 管理(16332)
- 农业(16091)
- 方法(14481)
- 业经(13622)
- 中国(13417)
- 数学(12816)
- 数学方法(12767)
- 学(12625)
- 地方经济(12225)
- 发(9144)
- 企(9085)
- 企业(9085)
- 制(8254)
- 财(7637)
- 农业经济(7626)
- 发展(7422)
- 展(7406)
- 经济学(7142)
- 融(7073)
- 金融(7073)
- 环境(6904)
- 及其(6462)
- 策(6255)
- 银(6249)
- 银行(6240)
- 机构
- 学院(129025)
- 大学(126485)
- 济(64051)
- 经济(62812)
- 研究(49342)
- 管理(43865)
- 理学(36946)
- 中国(36589)
- 理学院(36489)
- 管理学(35902)
- 管理学院(35645)
- 科学(27208)
- 财(26305)
- 京(25471)
- 所(24254)
- 农(23461)
- 中心(21871)
- 研究所(21767)
- 经济学(21543)
- 财经(20615)
- 江(20367)
- 经济学院(19063)
- 范(18998)
- 师范(18881)
- 经(18494)
- 业大(17022)
- 院(16959)
- 农业(16803)
- 北京(15987)
- 州(15869)
- 基金
- 项目(79435)
- 科学(62424)
- 研究(61842)
- 基金(56922)
- 家(48346)
- 国家(47867)
- 社会(42977)
- 科学基金(40521)
- 社会科(40415)
- 社会科学(40408)
- 省(31485)
- 基金项目(29526)
- 教育(26925)
- 编号(25158)
- 划(24731)
- 资助(22289)
- 自然(21701)
- 自然科(21139)
- 成果(21137)
- 自然科学(21135)
- 自然科学基金(20725)
- 发(19910)
- 国家社会(18401)
- 重点(17800)
- 课题(17646)
- 部(17281)
- 发展(17101)
- 展(16881)
- 性(15918)
- 创(15481)
共检索到208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富丽明
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乡村振兴对实现国内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顺畅流转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与国内大循环的良性互动,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构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金融资本主导型价值链,进而实现农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与自主可控。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和理论阐释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更好把握这一战略的理论框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是根本动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本目标,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根本宗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根本举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余畅 周绍东
实现城乡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各产业间进行组合和搭配,也在城市和乡村中结合起来开展生产活动,因此,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塑造新型城乡经济关系、促进城乡融合的根本途径。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乡经济关系演进的过程,刻画了从"城乡对立"到"城乡协调"再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产业升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余畅 周绍东
实现城乡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各产业间进行组合和搭配,也在城市和乡村中结合起来开展生产活动,因此,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塑造新型城乡经济关系、促进城乡融合的根本途径。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乡经济关系演进的过程,刻画了从"城乡对立"到"城乡协调"再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产业升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保平 李婧瑜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后引发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理论阐释。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特征来看,数据生产要素化产生于非物质性的数字劳动过程中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在重构生产力和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超越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基本属性。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来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环节中创造价值、在交换与分配环节中实现价值、在消费环节中倍增价值。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资本化来看,数据要素在资本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在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表现出了数据资本二重性的新表现。数据资本的二重属性决定了数据要素资本化行为的两面性,数据要素资本化既带来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消极作用。为更好地凸显其有利的一面,首先要厘清作为新的生产数据要素的权属,将其置于马克思产权理论下进行科学阐释,并在我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着力解决数据确权问题。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加深,要不断优化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路径;同时还要从治理手段和对象、治理格局、治理主体角度出发,加强对数据要素市场的有效治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林林 纪志耿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村面源污染是制约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具有发展农村生产力、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力欠发达,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难以有效推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根本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向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并不断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最终探索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彦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对推动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强化巩固基层执政基础、提高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治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与约束:治理主体和村民主体性缺失、治理体制尚待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及主体法治观念不强。由此提出乡村有效治理的推进策略:激励农民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充分活化利用乡村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增强干群法治观念,培育和弘扬乡村德治文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数字乡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保平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大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的“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的形成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两大奇迹”创造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制度保证;党领导下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动力保证。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来看,“两大奇迹”形成的理论逻辑是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与规模化市场创造的结合造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增长所奠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两大奇迹”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下国家能力的培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互补,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普惠性产业政策的协调。在第二个百年续写“两个奇迹”,并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需要从中长期发展视角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继续推动国家与市场的共同演进,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充分释放内需潜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党的领导 国家能力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雪敏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实现”环节,完成“惊险的跳跃”;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价值分配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分配”环节,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我国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雪敏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实现”环节,完成“惊险的跳跃”;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价值分配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分配”环节,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我国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阳春 宁凌
交通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需要系统地建立多维度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最后提出建设农村公共交通的具体对策:整体协作联动,完善供给建设体系;多维主体参与,稳定供给建设要素;科学政府管制,保障供给建设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昕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立足公共经济学视角,从供给、需求及执行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从资金筹集、规划布局、投资监管、支持保障等维度,就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定珍 侯杰 张秦
文章将乡村振兴水平分解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指数,并从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出发,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国内大循环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呈现一致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遥遥领先;乡村振兴水平对国内大循环畅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加速城镇化和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均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畅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内大循环 农村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