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99)
- 2023(21083)
- 2022(18054)
- 2021(16837)
- 2020(14080)
- 2019(32133)
- 2018(31777)
- 2017(61004)
- 2016(32857)
- 2015(36873)
- 2014(36818)
- 2013(36160)
- 2012(33553)
- 2011(30568)
- 2010(30857)
- 2009(28786)
- 2008(27938)
- 2007(24703)
- 2006(21955)
- 2005(19805)
- 学科
- 济(145517)
- 经济(145342)
- 管理(93728)
- 业(88692)
- 企(72271)
- 企业(72271)
- 方法(58892)
- 数学(51012)
- 数学方法(50356)
- 中国(40524)
- 农(37733)
- 财(34585)
- 地方(32399)
- 业经(31458)
- 学(31191)
- 制(28490)
- 农业(25052)
- 贸(25047)
- 贸易(25031)
- 易(24228)
- 银(23683)
- 银行(23631)
- 行(22706)
- 融(22646)
- 金融(22643)
- 理论(22063)
- 环境(21105)
- 和(20990)
- 务(20744)
- 财务(20654)
- 机构
- 大学(474755)
- 学院(473755)
- 济(195854)
- 经济(191684)
- 管理(180769)
- 研究(164804)
- 理学(155268)
- 理学院(153462)
- 管理学(150615)
- 管理学院(149759)
- 中国(124080)
- 京(101606)
- 科学(100705)
- 财(91621)
- 所(83607)
- 农(76869)
- 研究所(75694)
- 中心(73637)
- 财经(72395)
- 江(70146)
- 业大(69029)
- 经(65702)
- 北京(64758)
- 范(63746)
- 师范(63084)
- 经济学(60052)
- 农业(59980)
- 院(59944)
- 州(56854)
- 经济学院(53734)
- 基金
- 项目(314598)
- 科学(247047)
- 研究(229817)
- 基金(227422)
- 家(198585)
- 国家(196938)
- 科学基金(168309)
- 社会(145214)
- 社会科(137560)
- 社会科学(137526)
- 省(122401)
- 基金项目(119631)
- 自然(108741)
- 自然科(106175)
- 教育(106173)
- 自然科学(106146)
- 自然科学基金(104239)
- 划(103443)
- 资助(94318)
- 编号(93558)
- 成果(76584)
- 重点(70998)
- 发(69434)
- 部(69433)
- 课题(65119)
- 创(64668)
- 创新(60454)
- 科研(60076)
- 国家社会(59676)
- 教育部(59573)
- 期刊
- 济(223206)
- 经济(223206)
- 研究(144761)
- 中国(93046)
- 学报(74495)
- 农(70156)
- 财(69464)
- 科学(68883)
- 管理(68735)
- 大学(56739)
- 学学(53473)
- 教育(53384)
- 农业(48126)
- 融(45005)
- 金融(45005)
- 技术(41977)
- 经济研究(36484)
- 财经(36202)
- 业经(36109)
- 经(31149)
- 问题(28931)
- 业(24544)
- 技术经济(23546)
- 图书(23080)
- 贸(22567)
- 理论(22074)
- 统计(21624)
- 商业(21593)
- 科技(21547)
- 版(21364)
共检索到712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兆萍 李雅静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还要将结构性潜能转换成现实增长动能,而经济活跃度是结构性潜能的重要体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经济活跃度内涵,立足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四个环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系统活跃度和各环节活跃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近年来经济系统活跃度走势偏弱;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有待提升,分配和消费是国内大循环亟需打通的“堵点”;各环节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就业活力不足、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结构性失衡、传统商流饱和、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变。据此提出,发展战略上要重视经济活跃度,重点推进分配和消费领域改革,加强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以释放结构红利,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以应对各环节当前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天翊 杨雅程 陈虹 雷家骕
本文基于系统论和耦合理论,研究了经济发展和融资活跃度的耦合机制,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将中国划分为六大区域,进而探索在2014-2016年各区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在研究期内,各区域的耦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耦合度方面,东北地区由2014年的高水平耦合状态下降为磨合状态,其余五个区域均保持在高水平耦合状态。在耦合协调度方面,长三角地区由最初的中级协调上升为良好协调,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保持在中级协调,中部地区由初始的初级协调上升为中级协调,西部地区略有起伏,从中级协调下降为初级协调,但在2016年又恢复为中级协调。东北地区始终是濒临失调状态。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融资活跃度 耦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俊 沈雨田 胡恒强
全球化浪潮使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关联状态,但全球化进程有时也会遭遇逆流,并非直线式向前发展。本文基于网络关联视角构建非线性模型,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净输出者",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对绝大多数经济体而言均是"净贡献者",并且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小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我国出口、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最高,其次是进口,消费的关联性最低;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发挥支配作用,投资亦曾一度阶段性地处于支配地位,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国际循环对我国经济的溢入性较为显著,远大于我国国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尚未建立,我国不宜脱离国际循环而"独善其身"。本文结论对于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平衡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网络关联 非线性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玲玲
本文基于2012年与2017年中国省际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扩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从最终需求视角将国民经济循环划分为“国内本地循环”“国内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及“国际循环”四大环节,依此测度我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研究发现:从区域层面看,相比于2012年,2017年各区域“国内本地循环”程度都有所增强;从省级层面看,国内大循环参与程度较深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相对较深。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提供了测算基础,为从全国层面、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有效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艾莲 潘梦梦 刘柏
供应链畅通是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使得经济结构性潜能的释放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群层级水平,城市群如何赋能企业以提升供应链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传统经济发展框架中引入空间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利用国务院对国家级城市群的批复所产生的准自然实验情境,探讨2010—2019年城市群获批对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双重差分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获批后实现了空间结构优化,提高了企业的供应链效率,并且其推动作用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这种正向作用机制来源于城市群获批后释放了经济结构性潜能,主要体现在削弱了交通壁垒和行政壁垒,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群获批对企业供应链的信息流效率和物流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上游企业的资金流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规划和完善企业发展的空间结构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雁翎
区域人才活跃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人才发展现状以及潜力的动态性指标。文章在提出区域人才活跃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活跃度的六个影响因素,并对区域人才活跃度、区域经济活力的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文章认为,区域经济活力有利于区域人才活跃度的增强,同时,区域人才活跃度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活力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存进的关系。
关键词:
人才 区域经济 活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佳聪
随着“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县域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本文着重分析农村电商及创业活跃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系数来看,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呈“自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农村电商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最后,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效应,本文提出设立农村电商示范县标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加强创业扶持和培训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县域经济 创业活跃度 电商扶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霄楠
流动人口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究人口流动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人口流动可以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且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第二,人口流动可以促进就业活跃度提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因此,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着力提高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体制、促进人口有序双向流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倪青山 卜傲 邵子祎
本文采用贝叶斯估计MIMIC结构方程模型,依据国内外文献中涉及到的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共享经济活跃度进行测度,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共享经济活跃度的五项原因变量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为互联网基础、社会发展、网络经济、创新活力和技术产出;(2)各因素中对活跃度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15岁以上非文盲人口占比、共享经济交易额、网络支付交易金额以及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3)在2015—2019年,共享经济活跃值保持逐年递增趋势,而在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共享经济市场的活跃度较疫情前有所降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倪青山 卜傲 邵子祎
本文采用贝叶斯估计MIMIC结构方程模型,依据国内外文献中涉及到的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共享经济活跃度进行测度,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共享经济活跃度的五项原因变量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为互联网基础、社会发展、网络经济、创新活力和技术产出;(2)各因素中对活跃度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15岁以上非文盲人口占比、共享经济交易额、网络支付交易金额以及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3)在2015—2019年,共享经济活跃值保持逐年递增趋势,而在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共享经济市场的活跃度较疫情前有所降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碧聪
创新活跃度提升可激活市场要素配置活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系统梳理创新活跃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5—2020年28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活跃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与异质性传导路径,并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活跃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活跃度不仅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劳动收入份额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劳动收入份额门槛效应;创新活跃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由此,应从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创新活跃度与劳动收入份额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方面入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碧聪
创新活跃度提升可激活市场要素配置活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系统梳理创新活跃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5—2020年28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活跃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与异质性传导路径,并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活跃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活跃度不仅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劳动收入份额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劳动收入份额门槛效应;创新活跃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由此,应从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创新活跃度与劳动收入份额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方面入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献波
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地区创业活跃度,从而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业活跃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创业活跃度的协同效应在非中心城市、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李北伟
文章基于支配性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国内大循环如何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研究国内大循环支配下双循环经济系统的有序性,来反映开放经济系统下的动态平衡。科学评估经济系统有序性程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新格局,同时结合他国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循环 支配性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 有序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李北伟
文章基于支配性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国内大循环如何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研究国内大循环支配下双循环经济系统的有序性,来反映开放经济系统下的动态平衡。科学评估经济系统有序性程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新格局,同时结合他国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循环 支配性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 有序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