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9)
- 2023(14530)
- 2022(12828)
- 2021(11869)
- 2020(9910)
- 2019(22301)
- 2018(22273)
- 2017(42686)
- 2016(22935)
- 2015(25535)
- 2014(25465)
- 2013(25099)
- 2012(22823)
- 2011(20847)
- 2010(20876)
- 2009(19508)
- 2008(18344)
- 2007(16041)
- 2006(14074)
- 2005(12350)
- 学科
- 济(106476)
- 经济(106373)
- 管理(65471)
- 业(59182)
- 企(49666)
- 企业(49666)
- 方法(43279)
- 数学(37348)
- 数学方法(36914)
- 中国(24077)
- 学(23952)
- 地方(23553)
- 农(23282)
- 财(21979)
- 业经(21452)
- 制(16438)
- 理论(16166)
- 贸(15742)
- 贸易(15732)
- 农业(15706)
- 和(15318)
- 环境(15209)
- 易(15163)
- 地方经济(14532)
- 务(13967)
- 银(13897)
- 财务(13893)
- 财务管理(13868)
- 银行(13854)
- 融(13796)
- 机构
- 大学(328665)
- 学院(327964)
- 济(133844)
- 经济(130957)
- 管理(127681)
- 研究(112170)
- 理学(110870)
- 理学院(109620)
- 管理学(107549)
- 管理学院(106970)
- 中国(81493)
- 科学(70766)
- 京(69440)
- 财(58917)
- 所(56712)
- 研究所(51915)
- 农(51858)
- 中心(49800)
- 业大(49146)
- 财经(47771)
- 江(46906)
- 北京(43689)
- 经(43349)
- 范(43110)
- 师范(42665)
- 农业(40781)
- 经济学(40748)
- 院(40731)
- 州(38486)
- 经济学院(36380)
- 基金
- 项目(225728)
- 科学(176721)
- 基金(163321)
- 研究(163285)
- 家(142663)
- 国家(141513)
- 科学基金(121173)
- 社会(102597)
- 社会科(97192)
- 社会科学(97167)
- 省(88399)
- 基金项目(86609)
- 自然(79396)
- 自然科(77516)
- 自然科学(77498)
- 自然科学基金(76096)
- 教育(74696)
- 划(74169)
- 资助(67654)
- 编号(66087)
- 成果(53192)
- 重点(50524)
- 部(48936)
- 发(48328)
- 创(46564)
- 课题(45462)
- 创新(43456)
- 科研(43212)
- 教育部(41978)
- 大学(41950)
- 期刊
- 济(150353)
- 经济(150353)
- 研究(97021)
- 中国(58247)
- 学报(53644)
- 科学(48760)
- 管理(47804)
- 农(46921)
- 财(44073)
- 大学(39966)
- 学学(37797)
- 教育(34159)
- 农业(32788)
- 技术(29009)
- 融(26121)
- 金融(26121)
- 经济研究(25369)
- 财经(23573)
- 业经(23498)
- 经(20214)
- 问题(18724)
- 图书(17070)
- 技术经济(16845)
- 业(16293)
- 理论(15706)
- 科技(15648)
- 版(14830)
- 现代(14669)
- 商业(14590)
- 实践(14200)
共检索到47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李北伟
文章基于支配性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国内大循环如何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研究国内大循环支配下双循环经济系统的有序性,来反映开放经济系统下的动态平衡。科学评估经济系统有序性程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新格局,同时结合他国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循环 支配性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 有序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李北伟
文章基于支配性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国内大循环如何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研究国内大循环支配下双循环经济系统的有序性,来反映开放经济系统下的动态平衡。科学评估经济系统有序性程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新格局,同时结合他国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循环 支配性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 有序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齐林 邹雅迪 李飞 黎晓奇 张健
为支持建立系统性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价方法,参考天然生态系统,在系统复杂网络建模基础上,选用度分布熵、吴氏结构熵和蔡氏结构熵研究循环化改造中系统的网络结构熵、项目平均熵贡献率、结构熵与网络拓扑参数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1)伴随网络规模增加和结构演化,系统网络结构熵上升,消除规模因素后项目平均熵贡献率下降,系统演化的有序度上升;(2)从点、边异构性同时评价系统有序度的吴氏结构熵更优;(3)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的度分布能起到与结构熵近似的有序度评价效果且形式简洁;(4)园区循环经济系统能量流、物质流网络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复杂网络 有序度 网络结构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兆萍 李雅静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还要将结构性潜能转换成现实增长动能,而经济活跃度是结构性潜能的重要体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经济活跃度内涵,立足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四个环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系统活跃度和各环节活跃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近年来经济系统活跃度走势偏弱;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有待提升,分配和消费是国内大循环亟需打通的“堵点”;各环节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就业活力不足、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结构性失衡、传统商流饱和、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变。据此提出,发展战略上要重视经济活跃度,重点推进分配和消费领域改革,加强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以释放结构红利,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以应对各环节当前挑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媛媛 杨仁发 陆瑶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形下,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数字经济有利于打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中的关键堵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国内各区域间分工协作深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直观体现,以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的表征变量,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国内价值链长度的增加,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行业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行业下游位置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分维度异质性表明,产业数字化、数字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发展环境均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但作用效果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市场分割是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数字发展环境,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对高技术行业的赋能效应,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作用。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玲玲
本文基于2012年与2017年中国省际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扩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从最终需求视角将国民经济循环划分为“国内本地循环”“国内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及“国际循环”四大环节,依此测度我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研究发现:从区域层面看,相比于2012年,2017年各区域“国内本地循环”程度都有所增强;从省级层面看,国内大循环参与程度较深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相对较深。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提供了测算基础,为从全国层面、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有效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瑶 金明生
文章将信息生态学引入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模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系统负熵的主要来源,阐明维持系统有序性所需的条件,尝试以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忠新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需要解除制度约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体系。文章基于消费、投资、创新三个维度揭示了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四个主要制度影响因素:行政干预约束与市场经济制度供给、企业家精神繁荣约束与营商制度供给、“人的城镇化”约束与城乡融合制度供给以及国际环境约束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供给。并构建经济内循环综合指数,实证检验了制度对经济内循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经济制度水平、营商制度水平、城乡融合制度水平对各地的经济内循环指数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双循环” 制度约束 制度供给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余永定
2020年元旦过后,笔者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的邮件,请我给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书《探寻新模式: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政策选择》写几句推荐语。我在封底推荐中写道:"我虽与贾根良教授不曾谋面,但早就知道他的一些观点,并同他通过邮件讨论过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安 吴海珍 云乐鑫
基于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本文测度了我国省际(区域)及不同产业的省内(区域内)循环、省际(区域间)循环和国际循环,并探究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大循环占比均值为92.75%,省内循环占比由2012年的57.17%下降至2017年的54.40%,省际循环占比由2012年的34.74%上升至2017年的38.77%,省际间经济贸易呈上升趋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良好。分区域看,西北地区区域间循环占比最高,华南地区国际循环占比最高,华中地区区域内循环占比最高。分产业来看,农业的省际循环占比最高,制造业的国际循环占比最高,服务业的省内循环占比最高。我国省际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组间,观察期内平均组间差异贡献率高达64.13%。本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省际(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全 李村璞
研究目标:为揭示我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理,围绕构建什么样的新发展格局怎么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方法: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异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国内依存度呈现“U”形结构特征,均值为80.7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较低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虽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对其他国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未来与欧盟、东盟和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的增加值率,效应为正,中间品消耗呈上升趋势;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导致各国反馈效应为负。消费、投资和出口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投资的依赖相对较高,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究创新:基于OECD编制的2021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全面测度与分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依存度、关联度和感应度测度,并从增加值率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国内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最终品产出变化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探索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价值:有利于从定量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治辂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31个省份和27个部门的中国经济定量模型,在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分析特定生产率冲击对区域、部门及区域-部门层面实际全要素生产率、GDP和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量化效应。基于一系列反事实分析,探究各种机制的量化效应,揭示了异质性的地区要素禀赋和特定的投入产出联系如何影响特定生产率冲击的扩散。基于校准模型量化评估了两个生产率冲击实例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湖北省实际TFP的下降导致中国GDP减少0.11%,福利减少0.07%;2013年开始的新一轮“去产能”政策使得金属加工及其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0.3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啟斌 周端明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较高的流通费用影响了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正常运行。文章试图从流通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对斯密定理的分析,理解流通费用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流通费用降低要以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为原理支撑。流通费用降低可以加快国内经济大循环,对此,应以技术创新助推以新基建和运输系统为核心的硬件建设、从政治高度抓牢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的软件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梅珍
文章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循环经济系统理论,分析影响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保证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对策。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循环经济 稳定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索贵彬
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外共识。而在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是重点,它大致可以确定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总结有关学者关于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相关矩阵赋权法和区域产业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核心产业,并以邯郸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市产业规划,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