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6)
2023(7533)
2022(6235)
2021(5647)
2020(4458)
2019(10297)
2018(9995)
2017(19070)
2016(9713)
2015(11263)
2014(11032)
2013(11369)
2012(11040)
2011(10412)
2010(10212)
2009(9707)
2008(9247)
2007(8036)
2006(7547)
2005(7155)
作者
(29022)
(24563)
(24459)
(23505)
(15797)
(11521)
(10910)
(9414)
(9360)
(8885)
(8381)
(8063)
(7959)
(7952)
(7826)
(7610)
(7276)
(6973)
(6875)
(6351)
(6331)
(5867)
(5803)
(5632)
(5624)
(5590)
(5165)
(4891)
(4848)
(4815)
学科
(73230)
经济(73183)
方法(24832)
管理(24604)
数学(23036)
数学方法(22969)
(22430)
中国(18236)
地方(16440)
(14551)
企业(14551)
(14016)
地方经济(12430)
(12350)
贸易(12342)
(12024)
业经(11443)
(11038)
(9887)
农业(9809)
环境(9597)
(9093)
(8839)
金融(8839)
(8644)
(8301)
银行(8292)
(8113)
关系(8081)
经济学(7653)
机构
大学(157753)
学院(155019)
(89996)
经济(88918)
研究(64448)
管理(55697)
中国(50528)
理学(47368)
理学院(46827)
管理学(46387)
管理学院(46090)
(36534)
(33663)
科学(33437)
(32263)
经济学(31614)
财经(29498)
研究所(29184)
经济学院(28326)
(27097)
中心(26841)
(22796)
(22518)
北京(22113)
财经大学(21972)
(20987)
科学院(20671)
社会(18475)
研究中心(18414)
(18291)
基金
项目(97895)
科学(78744)
基金(75887)
研究(71919)
(66511)
国家(66095)
科学基金(55952)
社会(52203)
社会科(49860)
社会科学(49853)
基金项目(38178)
(32875)
自然(32216)
资助(32177)
自然科(31513)
自然科学(31505)
自然科学基金(31008)
教育(30531)
(28388)
编号(25080)
国家社会(24516)
(23932)
中国(23740)
(23370)
重点(22338)
教育部(20981)
(20607)
经济(20443)
成果(20357)
发展(20133)
期刊
(101970)
经济(101970)
研究(55798)
中国(29428)
(26199)
管理(22435)
科学(21419)
(20810)
学报(20551)
经济研究(19164)
财经(16433)
大学(16399)
学学(15716)
(15712)
金融(15712)
农业(14695)
(14518)
问题(13793)
(13489)
世界(13094)
技术(12794)
国际(12243)
业经(11759)
技术经济(10609)
统计(9599)
(8959)
经济问题(8527)
教育(7772)
(7736)
决策(7182)
共检索到247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治辂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31个省份和27个部门的中国经济定量模型,在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分析特定生产率冲击对区域、部门及区域-部门层面实际全要素生产率、GDP和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量化效应。基于一系列反事实分析,探究各种机制的量化效应,揭示了异质性的地区要素禀赋和特定的投入产出联系如何影响特定生产率冲击的扩散。基于校准模型量化评估了两个生产率冲击实例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湖北省实际TFP的下降导致中国GDP减少0.11%,福利减少0.07%;2013年开始的新一轮“去产能”政策使得金属加工及其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0.3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我院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美、日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是由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国家统计局平衡司的配合下与被誉为“美国生产率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前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上任理事长乔根森(Dalc W.Jorgen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及日本庆应大学产业研究所所长黑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高增长投入,而且更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因此,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要需求的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胜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1989-1991年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比较研究”的中方研究成果部分“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成果鉴定会,于1993年6月25日在北京举行。鉴定委员会由国内11名著名经济学家和软科学专家组成。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教授,国务院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全  李村璞  
研究目标:为揭示我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理,围绕构建什么样的新发展格局怎么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方法: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异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国内依存度呈现“U”形结构特征,均值为80.7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较低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虽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对其他国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未来与欧盟、东盟和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的增加值率,效应为正,中间品消耗呈上升趋势;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导致各国反馈效应为负。消费、投资和出口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投资的依赖相对较高,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究创新:基于OECD编制的2021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全面测度与分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依存度、关联度和感应度测度,并从增加值率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国内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最终品产出变化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探索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价值:有利于从定量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春雨  王平  安树伟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型是必然之趋,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选择从效率视角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文中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最后评述了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春雨  朱承亮  安树伟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99—2009年间中国经济总体8大部门和工业18个分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以及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和分析。发现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伴随着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但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却为负数。工业行业绿色TFP在2005年后下行趋势明显,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均为负值。在构建回归模型对TFP增长、要素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算后发现,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要素重置效应的贡献则为负。充分说明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作为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赖平耀  
本文运用增长账户模型方法对中国实际GDP增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历的显著趋势性下滑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自2008年以来实际GDP增长的下降几乎完全来自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降;(2)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滑,扩大投资则进一步加速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滑进程;(3)当前,中国经济已滑入索罗下行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可能需要经历一个有管理的硬着陆,即一次伴随着大规模"去投资"(资本形成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大幅下降)和大规模就业调整的实质性再平衡与市场化改革,从而来推动经济重新进入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的增长轨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春  
中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期,财政分权改革对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无疑被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导致促进效果的差异化。其中,西部促进效果最大,中部促进效果适中,而东部促进效果最小。中央转移支付在财政分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西部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东部,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红蕾  覃伟芳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Hicks-Moorsteen指数对1980-2011年中国省际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估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TFP比传统TFP小得多,效率变化、技术进步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考虑收入差距大大高估了中国的TFP。东部地区包容性TFP增长率比中西部高,表明中国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失衡,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仍比较低下,而且东部比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包容性TFP增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资利用、要素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化、地区经济的开放度和基础设施投资都与包容性T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