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4)
2023(14978)
2022(12536)
2021(11733)
2020(10136)
2019(22362)
2018(21874)
2017(42182)
2016(22384)
2015(24732)
2014(23849)
2013(22954)
2012(20545)
2011(18163)
2010(17632)
2009(16180)
2008(15598)
2007(13245)
2006(10977)
2005(9265)
作者
(60784)
(50535)
(50104)
(47510)
(32131)
(24303)
(22852)
(19951)
(19234)
(17495)
(17049)
(16800)
(15982)
(15683)
(15330)
(15276)
(15228)
(15159)
(14609)
(14332)
(12268)
(12219)
(11848)
(11513)
(11430)
(11229)
(10937)
(10819)
(10045)
(9850)
学科
(83765)
经济(83669)
管理(64026)
(63379)
(51525)
企业(51525)
方法(43217)
数学(38281)
数学方法(37850)
(26388)
贸易(26375)
(25668)
中国(23167)
(22878)
(22164)
业经(18197)
技术(17306)
(16624)
(15754)
银行(15709)
(14986)
财务(14949)
财务管理(14914)
(14880)
(14585)
(14380)
金融(14377)
地方(14109)
企业财务(14061)
农业(13737)
机构
大学(300105)
学院(298481)
(127967)
经济(125817)
管理(119930)
理学(104874)
理学院(103843)
管理学(102104)
管理学院(101562)
研究(94846)
中国(75118)
(60171)
(57707)
科学(56229)
(49854)
财经(47107)
业大(46084)
中心(45833)
(45221)
(43293)
(42226)
研究所(41409)
经济学(40351)
农业(39699)
经济学院(36856)
北京(36526)
(35879)
财经大学(35676)
师范(35403)
(34816)
基金
项目(213148)
科学(169261)
基金(158832)
研究(151157)
(139711)
国家(138609)
科学基金(120030)
社会(100115)
社会科(95244)
社会科学(95221)
基金项目(84372)
(81773)
自然(78752)
自然科(77088)
自然科学(77063)
自然科学基金(75719)
教育(69604)
(69486)
资助(63802)
编号(58562)
重点(47680)
(47652)
(47287)
成果(45058)
(44492)
创新(44467)
国家社会(42890)
科研(42105)
教育部(41634)
人文(40702)
期刊
(122966)
经济(122966)
研究(82894)
中国(52500)
学报(47818)
(43532)
(43072)
科学(42856)
管理(42670)
大学(37224)
学学(35525)
(30790)
金融(30790)
农业(29326)
教育(24724)
技术(24325)
财经(22309)
经济研究(21877)
业经(20544)
(19500)
(19098)
问题(17315)
国际(17298)
(16558)
理论(16020)
科技(14843)
实践(14673)
(14673)
商业(14315)
(14238)
共检索到425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承亮  马威  马理  
本文构建模型分析了美国利率频繁调整、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并使用技术方法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结果表明,美国利率的频繁调整会通过币值波动与汇率波动渠道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摩擦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总收入,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大宗商品市场投机活动可能推动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套期保值可以降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建议通过积极谈判缓解贸易争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营造宽松稳定的贸易环境;进一步保持汇率稳定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施定向调控帮助企业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秦杰  李陈华  庄尚文  
文章运用电商高频价格大数据,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公平定价理论,在突发疫情下商家会加入消费者情绪制定价格策略,商品价格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定;并且,商品价格表现出较低的价格黏性,对称的交错调价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对商品价格的冲击有限。因此,政府部门可利用线上商品价格编制大数据物价指标,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加快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优化线上交易环境,建立预警机制来应对突发情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磊  孙宁华  钱国军  
本文在包含搜寻摩擦的DSGE模型中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水平冲击和不确定性冲击对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宏观影响和微观机理,量化分析不同财政政策规则“稳就业”的效果。研究表明:疫情冲击在短期内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岗位空缺下降,其中,水平冲击与不确定性冲击的交互作用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水平冲击在供需两端的叠加作用加剧了失业,其在供需两端的抵消作用则降低了工资波动;不确定冲击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抑制了总需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波动;在不同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规则在短期内“熨平”劳动力市场波动的效果优于税收规则,但也造成了对私人消费的挤出。此外,财政政策的时滞制约了其“稳就业”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乔  
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以"财政小风险"冲抵"经济社会大风险"成为我国抗击疫情的首要选择,同时也导致财政风险积聚。如何化解我国"后疫情时期"的财政风险?本文建议,应增强应对疫情影响政策的精准性、提高刺激经济回暖政策的有效性、巩固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的持续性和强化全球应对疫情策略的协同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燕  贾春林  赵伟  孙雅飞  姜文娟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我国牧草产业也遭受明显冲击。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国内苜蓿(Medicago sativa)草价格、国内生鲜乳价格、苜蓿草进口价格增长率、苜蓿草进口量与疫情确诊人数数据作为变量,建立了苜蓿草价格波动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苜蓿草价格的方差分解,分析了疫情期间苜蓿草价格变动的传导过程以及各变量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短期苜蓿草价格受需求影响显著;疫情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通过影响生鲜乳价格促使苜蓿草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苜蓿草价格受苜蓿草进口量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铎  张铌  卢阳  陈晓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中美贸易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美农产业贸易风险、限制了中美制造业贸易进行、冲击中美服务业贸易合作等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对两国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针对新冠疫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扩大农产业贸易进出口市场和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抗疫合作等对策应对新冠疫情下的中美贸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伟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走向更为复杂、不定的蔓延阶段,基于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在中国抗疫阻击战中发挥的显效作用全球瞩目,中药从中国走向国际恰逢其时。专利价值作为中药商品溢价的核心因素,是中药创新技术私权化的最佳工具。中美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强价值实现的内容,以及中药发展高质量内需等政策、意见密集出台,均为中药国际化竞争中专利价值实现提供了新契机。现阶段,中药专利价值存在审查规则不匹配、变相延长瑕疵专利期限及低质量特征明显等困境。为此,基于西药为主流的国际专利规则比较视域,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中药国际化竞争中的专利价值实现进路,以期为中药持续性惠益全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权利保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俞仕龙   尹玉晗   刘立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现状,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探讨了引发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围绕政策调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机制。最后,从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颖  李佳彧  
全球范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度关注。近年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一情况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大宗商品的内涵和特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以中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特点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机制、系统性风险影响。结合现实情况,从优化价格管理体制及方式、严密监控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方面出发,有效防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产生的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金  张晓兰  严斌剑  
利用CGE模型中不同宏观闭合选择的情景分析,本文检验了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多种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主要发现:(1)综合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观点可解释供给冲击压力,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偏重投资等形成供给冲击压力诱因;(2)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对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供给冲击压力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解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对冲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冲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则需要政府作用的适当发挥;(3)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产业链断链断供冲击对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壁垒,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政策启示:(1)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协同对冲市场预期转弱趋势,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挑战;(2)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3)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后,这种积极作用相对也会逐渐消失;第四,虽然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被疫情阻断的省际贸易,但过于严重的疫情冲击会极大地抑制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静  冯晓涛  邓绍勇  王美霞  李康琴  
为分析近期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上扬现象的本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影响情况,本文在分析近两年中药材价格涨跌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度排序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25个月度中药材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新冠新增确诊人数呈正相关的多为清热类药材和止咳化痰平喘类药材,部分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然而,中药材综合价格指数的波动与新冠新增确诊人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波动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限。应继承好传统中药,并创新发展利用;鼓励人工种植中药材,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加强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保障中药材产业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铖  夏春萍  覃琼霞  
为及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的短期冲击是否会演变为长期的趋势性波动。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与零售白条猪价格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物理学冲击波模型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冲击的时变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是猪肉价格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猪肉价格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非Granger原因。来自新冠肺炎疫情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先快速提升,而后缓慢下跌,最后趋于稳定,呈现"倒U型"波动特征。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冲击的贡献率近似稳定在29%。伴随疫情得到控制,未来猪肉价格主要与自身价格波动具有高度相关性(71%)。另外,延长考察期间(2019年12月2日—2020年9月30日)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替代品鸡肉的冲击深度与冲击广度更大,直观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会引发猪肉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蝴蝶效应"。今后,各级政府在充实防疫专项资金的同时,应需进一步落实养猪补贴,拓展猪肉电商交易的线上渠道,以期提高养猪户的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