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1)
2023(11861)
2022(10496)
2021(9821)
2020(8269)
2019(19142)
2018(18875)
2017(37772)
2016(20167)
2015(22760)
2014(22709)
2013(22659)
2012(20672)
2011(18686)
2010(18285)
2009(16943)
2008(16510)
2007(14426)
2006(12356)
2005(10862)
作者
(57692)
(47712)
(47468)
(45122)
(30669)
(22775)
(21705)
(18764)
(18319)
(17062)
(16586)
(15981)
(14917)
(14917)
(14841)
(14634)
(14247)
(14113)
(13691)
(13661)
(11640)
(11572)
(11564)
(10847)
(10757)
(10563)
(10513)
(10410)
(9566)
(9253)
学科
(83561)
经济(83467)
管理(59690)
(58942)
(48050)
企业(48050)
方法(44396)
数学(39564)
数学方法(39244)
(21937)
中国(21819)
(20006)
业经(17056)
(15964)
(15795)
贸易(15784)
(15675)
(15272)
(15127)
银行(15093)
地方(15012)
(14901)
财务(14842)
财务管理(14811)
(14760)
金融(14759)
(14290)
企业财务(14130)
理论(13852)
农业(13040)
机构
大学(290864)
学院(286949)
管理(119971)
(118905)
经济(116433)
理学(104030)
理学院(103017)
管理学(101439)
管理学院(100933)
研究(90915)
中国(73278)
(60853)
(56734)
科学(53868)
财经(46313)
(44109)
中心(42331)
(42308)
(41597)
业大(40999)
研究所(39984)
(39920)
北京(38574)
经济学(36728)
财经大学(35027)
(34673)
师范(34370)
经济学院(33448)
(32875)
(32867)
基金
项目(197918)
科学(156350)
基金(146459)
研究(144653)
(125942)
国家(124949)
科学基金(109055)
社会(92250)
社会科(87562)
社会科学(87540)
基金项目(77975)
(75177)
自然(71646)
自然科(70013)
自然科学(69999)
自然科学基金(68764)
教育(65825)
(63238)
资助(61985)
编号(58295)
成果(46376)
(44614)
重点(43061)
(40852)
(40309)
教育部(38972)
课题(38789)
人文(38259)
科研(38161)
创新(38079)
期刊
(123000)
经济(123000)
研究(87968)
中国(48939)
学报(42460)
管理(42404)
(41984)
科学(39265)
(36131)
(34038)
金融(34038)
大学(32615)
学学(30860)
教育(25848)
农业(24861)
技术(23385)
财经(23211)
经济研究(19917)
(19511)
业经(18990)
理论(16562)
问题(15928)
实践(15211)
(15211)
技术经济(14262)
图书(13923)
商业(12890)
科技(12740)
(12738)
现代(12721)
共检索到413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毅  张屹山  
本文比较研究国内外金属期货市场"风险传染",并提出了波动溢出项。我们发现国内市场存在特有的期铜向期铝的单向波动溢出,不可预期的随机行为导致铜市场风险在铝市场被放大。而且,宏观经济因素不是波动溢出的主要内因。另外,国内金属期货市场对宏观经济冲击反应具有非对称性,国内金属期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我们建议关注期铜风险;应避免在期铜价格波动较大时,推出新金属期货品种;进一步培育期铝市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虹  何启志  
为比较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期货市场间传染性风险的强弱,以2008年1月为界,将数据样本分为两个时间窗口,分别建立ICA-TGARCH-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期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加,表明传染性风险在各期货市场间表现明显。ICA-TGARCH-M模型不仅验证了全球主要期货品种间风险溢出的显著性,而且反映出期货市场风险溢出的主要来源,并为多元GARCH模型的降维提供了有效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鹤  黄琨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价格"传染"及"价格联动"的原理,利用具有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的自回归、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国际LME铝、铜市场以及中国SHFE铝、铜市场的价格联动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国际金属期货市场不存在价格联动现象,LME铝市场一直处于低波动状态,而LME铜市场是一个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市场;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存在明显的状态转移及价格联动现象,特别是2003年中期以后,两个市场随着国内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均表现为高波动、高收益的状态,进一步利用Granger检验及不同状态下的非线性脉冲响应函数(IRF)得到SHFE铜市场在"价格联动"过程中"传染"性强于SHFE铝市场的结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曹洁  雷良海  
在时变M-Copul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应用变参数、变结构的动态M-Copula模型分别构建了中美商品期货指数、伦铝与沪铝、美豆与连豆之间的动态相依结构,并通过动态尾部相关系数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来探究中美贸易争端是否加剧了中美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传染。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了中美两国商品期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特别是对美国进口依赖性较大的大豆期货,而对进口依赖度不高的铝期货在中美贸易争端发生前后的风险传染效应未发生明显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鲍建平  
本文对国内外期货市场保证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经验分析发现,中国现行静态的保证金制度已经不适合期货市场的发展。因此,建议借鉴国际经验采用动态保证金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亮  刘莉亚  
本文通过Granger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出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与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具有协整关系,以及上海期铜对伦敦期铜价格有引导作用。并运用误差修正机制得出沪铜连续和伦敦铜价格的关系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仲诚  
大豆期货是大连商品交易所(DCE)最早上市的期货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市场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也得到有效发挥。众所周知,就大豆期货成交量而言,大连商品交易所仅次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华仁海  刘庆富  
本文借助于双参数AR-EGARCH(t)模型,利用日间数据对国内外期货市场铜、铝、大豆、豆粕、小麦期货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商品国内外期货价格以及波动性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相对于铝、豆粕和小麦市场,铜和大豆的国内外期货价格之间和波动性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对铜、铝、大豆、豆粕来说,国际期货市场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要大于国内期货市场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但就小麦而言,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弱,而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国外市场的影响却较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夏天  程细玉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Johansen多元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以及方差分解等技术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与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三者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的价格偏离可以通过自身价格约束机制予以纠正。三者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引导的关系。大连期货市场具备了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居于长期价格发现的主导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袁露丹  何融  
文章通过动态相关系数、VAR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大连和芝加哥期货市场豆类期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各品种相互影响的显著性、持续性、冲击效应和因果效应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实证表明:大连期货市场豆类期货各品种价格间的相关性比较一致,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芝加哥期货各品种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密切,持续较长;冲击效应较芝加哥期货市场小,大连期货市场豆类期货价格之间冲击效应的非对称性较芝加哥期货市场非对称性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松  唐婷斐  
采用多元VAR(1)-GARCH(1,1)-BEKK模型研究了中国的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以及美国豆油、加拿大油菜籽五个期货市场之间的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市场间的信息传导关系。研究发现:美国豆油和加拿大油菜籽对中国三个油脂期货市场均有单向的收益溢出,中国的三大油脂期货表现为豆油对棕榈油、棕榈油对菜籽油存在单向的收益溢出;除了中国的豆油、棕榈油对菜籽油期货市场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外,其他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五个市场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具有相同的信息传导效率。上述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黄伟  刘海龙  
从库存、持仓及期现基差三方面构建了期货市场逼仓风险指标。从持有成本、持仓库存关系角度推导出指标的合理上限值作为固定阈值,采用分位数阈值法与固定阈值法相结合的阈值确定方法识别逼仓风险,为期货市场逼仓风险的预警及监控提供理论基础及实务操作方法。并针对2002.1.7~2006.9.1期间上海期货交易所所有上市天然橡胶合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全样本与分段样本两种时间窗口的实证效果,得出按照保证金调整制度设定的分段样本下的分位数与固定阈值结合法是更优的逼仓识别方法。实证结果显示ru0306和ru0407合约存在较高的逼仓风险,与业界普遍观点相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冰,田洪,唐莉  
本文选用适用于异方差情形的方差比检验法,对1993年到2002年中国三个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只有上海铜达到弱式有效。说明中国三个期货市场对信息反应表现不是很好,而且市场间差别较大。这些结果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在风险监管、制度建设、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主体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本文最后对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戴文群  段江娇  
本文利用VAR模型、JJ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新上市的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的交叉影响及价格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互为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上海原油期货已经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并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力,同时上海原油价格的收益率具有较强的本地特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晨  邵俭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在长期规范后的迅速发展,期货市场的主要风险已经由市场操纵风险、机构违规风险逐步转变为受国际、国内市场、政策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探讨了系统性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阐述了目前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在防范系统性风险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