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4)
2023(11333)
2022(9450)
2021(8465)
2020(6745)
2019(15447)
2018(15158)
2017(28502)
2016(15353)
2015(17173)
2014(17212)
2013(16846)
2012(16055)
2011(14711)
2010(15025)
2009(14105)
2008(13970)
2007(12667)
2006(11497)
2005(11008)
作者
(45331)
(37807)
(37714)
(35548)
(24065)
(17941)
(17030)
(14632)
(14344)
(13529)
(13086)
(12617)
(12323)
(12027)
(11951)
(11547)
(11330)
(10939)
(10931)
(10869)
(9716)
(9313)
(9003)
(8707)
(8523)
(8491)
(8436)
(8425)
(7652)
(7455)
学科
(66564)
经济(66457)
管理(47705)
(43536)
(35412)
企业(35412)
中国(22428)
地方(20075)
(19070)
方法(18985)
业经(18186)
(17640)
(16232)
数学(15353)
数学方法(15149)
(13844)
银行(13823)
(13812)
金融(13809)
(13451)
环境(13103)
农业(12754)
(12732)
(12183)
贸易(12170)
(12020)
(11956)
(11734)
技术(11572)
地方经济(10918)
机构
学院(223569)
大学(222722)
(92686)
经济(90616)
管理(83066)
研究(81690)
理学(69558)
理学院(68701)
管理学(67636)
管理学院(67206)
中国(63054)
(48854)
科学(48015)
(46137)
(41249)
中心(36972)
研究所(36742)
(36323)
(35732)
财经(34620)
(31938)
师范(31641)
北京(31433)
(31107)
业大(30160)
(29698)
(29127)
经济学(28025)
农业(27470)
(25915)
基金
项目(142430)
科学(113267)
研究(107490)
基金(102276)
(88403)
国家(87636)
科学基金(75520)
社会(69780)
社会科(66134)
社会科学(66123)
(56676)
基金项目(53651)
教育(48564)
(47166)
自然(46273)
自然科(45186)
自然科学(45177)
自然科学基金(44354)
编号(43587)
资助(40606)
成果(37017)
(36127)
重点(32444)
(31351)
课题(31282)
(31105)
(30437)
发展(29296)
国家社会(28955)
(28796)
期刊
(115704)
经济(115704)
研究(72769)
中国(54627)
(35221)
(35172)
管理(34030)
学报(32178)
科学(31014)
教育(28924)
(26067)
金融(26067)
大学(25146)
农业(23676)
学学(23308)
业经(20060)
技术(19509)
经济研究(17788)
财经(17257)
(14843)
问题(14703)
(12341)
图书(12144)
(11565)
世界(11118)
科技(10957)
现代(10684)
(10574)
论坛(10574)
国际(10427)
共检索到364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颖  刘耀彬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和经济下行压力,世界各国先后推出了"绿色新政",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绿色增长方式的可根植化问题,以此探索可持续包容发展。国外绿色发展制度建设过程经历了发展理念的两次跃升,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新政",因而可概括为:"萌芽"、"发展"和"突破"3个阶段,总体来说是环境问题驱动、价值观引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性交替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绿色发展制度经历了"自发"、"追赶"、"并跑"到"创新"的4个阶段,带有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特征,战略规划起了导向作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绿色发展制度的形成实质上都是社会公众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在社会制度上的反映。在梳理国内外绿色发展制度演变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塑造绿色文化以培育绿色发展制度价值观,以战略规划和市场配置来构建体制观,协调统一绿色法律制度、创设中国特色标准体系以维护法制观,采用样板试点巩固绿色发展制度示范观等若干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辛世成  马超  徐柳  
通过分析绿色物流的概念和产生背景,结合绿色物流在国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了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军事物流绿色化的概念,并借鉴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成果,从军事物流的各个环节出发,对我军发展绿色物流进行了合理规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然  
绿色债券为发行人和投资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益处,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积极作用。影响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因素为绿色溢价和绿色债券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影响绿色债券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回报率和发行人行业。发达国家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发展绿色主权债市场、绿色ABS市场以及绿色资产购买计划。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中外绿色定义存在差异、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参与动力不足等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债券市场参与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制定标准化的绿色贷款合同,推动发展转型债券和绿色主权债,以及促进绿色债券双向开放。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朱翘楚  
随着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风险的日渐凸显,如何促进企业经营的ESG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不容忽视的潮流与课题。与ESG所倡导的“环境、社会与治理”责任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争论与竞争,最终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中轴,形成了一系列的责任追究与监督机制制度。回溯日本战后的公司治理制度发展,其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股东利益至上主义到ESG嵌入的股东利益至上的转变过程,可以为我国ESG浪潮下的公司目的讨论提供有益启示。日本在营利性社会企业与双轮驱动的软法治理上,充分展现了其对舶来制度进行本土调适的过程与方法。我国有必要结合本土特点,探究是否可通过股东长期利益判断、企业负外部性责任等工具将ESG责任融入现代公司法理论之中,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二分法式分类是否会阻碍真正以社会责任为目的成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如何活用软法治理引导企业及驱动投资者开展ESG信息披露与投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筠  赵丹青  
阐述了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绿色理念不足、条块分割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及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推动我国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早期,工业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能力也不强。经过多个五年计(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工业产品的生产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生产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产品的数量种类,又要注重技术的引进研发;既要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又要注重产业的转移布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则谦  张同同  
从20世纪90年代末呈规模性发展开始,社群信息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社群信息学的研究,阐释其"是什么"、"谁在做"、"做什么"等问题,主要使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深度阅读,得到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发现了国内外社群信息学领域的高产作者与影响较大的学术合作团体。国内外高产作者的学科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合作团体呈现同机构合作较多的特征以及跨机构合作的发展趋势;二是归纳了包括"ICT接入"、"社区信息服务"、"数字化贫困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对国际国内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发展渊源;绿色发展道路与模式的转型;绿色发展战略、对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绿色发展理论及其方法的实践应用几方面,根据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绿色发展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进行述评,并据此提出和展望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背景知识和学术立足点,为相关部门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借鉴和政策性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庆  王敏  唐伟  
本文以国内外绿色食品及类似概念产品发展现状为基础,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理论研究和营销发展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绿色物流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21世纪物流管理运营的焦点问题是绿色物流问题,绿色物流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动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最后针对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目前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谊成  刘小瑜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我国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减排领域,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健  
我国对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研究起步较晚,其中1993年环境标志制度的建立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为完善我国的绿色标志制度,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文章从德国"蓝色天使"标志制度的沿革意义、申请程序、运行机制,以及该制度对我国的主要启示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概述了这一世界公认的最早、最严格,也是最成功的绿色标志制度。该制度从起步到成熟的经历曲折,如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英君  江先学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就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框架。研究认为,我国洪水保险的经营模式应实施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馨  龚启明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研究进行梳理和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成果。描述了契约结构研究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制定和公司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