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0)
- 2023(13746)
- 2022(11351)
- 2021(10223)
- 2020(8816)
- 2019(19137)
- 2018(19050)
- 2017(36316)
- 2016(19724)
- 2015(21578)
- 2014(21332)
- 2013(21121)
- 2012(19226)
- 2011(17059)
- 2010(17080)
- 2009(16273)
- 2008(16644)
- 2007(15019)
- 2006(13375)
- 2005(12368)
- 学科
- 业(89824)
- 济(83384)
- 经济(83245)
- 企(81312)
- 企业(81312)
- 管理(77325)
- 方法(36740)
- 财(31561)
- 业经(28917)
- 数学(28402)
- 数学方法(28221)
- 农(27769)
- 务(23175)
- 财务(23150)
- 财务管理(23124)
- 制(22218)
- 企业财务(22003)
- 技术(21296)
- 农业(19979)
- 中国(19197)
- 体(16023)
- 划(15511)
- 贸(15152)
- 贸易(15142)
- 易(14744)
- 和(14476)
- 策(14473)
- 银(14208)
- 银行(14159)
- 理论(14031)
- 机构
- 学院(290422)
- 大学(286479)
- 济(123589)
- 经济(121369)
- 管理(116553)
- 理学(100262)
- 理学院(99312)
- 管理学(98023)
- 管理学院(97510)
- 研究(94197)
- 中国(75106)
- 财(60748)
- 京(59484)
- 科学(57055)
- 农(55857)
- 所(48236)
- 财经(47672)
- 业大(45733)
- 江(45103)
- 农业(44172)
- 研究所(43378)
- 经(43328)
- 中心(43012)
- 经济学(37292)
- 北京(36779)
- 财经大学(35216)
- 州(34367)
- 院(33911)
- 经济学院(33906)
- 商学(33445)
- 基金
- 项目(192296)
- 科学(152719)
- 基金(142655)
- 研究(136139)
- 家(126015)
- 国家(124917)
- 科学基金(107969)
- 社会(89352)
- 社会科(84893)
- 社会科学(84871)
- 基金项目(76214)
- 省(75088)
- 自然(71335)
- 自然科(69757)
- 自然科学(69736)
- 自然科学基金(68591)
- 划(62730)
- 教育(60762)
- 资助(56972)
- 编号(52161)
- 创(43774)
- 重点(43491)
- 业(43270)
- 部(42785)
- 发(40566)
- 成果(40327)
- 创新(40183)
- 制(40043)
- 国家社会(37725)
- 科研(37331)
- 期刊
- 济(139127)
- 经济(139127)
- 研究(82681)
- 中国(56199)
- 财(51560)
- 农(51468)
- 管理(47863)
- 学报(46778)
- 科学(44302)
- 大学(35656)
- 农业(34729)
- 学学(34594)
- 融(28648)
- 金融(28648)
- 技术(26442)
- 财经(24495)
- 业经(24144)
- 经济研究(21802)
- 经(21016)
- 业(20998)
- 教育(20463)
- 问题(18296)
- 技术经济(17496)
- 财会(15178)
- 科技(14870)
- 贸(14846)
- 现代(14500)
- 版(14277)
- 世界(13865)
- 商业(13851)
共检索到434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孙巍 杨帅
本文首先采用1996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选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通过调整得到技术进步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年-2007年国内外投资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制造业各行业国内外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问题,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最近几年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并进一步探讨技术进步来源不同的两类行业的行业分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来源于国内投资或外商投资,个别行业甚至同时受国内外投资的双重影响,当行业特征表现为市场竞争程度高且外商投资对国内投资比重偏高时,技术进步更倾向来源于国内投资,反之则更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一凡 陈思怡 易定红
选取2011—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特征变化及其对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由劳动节约型转变为资本节约型,在长期表现为中性的特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员工整体数量增加,在就业结构上会降低生产人员和未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增加技术人员和接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这也体现了技能偏向性的特征。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别、不同时段和不同研发投入强度的企业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制度和技术进步特征变化产生的结果。因此,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低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涛
制造业产业的地区集中能够产生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效应,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该文在现有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集聚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特征不同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集聚经济效应受行业中企业数量、企业所有权等企业特征以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卢俊 韩瑜 马金红
基于2008—2016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采用两步回归法考察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税制结构中,提高直接税占比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行业中更为显著。中间机制分析表明,间接税占比较高的不合理税制结构及间接税"非中性"特征阻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并在直接税改革及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改革 增值税转型 制造业技术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文章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来临为现实背景,在分析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国内及国际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和VAR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内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收入及能耗效率指标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利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就业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外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质量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国际分工程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贸易竞争力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因此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国内应加大投入,提高生产率;国际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燕
本文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工序分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随着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人力资本方向。有形资本相对报酬越高,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于有形资本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司林波
在对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水平评价、技术创新的影响要素,以及技术创新的实现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当前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特点,认为技术协同创新应该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 技术协同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欣 李春顶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究竟会带来“人机共存”还是“机器换人”?已有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就业的关系展开了讨论。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和各国竞相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使得国外机器人应用也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文章先构建了多国多部门的李嘉图贸易模型,通过对劳动力就业变化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国内外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产生的就业效应。然后利用人口普查微观数据、IFR机器人数据和WIOD投入产出数据,基于Shift-Share思想检验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地级市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机器人产生的补偿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因而会促进地区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而国外机器人经中间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补偿效应,经最终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替代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个体异质性、行业异质性以及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得出,国外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而影响劳动力就业。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客观评估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和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世芳 赵作权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刻画了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空间聚集的多方面特征,采用城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制造业聚集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国内外市场影响制造业聚集的方式。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国内外市场共同推动我国制造业空间向沿海聚集,国内与国际市场呈现空间一体化态势,国内市场较国际市场对制造业的聚集起到了主导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空间聚集 市场效应 空间统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娜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娜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国蕊
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技术进步方向的测算方法,并据此度量了1993-2012年期间中国制造业部门地区间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向和偏向性程度。测算表明:在考察期内,资本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在大幅下降,而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在上升。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原则出发,可以得到结论:在国家总量层面上,技术进步总体是偏向使用资本和节约劳动的;在地区层面上进行考察发现,中西部地区资本偏向性水平是最高的,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虽然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但其技术进步对于资本的偏向性水平反而比较低。据此,文章从要素供给角度,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生产效率 替代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