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8)
2023(11147)
2022(9943)
2021(9466)
2020(7940)
2019(18610)
2018(18551)
2017(35383)
2016(19761)
2015(22295)
2014(22402)
2013(22342)
2012(20335)
2011(18177)
2010(18157)
2009(16539)
2008(16484)
2007(14394)
2006(12840)
2005(11140)
作者
(57059)
(47044)
(46535)
(44441)
(30129)
(22337)
(21331)
(18534)
(17891)
(16840)
(16130)
(15764)
(14855)
(14807)
(14542)
(14261)
(14227)
(14088)
(13501)
(13265)
(11673)
(11438)
(11245)
(10648)
(10618)
(10491)
(10408)
(10259)
(9441)
(9306)
学科
(74332)
经济(74244)
管理(64887)
(55940)
(48805)
企业(48805)
方法(34920)
数学(29381)
数学方法(29027)
(21465)
中国(20949)
(18030)
业经(16780)
(16702)
地方(16632)
(14588)
财务(14517)
财务管理(14488)
理论(14050)
(13873)
企业财务(13726)
(13313)
(12606)
(12380)
贸易(12373)
环境(12173)
农业(12079)
(11943)
技术(11332)
(11185)
机构
大学(274724)
学院(271792)
管理(113865)
(101979)
经济(99204)
理学(97041)
理学院(95899)
管理学(94400)
管理学院(93873)
研究(88854)
中国(66761)
(60407)
科学(56782)
(48375)
(44421)
(41938)
业大(41075)
中心(40734)
研究所(40460)
(40279)
北京(38370)
财经(38041)
(36288)
师范(35974)
(34504)
(33320)
农业(32987)
(32953)
师范大学(29237)
经济学(28878)
基金
项目(186890)
科学(145857)
研究(136145)
基金(134204)
(116905)
国家(115946)
科学基金(99716)
社会(83321)
社会科(78887)
社会科学(78862)
基金项目(72588)
(72585)
自然(66482)
自然科(64879)
自然科学(64864)
自然科学基金(63646)
教育(61982)
(61880)
编号(56245)
资助(55232)
成果(45383)
重点(41203)
(40560)
(38986)
课题(38400)
(38371)
创新(35755)
科研(35534)
项目编号(34761)
大学(34639)
期刊
(113732)
经济(113732)
研究(80722)
中国(52324)
管理(43495)
学报(42115)
科学(39497)
(38100)
(36668)
大学(31514)
教育(30990)
学学(29366)
农业(25799)
技术(23841)
(21608)
金融(21608)
业经(17727)
财经(17583)
图书(16579)
经济研究(16294)
问题(15980)
(15199)
(14906)
理论(14113)
现代(13782)
科技(13449)
实践(13174)
(13174)
技术经济(13128)
资源(12878)
共检索到401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力君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具有规划设计可实施性和法律权威性强、实施管理程序简洁高效、城市规划调整程序严谨等优点,但在充分发挥建筑师的创造性、引导和促进城市开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进我国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规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整个规划范围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比规划实施结果和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属于时空静态的针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具有异质性,而且城市扩展同时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性因素,并不是制约城市扩展的唯一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GIS的时空动态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其在考虑实施结果的同时更侧重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考虑了城市扩展的框架下城市规划对空间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以北京市域1958、1973、1982、1992和2004年编制的五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规划执行的时间跨度,将1947年至2008年分为5个时间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各版城市规划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城市扩展促进作用。并以2004-2008年为例,以各个区(县)为子区域,探讨2004版总规在中心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实施效果的空间变化,识别总规在城市扩展中的空间异质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远郊区县的规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正辉  刘斌  延晓冬  孟春雷  徐宪立  刘宇  秦佩华  贾炳浩  谢瑾博  李锐超  王龙欢  王妍  陈思  
伴随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超大城市与城市群高温、暴雨、雾霾极端灾害事件频繁,生态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是缓解与适应极端事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和生态绿化,减缓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影响。论文总结了城市规划实施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其实施效应的评估方法,由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问题归结为极端事件指标、经济可行性、区域适用性等多被控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为此亟需基于气候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作用,开展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改进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评估手段,构建包含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和多尺度综合评估体系,以实现气候环境最优及社会经济代价最小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岳文泽  张亮  
在城市快速增长背景下,本研究以杭州为案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初步构建基于空间一致性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体系,多维度评价杭州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引导与管控效果。不同维度的评价表明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在控制城市增长,实现城市空间有序管理方面并不成功。主要表现在:1杭州市城市扩展呈现多中心离散开发格局;2大量产业用地超出规划范围,成为推动城市向外扩展的动力。在外部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规划预测出现偏差,政策调整及反馈不及时是影响规划空间管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艺  宋聚生  戴冬晖  
在总览国内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点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发现国外研究集中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和可达性、服务绩效和居民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而国内研究集中于设施配置标准、布局评价及规划选址与布局、配置现状及满意度评价三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分别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配置研究的差异进行了反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艺  宋聚生  戴冬晖  
在总览国内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点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发现国外研究集中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和可达性、服务绩效和居民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而国内研究集中于设施配置标准、布局评价及规划选址与布局、配置现状及满意度评价三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分别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配置研究的差异进行了反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丽娜  马俊杰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在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日渐增多,在这样一个人口高度集中,人工建成环境为主导的现代城市中,人们从大自然中摄取的能源和材料越来越多,向自然生态系统中排放的废物远超过其负荷承载能力,城市物质代谢的失衡将引起众多环境问题。本文按时间顺序综述了国外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物质代谢的兴起、发展、停滞和进步的过程。国外物质代谢研究的两个方向为:1奥德姆研究的能源当量的新陈代谢;2应用比较广泛的从城市物质输入到物质输出研究城市物质代谢。按不同层面综述了国内城市建设的物质代谢的研究历程,发现国内物质代谢研究侧重对建设生态城市中物质代谢的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得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润  黄凯  朱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游憩用地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受制于游憩用地管理体制和规划实践滞后的局面,我国城市游憩用地研究还有待突破。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游憩用地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找到国内城市游憩用地研究的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游憩用地管理的体制,归纳出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游憩用地研究的5个内容:概念和内涵的探讨、理想模型的构建、城市游憩用地需求的研究、城市游憩用地指标的研究和城市游憩用地的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体现在理论构建、需求和指标研究方面。指出了国内游憩用地未来可能的4个研究方向——指标体系、游憩需求、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心宜  杨明瀚  沈体雁  
“信用”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内涵经历了从伦理信用到经济信用再到社会信用的演变。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信用建设需要在社会信用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聚焦城市管理的具体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管理信用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信用对城市社会系统作用机制的整体性认识。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管理信用建设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中西方视角对信用、社会信用、城市管理信用的内涵和演进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趋势和热点进行评述,以期为我国城市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动态视角和国际视野的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望保  
着重介绍了纽约、伦敦、悉尼、新加坡和东京五城市城市规划过程中对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并阐述了这些城市规划经验对我国各大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   龚世明  
城乡记忆记录并演绎了社会形态与文化结构的变迁,可以透视人地关系、地方文化精神和城乡景观变迁,是人们生活在“理想家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图谱软件,结合国内外城乡记忆研究的比较,探讨其重要研究进展并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发现:(1)该领域可细分为纪念性记忆、日常性记忆和媒介性记忆。(2)城乡记忆为多学科交融的研究领域,国内以建筑、规划、旅游管理等学科为主,具有明显的应用指向;而国外则是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3)国内外研究思想理论一致,将记忆视为社会遗产,国外主要沿着“文化转向产生的集体记忆—官方叙事下的纪念性记忆—地方与习俗下的日常性记忆”脉络演进,集中于地方和景观分析,重视空间感知;而国内演进脉络为“档案建设与记忆—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记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与记忆”,倾向于以人的乡愁情感为切入点。未来,应界定城乡记忆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区别,关注少数群体的记忆话语权,立足本土文化发展的实际,更全面地建构地理学视角下的城乡记忆空间范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城市地价时空演变是研究随时间的推进,反映城市土地收益能力的地价在城市内部空间如何分布的问题,实质是二维地理空间、时间维、地价水平等元素综合构成的四维空间问题。文章在分析地价时空演变内涵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国内外城市地价空间演变与时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研究的技术方法、成果予以评论,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对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分析还局限于不同时期地价的静态对比,未将地价空间变迁与时序变化紧密融合起来,没有真正体现城市地价的时空一体化演变过程。最后提出,选择合适的时空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运用Temporal GIS技术,把影响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的空间与非空间因素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敏杰  宋立中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开明  陈宇峰  
对有关城市自组织性的文献进行了跟踪研究,分析了城市整体系统及城市人口、交通、环境和经济等子系统所具有的分形、耗散结构等自组织特征,指出城市空间聚集和扩散表现出自组织性,城市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组织机制;认识到城市的自组织性有利于在城市规划、管理等组织活动中因应自组织机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浩  
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国外学者重点通过城市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化因素进行解释,认为集聚经济促使城市出现功能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分化。国内学者主要从就业、居住空间区位选择因素和空间关系两方面出发,解释了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目前国内仍需加强对中微观层面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化影响因素以及规划应对措施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