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1)
- 2023(11475)
- 2022(10012)
- 2021(9458)
- 2020(7877)
- 2019(18049)
- 2018(18319)
- 2017(35373)
- 2016(19092)
- 2015(21754)
- 2014(21820)
- 2013(21758)
- 2012(19816)
- 2011(17850)
- 2010(17690)
- 2009(16156)
- 2008(15557)
- 2007(13797)
- 2006(12203)
- 2005(10419)
- 学科
- 济(79323)
- 经济(79242)
- 业(63413)
- 管理(52827)
- 农(47312)
- 企(42156)
- 企业(42156)
- 方法(35046)
- 农业(31501)
- 数学(30611)
- 数学方法(30307)
- 业经(21584)
- 中国(19192)
- 技术(17703)
- 财(16490)
- 地方(16255)
- 学(16237)
- 制(14024)
- 贸(13662)
- 贸易(13656)
- 易(13301)
- 理论(11995)
- 环境(11987)
- 发(11894)
- 策(11250)
- 和(11241)
- 农业经济(10716)
- 银(10398)
- 教育(10379)
- 体(10377)
- 机构
- 学院(274828)
- 大学(272135)
- 管理(114261)
- 济(109763)
- 经济(107424)
- 理学(100145)
- 理学院(99159)
- 管理学(97589)
- 管理学院(97115)
- 研究(89632)
- 中国(66380)
- 农(63469)
- 京(57431)
- 科学(57118)
- 业大(49432)
- 农业(48755)
- 所(44901)
- 财(44444)
- 中心(41815)
- 研究所(41139)
- 江(39392)
- 财经(36322)
- 范(35657)
- 北京(35598)
- 师范(35372)
- 经(33218)
- 经济管理(32325)
- 州(32055)
- 院(31424)
- 农业大学(30728)
- 基金
- 项目(193737)
- 科学(152030)
- 研究(144045)
- 基金(139622)
- 家(121245)
- 国家(120167)
- 科学基金(103282)
- 社会(89563)
- 社会科(84516)
- 社会科学(84492)
- 省(77246)
- 基金项目(75621)
- 自然(66958)
- 自然科(65342)
- 自然科学(65329)
- 教育(64168)
- 自然科学基金(64154)
- 划(63510)
- 编号(60923)
- 资助(56106)
- 成果(47738)
- 部(42661)
- 重点(42531)
- 发(42177)
- 创(40902)
- 课题(40018)
- 创新(38066)
- 科研(36643)
- 国家社会(36157)
- 教育部(35953)
- 期刊
- 济(122417)
- 经济(122417)
- 研究(76268)
- 农(65809)
- 中国(51745)
- 农业(45274)
- 学报(44496)
- 科学(41871)
- 管理(36991)
- 大学(34248)
- 学学(32540)
- 财(30521)
- 教育(28949)
- 技术(25998)
- 业经(25864)
- 融(22576)
- 金融(22576)
- 业(20909)
- 问题(17170)
- 经济研究(16464)
- 财经(16228)
- 科技(15596)
- 技术经济(15244)
- 版(14651)
- 图书(14475)
- 农业经济(14192)
- 理论(13743)
- 农村(13673)
- 村(13673)
- 经(13642)
共检索到391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阮建雯 蔡宗寿 余继文 郭兴昱 阮解琼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必然产生的副产品,也是宝贵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秸秆体积、提升秸秆营养价值、改善秸秆燃烧性能、降低秸秆储运成本,有利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规模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商品化运作,是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国内外 农作物秸秆 固化成型 技术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思佳 孙艳楠 李蒙 陈智文
本文按照发展进程—过程方法—产生问题—提出对策的思路,论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类型识别方法和面积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阐明研制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是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发展动态;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优化和改进影像分类方法和面积提取方法,建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并与GIS和GPS技术集成应用,是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遥感 估产 农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万松 王春平 张爱民 郭香墨 张伟 智海剑 田保明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
关键词:
中国 农作物种子 质量标准 国际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孙丽英 孟海波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本文从总量、经济性、空间和时间分布等角度评价秸秆资源,建立农作物秸秆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户问卷调查与的农作物收获时直接采样测试草谷比等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调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有利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关键词:
秸秆 资源 调查 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戴小枫 王韧 贾继增 黄大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学良 方宪法 陈开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向马学良,方宪法,陈开化(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所北京100083)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副产品,资源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为广泛,随着农业资源开发进程加快,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学良 方宪法 陈开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向马学良,方宪法,陈开化(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所北京100083)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副产品,资源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为广泛,随着农业资源开发进程加快,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周珂 王莹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关键词:
秸秆禁烧 秸秆焚烧 政策 控制 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新和 陈积敏 蔡细平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农作物秸秆原料供应过程的所出现的不协调(供需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对传统的农作物秸秆供给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四种适宜我国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企业发展的原料供给模式。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 工业原料 供给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俊峰 易平贵 金一粟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秆为原料 ,用复合添加法制取糠醛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用 2 0 %硫酸 (液固比为 2 5∶1 ) ,加入复合添加剂 (Ⅰ ) (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磷酸、重钙等 )或 (Ⅱ ) (主要成分为磷酸、重钙等 )添加比例为 1 5%~ 30 % (占原料重量 % ) ,常压 1 0 0℃蒸馏 2h ,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 70 %~ 80 % ,废渣全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关键词:
稻草 麦秆 再利用 复合添加剂 糠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孝周 陈达 郭康权 张保健
【目的】阐明农作物秸秆重组材的制造工艺理论,为研究新的秸杆人造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农作物秸秆重组材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梳解、干燥、施胶、组坯、预压、热压和后期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的收集贮存、秸秆特性对工艺的影响、梳解设备的研制、胶黏剂的选择、板坯的铺装和表面处理。【结论】农作物秸秆是制造重组材的适用原料,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重组材 工艺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建辉 谢祖琪 姚金霞 易文裕 程方平 庞启成 应婧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5种农作物收获后,在田间对稻秸和麦秸采用机械收集打捆,对玉米秸、油菜秸和棉花秸采用人工捡拾打捆,并将这5种秸秆捆储存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跟踪测试秸秆燃料性能基本参数——含水率、热值、温度和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四川省2009年至2011年的正常年份下,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这4种秸秆捆在遮雨通风的自然环境中均可安全储存并作燃料,唯有水稻秸秆捆储存期间发生霉变,不适合作燃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昌国 谢祖琪 易文裕 徐润琪 姚金霞
本文研究了稻秸、麦秸、玉米秸、油菜秸、棉花秸等5种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的基本性能,测试了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田间失水规律及热值。结果表明: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规律为:最高的是稻秸,其次为玉米秸和麦秸,最低的是油菜秸和棉花秸。5种秸秆热值的高低排位:棉花秸>油菜秸>玉米秸>麦秸>稻秸。按能源材料指标衡量,棉花秸是最理想的能源材料,稻秸是最差的能源材料。油菜秸、玉米秸和麦秸是热值比较接近的能源材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韬 朱雪竹 陈雪梅 孙彦伟 吕百韬 王丹琴 王雪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适配的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系统,防治多环芳烃(PAHs)污染。[方法]以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选择空心菜、小麦、不结球白菜、菠菜、茼蒿5种常见农作物,通过在芘降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农作物匀浆液,探究目标农作物体内物质和体内原有内生菌群对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定殖效率及芘去除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目标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体系。利用定殖培养试验,验证筛选获得的目标农作物-功能菌体系的促生长与降低芘污染的效能。[结果]筛选试验表明,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可产生铁载体和吲哚乙酸(IAA)等促生长因子,促进作物生长。各农作物匀浆液与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的混合液芘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空心菜、小麦、不结球白菜、菠菜、茼蒿,芘去除率分别为83.7%、75.3%、72.6%、70.1%和61.4%。定殖试验显示,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能高效定殖在小麦和空心菜体内,通过提高芘代谢酶活力,降低作物中芘污染。[结论]芘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2%植物匀浆液的细菌培养试验可用于筛选适配的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系统,防治农产品多环芳烃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冯浩杰 孙仁华 胡潇方 李晓阳 徐志宇
[目的]对国内外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总结秸秆肥料化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采用Gephi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主要对秸秆肥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9年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结果如下:(1)外文文献2006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中文文献2016年以后进入基本稳定阶段。(2)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3)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gronomy Journal,其中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单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52.5次/篇);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其中《农业工程学报》单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14.5次/篇)。(4)有关秸秆肥料化的环境效应、经济效益以及利用方式之间的交叉研究是中外文献研究的热点领域,外文文献偏重秸秆肥料化利用对土壤碳固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中文文献偏重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论]在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影响下,未来在秸秆肥料化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目前我国秸秆肥料化领域在利用方式、还田效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炭化还田和秸秆有机肥还田发展方向的建议,为助力农业碳中和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