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2)
2023(10557)
2022(8903)
2021(8020)
2020(6515)
2019(14967)
2018(14713)
2017(27846)
2016(14994)
2015(16851)
2014(16992)
2013(16824)
2012(16133)
2011(15147)
2010(15617)
2009(14473)
2008(13943)
2007(12373)
2006(11357)
2005(10687)
作者
(44886)
(37593)
(37281)
(35437)
(24394)
(17875)
(16930)
(14452)
(14379)
(13421)
(12973)
(12566)
(12454)
(12254)
(11688)
(11607)
(11014)
(10957)
(10769)
(10352)
(9689)
(9214)
(9186)
(8817)
(8629)
(8446)
(8325)
(8031)
(7714)
(7378)
学科
(90548)
经济(90472)
管理(37399)
(34908)
方法(29722)
地方(27037)
数学(26494)
(26371)
企业(26371)
数学方法(26124)
中国(23878)
(18799)
业经(17260)
地方经济(16298)
(16298)
(13787)
金融(13786)
农业(13375)
(13102)
(12608)
(12501)
贸易(12486)
(12385)
环境(12370)
银行(12362)
(12303)
(12145)
(11849)
(10586)
理论(9850)
机构
学院(221561)
大学(220624)
(102520)
经济(100574)
研究(87140)
管理(79386)
理学(66718)
中国(66087)
理学院(65808)
管理学(64508)
管理学院(64067)
科学(51083)
(47826)
(45227)
(44464)
研究所(40635)
中心(37929)
(35650)
(34384)
财经(34338)
经济学(32584)
北京(31441)
(31350)
(31288)
师范(31080)
(31028)
业大(29243)
经济学院(28875)
(27868)
农业(27370)
基金
项目(139921)
科学(110178)
研究(103132)
基金(100275)
(87474)
国家(86778)
科学基金(73317)
社会(66969)
社会科(63615)
社会科学(63603)
(54911)
基金项目(51500)
教育(46535)
(46328)
自然(45223)
自然科(44076)
自然科学(44067)
自然科学基金(43216)
资助(42462)
编号(40415)
(36979)
成果(33576)
重点(32403)
(30772)
发展(30022)
课题(29808)
(29556)
(28554)
国家社会(27992)
创新(26849)
期刊
(126239)
经济(126239)
研究(74552)
中国(49726)
(33755)
管理(32397)
学报(31745)
(31670)
科学(30661)
教育(24999)
(24973)
金融(24973)
大学(24295)
农业(23324)
学学(22791)
经济研究(21380)
技术(20731)
业经(18650)
财经(17644)
问题(15976)
(15398)
世界(13257)
(13196)
统计(13102)
(12775)
技术经济(12772)
国际(12302)
(11552)
决策(10523)
资源(10459)
共检索到36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寿佳  代欣召  
湾区经济是沿海经济重要形式,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湾区发展海洋经济直接关系到湾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战略区域,是带动南部海洋经济圈及泛珠三角区域的重大引擎。总结国际三大湾区和环杭州大湾区建设现状和经验,大湾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阶形态,具有“江、城、湾”的地理格局,以河口地区为中心向外围扩展,城市分工明确,滨海人口密集,跨国企业总部集聚,对全国和全球经济具有绝对控制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应聚焦交通互联,激活综合型港城经济活力,海港差异化发展产业结构加强互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统筹协调机制等策略,发展海洋经济助推建设世界级湾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张超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区位、经济、制度等优势,是推动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我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1998-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支持力度,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在长期内稳定促进了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佳羽  韩兆洲  蒋青嬗  
研究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目标为背景,分别从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方法:空间统计学中的Moran's I检验、局部Getis-Ord G统计量等,并构建分层空间计量模型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总体呈中间"高-高关联型"高水平匀质分布,周边"低-低关联型"分布的"山峰状"空间格局。经济密度的内部差异呈中度水平,但有明显的逐年缩减趋势。经济密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中"高-高关联型"地区范围扩大,热点区域及热点区与次热点区的经济密度差异已有所缩减,但冷点区域的经济密度没有跟上其他区域经济密度的发展。影响因素中要素的投入密度差异解释了各地区经济密度差异的绝大部分。R&D资本投入系数结果说明近年城市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在下辖地区间的影响更加广泛、均匀,但两层面创新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为正。除了城市处在大湾区内的区位因素外,下辖地区处在城市中的相对区位也是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非大湾区城市紧邻地区的经济密度虽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但其增长速度和产出效率并未低于其他地区,T-检验和模型结果都显示围绕海湾的地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区位哑变量系数在城市间并不一致,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密度下,有些城市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产出效率还较高。研究创新:选取大湾区各城市直辖地区作为低层样本,各城市为高层单元,形成地理单元嵌套地理单元的两级分层数据,充分利用了异层信息,考虑了适当的空间依赖问题和跨层交互作用。研究价值: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现状、发现问题并给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红军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的主要亮点,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优越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其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发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为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湾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泱  廖乾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税收制度及税负水平存在的明显差异,将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在此背景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合作的可行路径将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粤港澳三地税收制度及其差异,并结合欧盟税收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艳春  何昱廷  胡雨鋆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关系DEA分析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在2005—2016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在2005—2012年处于下降状态,在2012—2016年期间,此协同度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探究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度最优的物流投入策略,为政府物流投资决策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岳鹄  周子灼  谭月彤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落脚点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三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脉络,接着从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其建设经验,最后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对策启示,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决策参考和经验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经伟  毛艳华  江鸿泽  
如何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哪些因素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基于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研发创新和金融发展对湾区经济会有显著影响。第二,政治制度、贸易和投资开放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制度表现得比较敏感,并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无论与何种要素结合均能够对湾区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最后,金融与创新、科技服务与创新的交叉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因此,湾区可以进一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以优化市场结构、鼓励风险投资企业与创新企业融合,进而提升湾区活力和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喻凯  陈匡钰  
报酬递增假设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和地理尺度重构中的空间聚集效应塑造了流量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流量决定湾区发展的地位、演化格局与边界。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核心城市流量优势分立,但也面临现代流量经济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流量对经济的拉动力下降、基础流量优势存在分流弱化风险、流量经济分布格局不均衡、区域发展碎片化制约流量经济发展五大挑战,未来应将打造现代流量经济体系作为发挥主引擎作用的重要抓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利  陈说  朱喜钢  
明晰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影响机理,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助益。采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设计克鲁格曼指数为度量的产业专业化测度指标,详细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产业专业化与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模型,探索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的其他因素后,产业专业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的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快同城一体化推进步伐,重新定位并调整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的产业专业化布局,以激发产业专业化的正外部性功效,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