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6)
2023(12173)
2022(10701)
2021(10002)
2020(8064)
2019(18596)
2018(18588)
2017(35455)
2016(19055)
2015(21412)
2014(21412)
2013(21198)
2012(19517)
2011(17755)
2010(17718)
2009(16184)
2008(15529)
2007(13635)
2006(11951)
2005(10103)
作者
(55092)
(45796)
(45273)
(43288)
(28944)
(21932)
(20651)
(18028)
(17436)
(16257)
(15757)
(15283)
(14351)
(14349)
(14024)
(13784)
(13764)
(13443)
(12894)
(12770)
(11301)
(11106)
(10861)
(10513)
(10376)
(10202)
(10077)
(10036)
(9176)
(8985)
学科
(78417)
经济(78333)
(52093)
管理(51141)
(39674)
企业(39674)
方法(34546)
(31412)
数学(29831)
数学方法(29482)
中国(20818)
农业(20795)
业经(19801)
(18074)
(17475)
地方(17468)
(13839)
理论(12866)
(12815)
贸易(12808)
(12383)
(11979)
环境(11697)
(11345)
银行(11309)
(11163)
(11117)
金融(11116)
教育(11115)
技术(11026)
机构
大学(271143)
学院(270482)
管理(109306)
(105191)
经济(102706)
理学(95478)
理学院(94402)
管理学(92756)
管理学院(92273)
研究(90774)
中国(66179)
(57723)
科学(57104)
(46785)
(45873)
(44778)
业大(42046)
中心(41209)
研究所(41002)
(38329)
(37910)
师范(37625)
财经(37147)
北京(36258)
农业(35408)
(33771)
(32927)
(31396)
经济学(30534)
师范大学(30521)
基金
项目(190632)
科学(149662)
研究(141179)
基金(137686)
(119180)
国家(118106)
科学基金(101757)
社会(88412)
社会科(83440)
社会科学(83417)
(74952)
基金项目(74274)
自然(65803)
自然科(64242)
自然科学(64230)
教育(63805)
自然科学基金(63021)
(62351)
编号(58899)
资助(55650)
成果(47401)
重点(42040)
(41426)
(40954)
课题(39840)
(39001)
创新(36236)
科研(36052)
国家社会(35772)
教育部(35521)
期刊
(119137)
经济(119137)
研究(79701)
中国(49546)
(47609)
学报(43128)
科学(40639)
管理(37587)
大学(33201)
农业(32402)
(31972)
教育(31203)
学学(31180)
技术(22524)
(22275)
金融(22275)
业经(22254)
经济研究(18030)
财经(16841)
图书(15378)
问题(15272)
(14230)
(13857)
理论(13738)
(13647)
科技(13599)
实践(12667)
(12667)
技术经济(12577)
资源(12286)
共检索到38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红梅  廖邦洪  
随着全球城市化扩张的加剧,乡村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聚落格局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包括乡村聚落格局的美学价值、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研究采用的主要学科与技术,探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郜红娟  韩会庆  罗绪强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整个研究区(行政单元)相比,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快速增加,景观趋于破碎化和形状复杂化。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呈现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2)距公路越近的缓冲区,景观格局变化更加剧烈。在3个公路距离缓冲区,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都呈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3)在0~1 500 m距离缓冲区,低坡度的乡村聚落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齐丽  李娜  
[目的]文章通过对新宾县乡村聚落分布特征、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乡村聚落布局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方法]以1992年、2001年、2010年新宾县卫片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统计年鉴等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乡村聚落分布存在的问题。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景观指数对乡村聚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spss软件对土壤侵蚀情况和乡村聚落规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宾县乡村聚落呈现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南杂木镇平均斑块面积最大,为3.07hm~2/个;木奇镇平均斑块面积最小,为1.97hm~2。斑块数多永陵镇斑块个数最多,为473个,表明其破碎度较高;斑块个数最少的是响水河子乡,为97个。人均用地面积超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05m~2/人,超出规定的150m~2/人、平均斑块分维数小均在1.16以下,接近于1,斑块具有一的稳定性稳定,分散度较大。土壤侵蚀情况与乡村聚落规模、人口密度在置信度为0.01的情况下相关性显著,并且呈正相关。[结论]新宾县乡村聚落图斑破碎化严重,布局比较分散;土壤侵蚀情况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乡村聚落规模越大侵蚀情况越严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楚琳  黄文明  石磊  刘素芳  周宇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相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龙  
[目的]通过研究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基于乡村聚落景观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GIS10.2软件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特色旅游名村等147处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社会效应和开发条件组成评价层,下分16个具体指标,对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计算得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0.8125,G>G1,说明其在各地级市的分布呈现集聚且不均衡的特点;特色旅游名村R=1.126,G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韦姿言   张嘉龙   刘汉成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生态型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KJ法整合用户需求卡片;编制KANO模型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对生态乡村景观设计需求进行属性分类;结合Better-Worse系数明确构成优先级分析的设计依据。研究得出3项必备型需求、5项期望型需求、2项魅力需求的优先等级,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思路。运用KANO模型分析生态乡村景观各项设计要素属性与优先级,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利于丰富现有生态型乡村景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文俊  
乡村景观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在旅游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大开发背景下,需要重构和深度认知乡村景观价值与功能,这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乡村景观资源。基于旅游视角,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乡村景观释义、乡村景观价值认知和功能重构、乡村景观开发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讨,提出在乡村景观开发过程中应强化景观可辨性、保持景观乡村性、强调旅游参与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功能导向与资源禀赋,可为乡村景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阳   房艳刚   梁璐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在经历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三种主要流派的过程探索之后逐渐趋向体系化、完整化,构成了整个现代地理学的思想轮廓和学术分期。论文在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流派成果开展整合性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三种流派范式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内涵各有侧重,呈现出“传统—批判—整合—超越”的更新路径,相互之间兼收并蓄,并行不悖。其中,实证主义地理学主要以刻画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性、区域性为主,表现为“空间化秩序特征描述”;人文主义地理学热衷于对景观地方性、象征性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多元化人文情感关怀”;结构主义地理学注重景观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关注景观背后的“因果化博弈机制解释”。总体来看,乡村聚落景观框架下的流派研究成果微观多于宏观、静态多于动态、物质空间多于社会经济空间,对指导中国乡村振兴实践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未来应从人文地理方法论的视角创建中国特色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的“中国范式”,针对不同类型乡村的聚落景观有所侧重地强化“短板研究”,以综合并充分发挥各个流派的优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文韬  黄明华  谢宏坤  
[目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2,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5种地理研究模型,分析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聚落景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等4个层面,构建包括18个指标在内的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湘西州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质量展开评价。[结果]湘西州175个乡村聚落景观总体呈集聚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村常住人口和总产值与乡村聚落景观个数之间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81.6和80.5,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布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存在较紧密关联。质量评价发现,聚落质量评价分值为7.01,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聚落景观的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密切相关。[结论]湘西州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呈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低,以及中西部集聚的特点,应稳固现有乡村聚落景观建设成效,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笑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中呈现了中国特色,文章从国际和国内视角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林琳   罗杰   Karine Dupre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明晰规划减排目标与技术路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高度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农学,研究热点都包括农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思路上都逐渐注重多尺度机制探究和综合要素分析,研究进展聚焦在乡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影响因素和减排路径。未来应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框架,拓展研究尺度和基础技术途径,强化乡村主体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金茨萍  金一萍  黄郁成  
国外乡村旅游注重推介工作,以无差异市场、差异性市场和集中性市场为目标市场。将经营活动和旅游者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在突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简单叠加。农户也是经营者。重视商业联盟,以避免过度竞争。乡村旅游管理可以尝试新的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