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9)
- 2023(11779)
- 2022(10276)
- 2021(9923)
- 2020(8261)
- 2019(19508)
- 2018(19492)
- 2017(36484)
- 2016(20536)
- 2015(23241)
- 2014(23296)
- 2013(22492)
- 2012(20491)
- 2011(18547)
- 2010(18524)
- 2009(16602)
- 2008(16146)
- 2007(14066)
- 2006(12331)
- 2005(10837)
- 学科
- 济(72760)
- 经济(72682)
- 管理(53477)
- 业(49335)
- 企(42046)
- 企业(42046)
- 方法(34445)
- 数学(29335)
- 数学方法(28918)
- 中国(23714)
- 教育(22963)
- 学(19090)
- 财(18331)
- 农(18207)
- 理论(17110)
- 业经(15772)
- 地方(14514)
- 贸(12974)
- 贸易(12967)
- 和(12685)
- 技术(12678)
- 易(12558)
- 农业(12041)
- 务(11782)
- 财务(11715)
- 财务管理(11698)
- 制(11560)
- 企业财务(11086)
- 环境(10915)
- 教学(10354)
- 机构
- 大学(283025)
- 学院(275505)
- 管理(107373)
- 济(99699)
- 经济(97239)
- 理学(93657)
- 研究(93626)
- 理学院(92536)
- 管理学(90788)
- 管理学院(90263)
- 中国(62820)
- 京(62197)
- 科学(58492)
- 所(46364)
- 范(46303)
- 师范(45993)
- 财(45517)
- 研究所(42497)
- 中心(40938)
- 北京(40159)
- 江(40097)
- 业大(39921)
- 农(39472)
- 教育(38313)
- 师范大学(37887)
- 财经(36874)
- 院(34230)
- 经(33530)
- 州(32816)
- 技术(32403)
- 基金
- 项目(190166)
- 科学(150321)
- 研究(146059)
- 基金(134694)
- 家(116122)
- 国家(115037)
- 科学基金(98383)
- 社会(88042)
- 社会科(83082)
- 社会科学(83060)
- 省(74765)
- 教育(73496)
- 基金项目(71374)
- 划(64838)
- 自然(63477)
- 编号(62373)
- 自然科(61967)
- 自然科学(61954)
- 自然科学基金(60782)
- 资助(55326)
- 成果(53114)
- 课题(44992)
- 重点(43392)
- 部(43273)
- 发(40819)
- 创(39727)
- 项目编号(38857)
- 教育部(37721)
- 年(36682)
- 大学(36631)
共检索到404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雪莉 宋永华 伍宸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双淼 谢静
依托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资源、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对25个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研究领域、研究合作和学术发展力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将教育学科建设划分为聚势共赢、专注深耕、借力突破和内生突围四种模式。聚势共赢模式强调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专注深耕模式关注重点学科知识的突围,借力突破模式聚焦多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内生突围模式倚重组织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改革。上述四种模式为我国教育学科构建适切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学科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建设 学科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关键词:
教育学 世界一流学科 SSCI 被引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欣 扶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视角出发,以2007—2017年的ESI数据为基础,聚焦农业科学领域ESI排名前列的国内外大学,从ESI顶级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论文总数、论文被引总数、篇均被引用数和研究前沿等多个指标,客观比较分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在农业科学领域的科研绩效情况,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教育学科的本质是基于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并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教育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殊相”与“共相”之间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往存在着把源于西方知识误视为共相、忽视本土知识的偏差。教育学科本土化的必要性表现在中西社会差异之静态、西方现代化局限之动态和中西文明互鉴三重意义上。中国的天人合一、伦理至上、通学、知行合一等思想,对西方知识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一流教育学科本土化建设的根本是学术创新和服务实践,要根植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背景,利用非线性认识观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综合发展态势,建立有效和有用的知识体系,进而对人类知识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教育学科 本土化 现代化 学术互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毛建军 高杰
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投入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高等教育投入状况进行了纵向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而高校生均事业经费却呈现明显负增长。这一事实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量需求增加与总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矛盾,高等教育经费存在短缺状况。然后采用国际横截面数据,与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在相对量上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政府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对策建议:拓宽高等教育投入渠道;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加强高等教育投入管理。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投入 财政收入 GDP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宰冰欣 叶兰 林伟明 胡燕菘
AIGC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提升高校师生AI素养的重要使命。本文调研了60所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并最终选取开展AI素养教育的46所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从AI素养教育主体、AI素养教育对象、AI素养教育形式、AI素养教育内容四个维度,全面探究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的实践模式。基于调研结果,从加强与外部主体合作、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基于不同教育形式特点开展分阶段教育、构建完善的AI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等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当前文献对于学科内涵与属性的界定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涵环境、制度、组织、权力等外界力量的"组织"属性,第二是来源于学科本质的"知识"属性。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学科的双重属性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实践,提出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重点论述了学科知识子系统模型、学科组织子系统模型以及"自组织-他组织"的耦合机理,同时从过程视角探讨了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构建一个一流学科研究的框架,阐释了一流学科生成的机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韩双淼
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双重属性,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既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于我国学科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一流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传统、社会文化和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科建设模式,[1]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内隐着异中有同的学科建设特征。厘清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建设特征,有助于我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靶向发力,完善学科建制,提升学科水平。一、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征学科建设通常涉及五个核心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万鹏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促进教育学知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单元,基层学院既面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压力,也面临借学科发展之势提升学院治理能力的重大机遇。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社会化建构的过程。学院治理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不能脱离学院治理谈学科建设。有效的学院治理有助于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利于构建包容性学科发展格局。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超越“对标对表”发展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贡献度为导向,牵引学院治理体系变革,释放治理效能。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学院治理应包容个体化学术探索,推动融入实践、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特征,立足未来需要,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实现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实现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实现教育学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垂直结构走向多元互动结构;形成相应运行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筱璇 王延飞 钟灿涛
在数据共享热潮涌动的当下,科研数据安全问题日渐突出。针对各科研机构对共享中数据安全问题的政策原则及处理方式展开情报调研,发现国外在科研数据共享中的安全意识较高,管理政策较完善;国内在数据识别、评估监管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政策空白。建议我国在科学交流管理中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政策与相关规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科研数据 信息安全 数据政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思洛 韩瑞珍
以SSCI和CSSCI为数据源,分别选择近10年的国内外15121篇和6657篇图书馆学研究论文。使用知识图谱软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科内容的异同:国内的重要文献大都为文献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价值和精神方面的著作;国外则集中在用户信息行为与需求、文献计量、信息检索与研究方法方面的论文。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信息检索是国内外图书馆学共同的研究主题;但国外重视文献计量、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内容,国内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和文献学研究。从研究趋势来看,各类型图书馆实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和数字资源建设将受到国内外共同关注,古典文献学和目录学仍将是国内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
图书馆学 知识可视化 比较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