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9)
2023(9696)
2022(8560)
2021(8078)
2020(6563)
2019(15397)
2018(15313)
2017(29198)
2016(15862)
2015(17960)
2014(18016)
2013(17905)
2012(16271)
2011(14616)
2010(14327)
2009(12882)
2008(12260)
2007(10331)
2006(8907)
2005(7480)
作者
(45547)
(37687)
(37378)
(35454)
(23970)
(18039)
(16942)
(14932)
(14290)
(13303)
(13003)
(12494)
(11726)
(11707)
(11539)
(11401)
(11253)
(11181)
(10655)
(10510)
(9306)
(9065)
(8915)
(8523)
(8424)
(8333)
(8288)
(8207)
(7498)
(7446)
学科
(63484)
经济(63415)
管理(44692)
(43078)
(35771)
企业(35771)
方法(30406)
数学(26333)
数学方法(26051)
(20019)
中国(16237)
业经(15994)
(15530)
(13986)
地方(13873)
农业(13704)
理论(10777)
(10548)
贸易(10542)
(10436)
(10197)
技术(9934)
环境(9862)
(9839)
(9351)
财务(9293)
财务管理(9278)
教育(9146)
企业财务(8780)
(8739)
机构
大学(223736)
学院(222413)
管理(93248)
(83910)
经济(81938)
理学(81867)
理学院(80982)
管理学(79630)
管理学院(79241)
研究(71293)
中国(50990)
(47587)
科学(45964)
(36634)
(34883)
(34860)
业大(34505)
研究所(32146)
中心(32059)
(30372)
(30125)
财经(30073)
师范(29885)
北京(29841)
(27391)
农业(27042)
(26202)
(25362)
师范大学(24271)
经济学(23932)
基金
项目(160348)
科学(125730)
研究(118531)
基金(115824)
(100236)
国家(99373)
科学基金(85767)
社会(73103)
社会科(69129)
社会科学(69109)
(62720)
基金项目(62682)
自然(56265)
自然科(54920)
自然科学(54910)
自然科学基金(53897)
教育(53594)
(52601)
编号(49326)
资助(47093)
成果(39352)
重点(35144)
(34848)
(33805)
(33349)
课题(33155)
创新(30907)
科研(30639)
项目编号(30357)
大学(29859)
期刊
(89676)
经济(89676)
研究(63430)
中国(38749)
学报(35634)
(33261)
科学(33253)
管理(32211)
大学(26953)
(25804)
教育(25535)
学学(25243)
农业(23911)
技术(19060)
业经(16032)
(15102)
金融(15102)
图书(13800)
经济研究(13509)
财经(13489)
理论(11963)
问题(11652)
科技(11640)
实践(11298)
(11298)
(11267)
(10995)
技术经济(10537)
(10495)
情报(10492)
共检索到309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承伟  陈明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战略意义凸显。本文针对国内近期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呈现出相似概念多、研究视角多和研究方法多的特点,逐一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城乡结合部地区具有3个特点: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流动性。研究视角分为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5个主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有田野调研、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文献综述。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特性研究的比较充分,如范围界定、演化动力等,而社会特性部分则比较欠缺,关于城乡结合部的利益格局的解析和化解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应把研究传统上关注"地"逐渐转变到关注"人"上来,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更应该是人的发展。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下3个方面:①利益格局;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③公共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家宁  张清勇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在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的模式和预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认识不清的缺陷。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为土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则是认识和解决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的不二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利用文献综述法,基于已有的研究,给出城乡结合部的界定原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尝试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城乡结合部的界定方法;指出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应从统一的视角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进行划定,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为城市的理性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宝富  
以北京市为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城乡结合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疏堵结合的违法建设防治机制、正确区别"拆迁"与"治理"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调控、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岭  骆云中  谢德体  金晓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迅速膨胀,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按照目前我国有660多个城市,以60%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的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张为现有水平的两倍,在此过程中,又将会有大量的耕地被侵蚀。因此,本文认为,严控城市无止境的蔓延,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已刻不容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8年-2004年的土地出让数据,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地价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目前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价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尚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适度引导。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的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杰  秦明周  郑纯辉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 ,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 ,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 ,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 ,修改内梅罗公式 ,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 ,与 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 ,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 ,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玉  冯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农业及其支撑部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论文在梳理农业区位与功能演变、城市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城乡结合部地域功能,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体系。认为城乡结合部农业具有:优化城乡生态、加强城乡联系、提升城乡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等多方面功能,尤其在构筑生态缓冲带保护城乡生态环境、降低城市边缘区发展压力,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与休闲、娱乐消费需求,促进新增城镇化人口就业安置,以及加强城乡间产业互动与要素交流,缓解城乡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的最终实现,需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对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实现程度的初步分析表明,我国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整体上未被充分认识与得到应有的发挥,此方面理论与现实研究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城乡结合部主要指城市和农村的结合地带,即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结合部范围的大小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与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呈相关关系,全国大、中城市的结合部范围大于小城市(山区城市除外)。此带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而不断发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稼祺  
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存在着一些由农村拆迁后整体性安置的社区,即文章所要研究的"过渡性社区"。过渡性社区是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形态,是现代城市不断向传统农村扩张的结果。过渡性社区是由政府推动而形成的,但也伴随着城乡之间的地理及文化差距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文章以上海城乡结合部的过渡性社区为研究对象,并对上海市泗泾镇和宣桥居民社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梳理,发现如今上海城乡结合部过渡性社区的治理存在治理主体的治理体制不清晰,治理机制不完善,社区治理效果不显著,本地居民缺乏融入度,外来居民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冯健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市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形成与演化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城市,尤其中心城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传统的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与结论难以准确地解释中国城乡结合部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居民经济社会特性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网络结构与行为选择特征等对城乡结合部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空间效应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行为选择,致使城乡结合部陷入不良发展的泥沼。鉴于此,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改造应充分考虑居民经济行为特征与生产生活需求,并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的同时,实现城市和谐与品质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黎明  孙晨钟  彭志强  
城乡结合部农村信用社身处差异明显的城、乡两个市场,发展很快,但存在管理力量薄弱、农村资金逆流、市场定位不准等弊端。城乡机构划开管理,实行城乡分治、细化市场、差别考核、城乡互补应是其业务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本文以唐山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从农民收入非农化对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影响、农村集体组织从不同用途土地获得收益的对比、政府征地与土地出让收益比较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不同主体在农地转用中的行为及农地转用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发展的影响 ,指出经济驱动力是农地转用的直接原因 ,而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则是导致农地过量转用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建秋  谢宝富  
以公共物品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特殊性;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荀文会  王雨晴  李洪涛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争夺的核心地域,土地利用问题活跃而复杂,因此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总体思路,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了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点的指标体系,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于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实践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