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4)
2023(17704)
2022(14401)
2021(13035)
2020(10770)
2019(24347)
2018(23739)
2017(44529)
2016(23804)
2015(26876)
2014(26127)
2013(25853)
2012(24431)
2011(22081)
2010(22508)
2009(20819)
2008(20859)
2007(18808)
2006(16901)
2005(15926)
作者
(67565)
(56100)
(56039)
(52965)
(36138)
(26756)
(25531)
(21725)
(21452)
(20064)
(19272)
(18895)
(18382)
(17998)
(17609)
(17172)
(16788)
(16288)
(16274)
(16101)
(14211)
(13871)
(13344)
(12898)
(12597)
(12565)
(12462)
(12461)
(11198)
(11196)
学科
(112968)
经济(112852)
(91512)
(82245)
企业(82245)
管理(81572)
方法(42184)
业经(35653)
中国(34595)
数学(32397)
数学方法(32155)
(31867)
(31657)
(27741)
贸易(27715)
(26944)
地方(24905)
技术(23134)
(22475)
农业(22362)
(21698)
财务(21671)
财务管理(21639)
企业财务(20481)
(19372)
银行(19350)
理论(19092)
(19081)
金融(19081)
(18977)
机构
学院(343454)
大学(339914)
(155324)
经济(152619)
管理(132769)
研究(121423)
理学(112163)
理学院(110944)
管理学(109554)
管理学院(108874)
中国(97953)
(73431)
(71261)
科学(67818)
(60398)
财经(55321)
中心(54786)
研究所(54049)
(53320)
(53006)
(50346)
经济学(47900)
北京(47438)
业大(44325)
(43931)
(43624)
师范(43219)
经济学院(43155)
(42673)
农业(41089)
基金
项目(217431)
科学(173835)
研究(165064)
基金(158539)
(136916)
国家(135693)
科学基金(117530)
社会(108586)
社会科(103230)
社会科学(103205)
(84232)
基金项目(82497)
教育(74452)
自然(71615)
自然科(70069)
自然科学(70052)
(69853)
自然科学基金(68908)
编号(65877)
资助(64083)
成果(53697)
(51803)
(50560)
重点(49056)
(48866)
创新(46452)
国家社会(46143)
课题(46133)
(44045)
发展(42759)
期刊
(180460)
经济(180460)
研究(110848)
中国(77324)
(57266)
管理(57146)
(49939)
科学(46351)
学报(46130)
教育(39535)
(38483)
金融(38483)
大学(36800)
农业(34701)
学学(34143)
技术(32304)
经济研究(30174)
业经(29885)
财经(28434)
(25076)
(24844)
问题(24098)
国际(23638)
(22059)
世界(20163)
技术经济(19784)
商业(16695)
现代(16640)
图书(16535)
科技(16189)
共检索到552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任政亮  代丹丹  
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匹配中国工企—海关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保护主义阻断了国际循环的技术扩散机制,促使中国数字贸易企业走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双循环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发中国数字贸易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对一般贸易、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代丹丹  
“两头在外”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使中国数字贸易陷入“模仿创新”和“低端锁定”的困境。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使用投入产出方法,探讨双循环新格局是否能够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参与国际循环通过后向模仿创新能力中介渠道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而参与国内循环通过前向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渠道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分别受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的调节影响。拓展分析揭示了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企业应对逆全球化和外部风险的冲击与挑战,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特别是利用国内统一大循环的超大规模优势来培育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最终实现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曦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创新变革新范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渠道,健全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汉辉  申杰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而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忽略了这一过程背后的双循环机制。本文基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渠道视角,利用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双循环机制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的双循环机制包括撬动消费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贸易规模畅通国际大循环。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打通双循环畅通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对于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共同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令  王亚飞  伍政兴  
为探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2012—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贸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的中介作用和市场需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论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同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并受到供应链升级等变量约束。研究结论为揭示数字贸易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模型与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微观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会促使非研发企业1进行产品创新并增加已研发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并且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还研究了外资进入的研发创新效应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各有差异,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会强化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外资进入规模不断增加,而研究却发现外资进入强度存在适度区间,因此政府需要动态地将外资控制在适度区间,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外资进入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敬彬   王晨  
数字贸易对外贸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贸易效率和便利性,拓宽贸易渠道和市场机会,促进跨境贸易和国际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和产品质量,并加强贸易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利用。本文利用2013-2022年数据,探究数字贸易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可以直接助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贸易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中介变量间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莉  王亚丽  孟祥生  
本文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作用效率。划分我国科技金融为政策性(创新基金)、自主型(普通股、企业债)与被动型(银行借贷)三类,基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于逻辑上揭示了自主型、政策性融资与创新成果数量、质量的正向关系,并指出企业权益债务比(股票价值/债务价值)随创新水平提升而增大的理论现象;针对政策性、自主型融资所表现出的高科技支持效率,以2006—2014年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322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同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黄庆平  翟营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在探求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示范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从着力扩大和提升消费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主动衔接和融入RCEP、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贯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利用中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组间均值估计方法对外资研发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PanelDataCointegration)和估计。新的检验方法表明,无论是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协整检验统计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幅度为52.8%,且短期内各个行业对长期均衡的反馈程度各不相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洪山  张亚斌  亓朋  
本文基于12180家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平均工资差距。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邻省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内资企业工资具有显著负效应;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非相邻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省内内资企业工资有显著正效应。同时,省内国际贸易对内资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区域间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相邻省份的贸易对省内内资企业的工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我国消除区域壁垒,建立统一市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萍  郭洁  胡蔚然  
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重视程度的明显提升,国内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更带动了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同时,相关法律制度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并积极构建数字贸易规则。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内应通过完善5G网络服务、数字平台服务、云计算存储服务和人工智能服务,推进区块链服务发展等促进内循环经济;对外则应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发展和加快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外循环经济,进而推动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官胜  苏锦红  
在国际投资理论中,传统观点认为具有产品创新的优势企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则表明劣势企业出于获取创新资源的目的也有较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从产品创新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视角对此进行检验。文章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微观实证研究数据库,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产品创新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倾向维度,无产品创新的企业比有产品创新企业有更快的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另一方面,在有产品创新企业内部,创新程度的提升则能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一步地,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对产品创新倾向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行反事实估计,验证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