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8)
- 2023(13926)
- 2022(11645)
- 2021(10675)
- 2020(8962)
- 2019(20645)
- 2018(20007)
- 2017(40082)
- 2016(20871)
- 2015(23326)
- 2014(22680)
- 2013(22292)
- 2012(20544)
- 2011(18347)
- 2010(18217)
- 2009(16662)
- 2008(15826)
- 2007(13558)
- 2006(11879)
- 2005(10261)
- 学科
- 济(95409)
- 经济(95320)
- 管理(62239)
- 业(60492)
- 企(49695)
- 企业(49695)
- 方法(44780)
- 数学(40157)
- 数学方法(39677)
- 农(24161)
- 财(23877)
- 中国(22935)
- 业经(20466)
- 地方(20248)
- 贸(19375)
- 贸易(19369)
- 易(18834)
- 农业(15792)
- 制(15787)
- 融(14586)
- 金融(14585)
- 务(14516)
- 财务(14467)
- 财务管理(14436)
- 技术(14311)
- 产业(13935)
- 银(13796)
- 银行(13789)
- 企业财务(13770)
- 环境(13592)
- 机构
- 学院(286838)
- 大学(285372)
- 济(130889)
- 经济(128726)
- 管理(119536)
- 理学(104274)
- 理学院(103372)
- 管理学(101864)
- 管理学院(101325)
- 研究(90241)
- 中国(69936)
- 财(59943)
- 京(57151)
- 科学(48143)
- 财经(47970)
- 经(43850)
- 中心(43163)
- 江(41226)
- 经济学(41102)
- 所(40881)
- 经济学院(37392)
- 农(36770)
- 研究所(36695)
- 业大(36322)
- 财经大学(35867)
- 范(35271)
- 北京(35226)
- 师范(35000)
- 院(33533)
- 州(32580)
- 基金
- 项目(196263)
- 科学(159142)
- 研究(148856)
- 基金(146565)
- 家(124089)
- 国家(123130)
- 科学基金(109718)
- 社会(98951)
- 社会科(94402)
- 社会科学(94382)
- 基金项目(76668)
- 省(75317)
- 教育(68871)
- 自然(68367)
- 自然科(66874)
- 自然科学(66862)
- 自然科学基金(65712)
- 划(62598)
- 资助(60168)
- 编号(59450)
- 成果(47252)
- 部(45158)
- 重点(43519)
- 发(43479)
- 创(42061)
- 国家社会(41885)
- 课题(40408)
- 教育部(40277)
- 人文(39913)
- 创新(39226)
- 期刊
- 济(134966)
- 经济(134966)
- 研究(84885)
- 中国(50261)
- 财(45232)
- 管理(44700)
- 科学(34127)
- 学报(33049)
- 农(32002)
- 融(29732)
- 金融(29732)
- 大学(27896)
- 教育(27633)
- 技术(26626)
- 学学(26175)
- 财经(23547)
- 经济研究(23217)
- 业经(22433)
- 农业(22021)
- 经(20271)
- 问题(18222)
- 贸(17687)
- 国际(16067)
- 统计(15070)
- 技术经济(14598)
- 策(14045)
- 商业(14033)
- 理论(13377)
- 世界(13176)
- 现代(12561)
共检索到418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小平 张胄
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的相互协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在搜集2013—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文本的基础上,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匹配网络,分析国际合作政策和国内产业政策在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中的协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政策正向“以国内政策为主,国内国际政策相互协同”的“二元协同”政策体系演进;“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呈现出外向型、开拓型、平台型等特征,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则呈现出内向型、调整型、监管型等特征;基于二者的互补关系,将新发展格局政策路径解读为“以国内大循环支撑国际循环,以国际循环反哺国内大循环”。针对政策惯性导致的潜在协调问题,相关建议为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政策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黄凯丽 赵频
[目的/意义]目前对于"一带一路"已有多角度的解读,但缺乏国家层面整体政策的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文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领域、发展方向和解决当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在整体方面对政策文本形式、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涉及领域和政策年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在具体方面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角度对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进行特征分析与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得出目前处于政策规模化发展阶段;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化但缺乏针对性;政策工具的使用符合一般规律但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薛桥 段宇洁 郭瑞洁
本文根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数据,运用断点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略大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诚
中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将全面提升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人民币汇率问题对倡议的实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比较美国、日本等国在推动其海外投资计划过程中的汇率政策及其影响,可以发现:汇率政策的制定不应简单地为了推动海外经济计划的实施,而应当更多地根据本国的经济基本面来制定;海外投资援助计划的推出有利于提升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但货币的国际地位仍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适应的,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建立全新的平衡增长路径的开始。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演进方向也要与这个基本面相适应,即建立与全面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基本面相适应的汇率制度和调节机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民币 汇率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宿海颖 陈勇
文章介绍了中俄林业合作的不同阶段,以及影响中俄林业合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共同谋划后续规划编制和推介工作,共同推动木材加工园区建设,深化边境地区林业合作,进一步推动企业和相关协会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俄罗斯市场预警研究的建议,以促进中俄林业合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俄罗斯 中俄林业合作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永昕 魏兴华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和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分位数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效应会受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M型”特征。因此,应增强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和要素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最大化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东麒 桑百川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7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区域,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10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推动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切入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地区在一些初级产品部门具有各自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是我国与其合作的主要方向;西亚和独联体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一栋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成为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拉动投资国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对中国境内企业及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尽管目前中国企业具有政策支持和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所指向的标的区域依旧是一个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乃至社会文化环境均相对不成熟的国际市场,依然面临各种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静 齐军明
本文基于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机制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双循环”有效联动的直接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省域的“双循环”有效联动水平具有正向的提升效应。同时,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该结论。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双边贸易和双边投资、金融支持等路径作用于沿线省域“双循环”有效联动。进一步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部地区“双循环”有效联动的影响更大更显著。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双边贸易和投资,加大沿线地区金融支持力度,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联动的重要方向。同时,各地区政府要制定适合自身区域发展的策略,突出自身定位,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郑雅哲 官波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文婷 刘连营 赵文兴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梳理当前人民币在沿线国家使用和接受情况,利用货币转换模式分析当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构建OCA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沿途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使用在沿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建鸾 闫冬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致力于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倡议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研究国际产能合作风险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一、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 产能合作 风险预警系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建鸾 闫冬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致力于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倡议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研究国际产能合作风险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一、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雄 胡广钊
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也是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目标完美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文献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行动。当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仍然存在国内税制问题、国际税收协定谈签问题和国际税收的征管和服务问题,迫切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