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9)
2023(3435)
2022(2817)
2021(2499)
2020(2093)
2019(4807)
2018(4598)
2017(8988)
2016(4137)
2015(4911)
2014(5074)
2013(4969)
2012(4750)
2011(4331)
2010(4192)
2009(3789)
2008(3707)
2007(3340)
2006(2916)
2005(2598)
作者
(12506)
(10726)
(10559)
(9850)
(6641)
(4968)
(4928)
(4268)
(4010)
(3595)
(3510)
(3418)
(3309)
(3308)
(3306)
(3303)
(3211)
(3198)
(3026)
(2994)
(2619)
(2531)
(2495)
(2383)
(2361)
(2346)
(2337)
(2238)
(2176)
(2083)
学科
(20955)
经济(20927)
(18598)
贸易(18587)
(17868)
管理(12185)
方法(10672)
(10538)
数学(9042)
数学方法(9011)
(6969)
企业(6969)
(6625)
(6565)
(5935)
出口(5933)
出口贸易(5933)
关系(5425)
中国(4749)
人民(4456)
业经(4402)
(4289)
地方(4215)
收入(3965)
农业(3791)
消费(3645)
概况(3641)
进出(3578)
进出口(3578)
进出口贸易(3578)
机构
学院(68467)
大学(66362)
(35759)
经济(35301)
管理(25932)
理学(22918)
理学院(22690)
管理学(22354)
管理学院(22254)
研究(21503)
中国(16614)
(13989)
(13020)
财经(11592)
经济学(11474)
科学(11255)
(11122)
经济学院(10604)
(10493)
(10324)
(10206)
中心(9349)
研究所(9257)
业大(9207)
(9203)
商学(8840)
商学院(8769)
财经大学(8501)
农业(8256)
北京(7997)
基金
项目(44767)
科学(35476)
基金(33618)
研究(32635)
(28605)
国家(28365)
科学基金(24610)
社会(22939)
社会科(21883)
社会科学(21877)
基金项目(17684)
(17015)
自然(14966)
自然科(14678)
自然科学(14677)
教育(14425)
自然科学基金(14395)
资助(13897)
(13328)
编号(12976)
(10360)
国家社会(9940)
(9731)
重点(9622)
(9310)
人文(9294)
教育部(9213)
成果(8995)
社科(8777)
创新(8745)
期刊
(39664)
经济(39664)
研究(21492)
(11655)
中国(10346)
国际(9898)
经济研究(9773)
业经(8901)
管理(8848)
(8789)
(8496)
学报(8419)
商业(8368)
科学(7800)
大学(6920)
学学(6723)
农业(6324)
(6260)
贸易(6260)
问题(6229)
商业经济(5944)
国际贸易(5458)
(5345)
金融(5345)
财经(5035)
世界(4902)
(4338)
技术(4282)
经贸(3957)
(3619)
共检索到10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构建商品自由流通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增进消费者福祉。在地区间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对于有大量商品销往外地的地区而言,其中相应产业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该商品在当地的消费市场应更为发达;而当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时,外地商品流入将对当地的居民消费产生支撑作用。进一步地,以中间品流通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分工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表现为大量商品外销的地区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流通行业活动的中间投入需求较大。以全国31个省2007、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地区间商品贸易与居民消费水平间的关系机制。由此可以说明,促进地区间最终商品和中间品市场整合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帆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其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分居民类型来看,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地区来看,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还未呈现显著性。当门槛变量大于1.105且小于3.251时,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呈现最大化。最后,本文提出创新商贸流通业区域合作模式,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雯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商贸流通模式的弊端,并阐述了基于电商平台的商贸流通模式的调整方向;电商平台流通模式下商品流通环境、流通规模、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进而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验证流通模式调整对居民消费影响程度,文章基于时间序列法构建了居民消费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模式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流通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兴元,宋一陵  
消费品存量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山东工业大学王兴元,宋一陵消费品资产存量指的是耐用消费品(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和半耐用品(连续使用1至3年)的存量.消费品存量越多,在单位时间里使用的消费品也就越多,消费水平自然也越高.随着耐用品普及程度的提高,当期消费支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智焕  
本文基于2009-2016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省级面板数据,在离差系数基础上构建匹配度模型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数与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层面受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极端变化影响,2012年的第二、四季度,2015的第二季度和2016年的第一季度均出现不匹配现象;省级层面大部分样本数据属于中级或优质匹配,个别省份受商贸流通业选取指标体系差异及消费指数异常影响,甘肃、青海的2011年第四季度、河南的2012年第二季度及黑龙江的2014年第一季度等出现不匹配数据。研究结论指出了匹配度异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江  
居民消费是消费环境的函数。文章所构建的消费环境包括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三个主要维度,基于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经济环境中的收入和就业因素对于居民消费的即期影响效应统计显著,其中,就业对消费的影响远高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所有变量则并没有对居民的消费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在进入"十二五"期间之后,要稳健、全面推动中国的内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构建起更加健康有序的社会消费环境和法律环境,而不是仅着眼于对于居民消费有即期影响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虽然这是两个非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子闻  
本文基于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两个层面,研究了消费水平提升与流通价值链循环的关系。总体上,消费升级对流通价值链循环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但消费规模增长并没发挥显著作用。就机制效应来看,消费规模增长依托区位条件优化效应,对流通价值链优化产生一定助推作用,但是在市场规模效应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消费升级则可以发挥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进一步助推流通价值链优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全  
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特点与问题作一简要分析。所谓消费水平,一般是指按人口平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文中对消费水平的分析还仅限于对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及共价值的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吉恒  李敏  孟菲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和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等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论文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向鹏飞  
采用CHIP数据库中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调查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基于产品的异质性,分别从中间品和最终品两个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两性就业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对两性就业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应,并且二者对男性就业的影响大于女性。引入交互项的实证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技能水平对两性就业产生差异化影响,且影响更加集中于特定人群。此外,中间品贸易对两性就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开放型经济,深化产品内分工,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技能培训事业,提高女性劳动力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向鹏飞;  
采用CHIP数据库中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调查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基于产品的异质性,分别从中间品和最终品两个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两性就业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对两性就业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应,并且二者对男性就业的影响大于女性。引入交互项的实证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技能水平对两性就业产生差异化影响,且影响更加集中于特定人群。此外,中间品贸易对两性就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开放型经济,深化产品内分工,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技能培训事业,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舒福荣  
消费品流通:问题与对策舒福荣80年代以来,中国首先在消费品流通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并沿着市场取向的通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伴随着这些改革,消费品流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1)计划分配体系已被打破,市场调节已占绝对比重;(2)消费品价格逐步放开,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长林  任爱胜  王永春  修文彦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强,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2003-2015年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现"东西差异、南北变迁"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价格、流通以及进口量对打破传统乳制品消费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质量安全事件、基尼系数对乳制品消费水平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国内市场、产业政策、国际市场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长林  任爱胜  王永春  修文彦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强,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2003-2015年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现"东西差异、南北变迁"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价格、流通以及进口量对打破传统乳制品消费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质量安全事件、基尼系数对乳制品消费水平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国内市场、产业政策、国际市场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