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4)
2023(10445)
2022(8901)
2021(8107)
2020(6545)
2019(15033)
2018(14747)
2017(28491)
2016(15312)
2015(17228)
2014(17211)
2013(17084)
2012(16383)
2011(15060)
2010(15631)
2009(14501)
2008(14758)
2007(13679)
2006(12682)
2005(12109)
作者
(45098)
(37273)
(37034)
(35438)
(24285)
(17732)
(16852)
(14324)
(14300)
(13834)
(12904)
(12441)
(12304)
(12154)
(12002)
(11551)
(11098)
(10932)
(10816)
(10702)
(9611)
(9137)
(9078)
(8575)
(8528)
(8520)
(8509)
(8496)
(7587)
(7490)
学科
(65778)
经济(65714)
(44882)
管理(43922)
(36340)
企业(36340)
(24466)
银行(24321)
中国(23175)
(22951)
(21521)
地方(20567)
(19829)
方法(19321)
(18211)
金融(18210)
业经(17110)
(16577)
数学(15719)
数学方法(15529)
(13683)
(13427)
贸易(13408)
农业(13390)
(12993)
制度(12988)
(12823)
业务(11664)
(11310)
地方经济(11180)
机构
学院(217454)
大学(213591)
(94299)
经济(92053)
研究(82206)
管理(81450)
中国(72178)
理学(66450)
理学院(65668)
管理学(64823)
管理学院(64371)
(47912)
(47605)
科学(45956)
(42700)
中心(38587)
研究所(37716)
(37128)
(36595)
财经(35417)
(31944)
北京(31416)
(30853)
(30398)
银行(29547)
(29508)
(29445)
师范(29190)
农业(28140)
经济学(27657)
基金
项目(128476)
科学(100752)
研究(99211)
基金(90476)
(77376)
国家(76615)
科学基金(65202)
社会(61837)
社会科(58672)
社会科学(58660)
(50723)
基金项目(46116)
教育(44433)
(42505)
编号(41454)
自然(39695)
自然科(38676)
自然科学(38669)
资助(38083)
自然科学基金(37994)
成果(35818)
(33692)
课题(30182)
重点(29209)
(28328)
发展(27718)
(27224)
(26950)
(26417)
项目编号(25146)
期刊
(118515)
经济(118515)
研究(77271)
中国(53556)
(44105)
金融(44105)
(36828)
(35290)
管理(34370)
科学(27952)
学报(27691)
教育(27142)
农业(22530)
大学(21402)
业经(20362)
学学(19880)
经济研究(18767)
技术(18592)
财经(17693)
(15165)
问题(14726)
国际(13561)
(13501)
(12242)
世界(11701)
(11546)
论坛(11546)
理论(11406)
现代(11079)
商业(10936)
共检索到37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广新  潘小明  
资产托管业务作为驱动我国“大资管”业务发展的生态场景平台,为国内银行业贡献了近一成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所带来的资金沉淀利差收入更高达托管手续费收入的两倍以上。当前,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存托比、托管系数达到较高水平,梯队发展格局初显,跑马圈地阶段行将结束,预计“十四五”时期托管规模持续扩张,业务日趋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托管机构必须紧扣转型和创新,基于自身基础推动差异化发展,以全能发展型、利基市场型抑或专业极致型之一为目标,对内走“功能完备、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科技引领”的发展道路,对外进一步提升辐射和外包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监管制度守正创新,保障业务规范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刚  麻建林  
商业银行非标业务介绍(一)非标业务概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非标业务仅指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各类受(收)益权业务,这些业务本质上属于类贷款业务,但通过借道信托、券商、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通道,转化为同业融资和同业投资业务,规避资本充足率、信贷规模和投放等监管,同时资产负债错配严重、风险日益加大。这也是监管层相继发布127号文、140号文和178号文加强对其监管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所指的非标业务或者非标资产仅指商业银行自营投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烈军  
经过十年的探索,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从无到有。未来十年,托管业务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针对托管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市场定位、体制定位、业务创新和优化服务等四条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飞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产托管业务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提高商业银行ROA(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外延内涵逐渐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托管规模、产品种类、数量及其收入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应从管理、创新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慈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无论在发展规模、业务范围、业务品种和业务收人上都相差甚远。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和监管,确立发展战略,合理进行规划,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抓好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加快电子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慧  
商业银行肩负清算行业"压舱石"的角色,在跨境支付业务规模、服务群体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伴随中国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及金融科技飞跃式发展,各类技术革新相继涌现,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规模稳定上升,人民币清算业务成为新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到跨境支付监管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法律制度不完善、行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洗钱活动打击力度不足、监管科技应用能力欠缺、国际监管协同度有待提升五方面。针对于此,可从加强跨境支付业务法制建设、强化行业内部监督、多方面打击洗钱活动、打造跨境支付监管技术框架、加强国际监管协同合作等途径着手,破解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监管难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顺殷  
传统公司金融服务主要以存贷款业务及支付结算业务为主。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众多外资金融机构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同时,企业对公司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最初的存贷兑业务需求,向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资本市场投融资等综合性、多元化业务需求方向发展。本期封面文章以“透视新型公司金融服务”为专题,以期对国内商业银行公司金融服务转型有所帮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丽美  曹先琪  
在我国"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结构需要调整,要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稳定与供给侧改革,金融的核心--银行势必要起到关键作用。目前,银行业呈现出整体贷款增速回升、不良贷款反弹、存贷利差收紧、"宽进严管"等新常态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通过梳理我国银行业的形成过程和现状来预测其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一洪  
凭借自身在资金、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十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在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中跃居首位。与此同时,理财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及收入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柱。然而,作为利率管制时代半市场化竞争的产物,理财业务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为自身定位不明晰、刚性兑付、产品创新及风控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面对监管的不断强化、泛资管时代其他资管渠道的激烈竞争,国内商业银行亟需顺应监管要求及市场发展趋势,加快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文章在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基础上,从回归本源、完善架构、加强创新、强化风控四个方面对未来国内银行业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转型的路径进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  
经济开发区作为江西省发展工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不仅成为省内外客商的投资的热土,也将成为我省金融业最活跃的业务增长点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一增长点,寻找和把握银行信贷营销商机,研究对经济开发区的营销策略,我们组织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庆安  
国际结算方式已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力。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本外币协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才宏远  王新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飞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充分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对于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很大,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大大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