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7)
2023(2915)
2022(2530)
2021(2073)
2020(1584)
2019(3624)
2018(3482)
2017(6774)
2016(3356)
2015(3914)
2014(3585)
2013(3625)
2012(3028)
2011(2736)
2010(2632)
2009(2572)
2008(2515)
2007(2197)
2006(1862)
2005(1534)
作者
(9383)
(7812)
(7493)
(7192)
(4672)
(3603)
(3491)
(2988)
(2803)
(2704)
(2589)
(2437)
(2394)
(2351)
(2303)
(2290)
(2257)
(2216)
(2124)
(2042)
(1825)
(1763)
(1728)
(1712)
(1687)
(1621)
(1616)
(1505)
(1503)
(1491)
学科
管理(17670)
(16125)
经济(16113)
(15726)
(14491)
企业(14491)
方法(8891)
数学(7904)
数学方法(7865)
(5946)
供销(5945)
(4837)
环境(4441)
业经(3935)
(3871)
财务(3863)
财务管理(3860)
(3721)
企业财务(3656)
(3274)
中国(3174)
资源(2846)
技术(2610)
(2600)
贸易(2599)
(2523)
(2452)
(2445)
生态(2337)
(2194)
机构
学院(50547)
大学(49447)
(23583)
管理(23472)
经济(23313)
理学(20980)
理学院(20852)
管理学(20660)
管理学院(20583)
研究(13460)
中国(10224)
(9649)
(9225)
财经(7850)
科学(7491)
经济学(7106)
(7080)
业大(6900)
经济管理(6825)
经济学院(6399)
商学(6373)
(6319)
商学院(6317)
中心(6270)
财经大学(5826)
北京(5798)
(5709)
(5708)
(5454)
师范(5409)
基金
项目(36687)
科学(30151)
基金(28052)
研究(26919)
(23703)
国家(23559)
科学基金(21511)
社会(19102)
社会科(18277)
社会科学(18272)
基金项目(14791)
(14706)
自然(13782)
自然科(13494)
自然科学(13493)
自然科学基金(13281)
教育(11850)
(11715)
资助(11172)
编号(10409)
国家社会(8088)
(8077)
(8056)
(7988)
重点(7848)
人文(7686)
创新(7536)
教育部(7213)
科研(7103)
(7098)
期刊
(21957)
经济(21957)
研究(12667)
管理(8363)
(7773)
中国(6708)
科学(6018)
学报(5350)
技术(5288)
业经(4532)
经济研究(4367)
大学(4312)
(4187)
学学(4148)
财经(3799)
商业(3476)
(3223)
技术经济(3099)
农业(3081)
教育(2952)
(2929)
金融(2929)
财会(2701)
(2612)
问题(2609)
统计(2592)
资源(2305)
决策(2250)
科技(2205)
(2197)
共检索到65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果  李宝玺  程时雄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外部冲击,全球价值链断裂风险增加,中国开始更多地谋求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这深刻地影响了能源的消费和利用。首先运用省份嵌入全球的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来源地的角度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嵌入指标,以测算各省份-行业参与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程度;然后基于2002—2017年中国30个省份13个制造业的三维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内价值链嵌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显著抑制了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考虑替换变量、改变聚类标准误、剔除样本极端值、使用工具变量等因素后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低污染行业、高技术行业、2008年之前、沿海地区,国内价值链嵌入对能源效率的负向影响均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和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能源效率提升。因此,要优化国内价值链产业布局,提高各环节的分工合作水平,推动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霍春辉  吕梦晓  张银丹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驱动载体,数字新基建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探究数字新基建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国内价值链循环。供给侧驱动效应下数字新基建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国内价值链循环,而需求侧驱动效应下消费升级是其推动国内价值链循环的中介机制。异质性研究表明,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数字新基建的赋能作用会被削弱。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价值链增加值,且这一影响效果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上述研究表明,应重视数字新基建在构建产业链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与全局性作用,分行业、分地区、分步骤地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新基建的部署质量与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的WWZ模型对31个省级区域贸易增加值进行完全分解,据此分析区域贸易的实际规模,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程度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均是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受益者,沿海省份贸易形成的增加值明显较多。(2)区域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沿海省份贸易增加值比重低于其他内陆省份。(3)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程度整体提升,沿海省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内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程度较高。(4)区域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明显的“三大增长极”周边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周边省份相对较高。(5)区域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球价值链,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内市场,国内价值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区域增加值供需偏好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和“沿海”效应,各区域增加值主要流向和来源于相邻地区或沿海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区域增加值分解,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广度、国内价值链深度、国内价值链匹配度等指标,实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重化工部门的国内价值链广度高于轻工部门,但同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部门的国内价值链深度逐年提升,其中,内资主导及市场导向型外资推动的国内价值链深度相对更高,而成本导向型外资为主的国内价值链深度较低。各部门的国内价值链匹配度渐趋合理,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资源配置扭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黎峰  
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价值链分工受阻的背景下,开展国内价值链分工是否有利于提升中国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于区域市场分割,国内价值链分工能产生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行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优于内陆地区,而国内价值分工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在内陆地区更为显著,由此预示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差距的收敛。就其影响机理而言,随着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内陆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集聚,进而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为此,应彻底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以特色产业集群及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抢抓国家新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历史契机推动国内价值链和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福中   罗科   董康银  
外资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其通过嵌入国内大循环、联结国际循环对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功能专业化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的生产分解框架,测度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的增加值贡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活跃于国内大循环的外资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功能活动环节。机制检验强调,外资能够延长国内产业链长度、提升国内产业链完整度和获利度,进而推动制造业实现价值链功能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处于内资企业上游位置、服务国内供给端大循环、嵌入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金融危机后的外资成分能够产生更明显的价值链功能升级效应。拓展分析表明,与国外企业的中间品后向关联可以进一步增强外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攀升的积极作用。本文不仅验证了外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突出作用,也凸显了外资在联通内外循环上的独特优势,从而为新形势下中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俊杰  隋佳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省级数据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指数,计算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以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考察国内大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国内大循环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内大循环对外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制度质量存在负向中介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作用以及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通过国内大循环吸收全球优质资源,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包菊芳  
根据循环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的约束,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环境下产业价值链的一般形式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洁  乔翠霞  
国内价值链质量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要考虑价值链效率问题,更要考虑价值链稳定性问题,后者在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尤为重要。文章拓展了国内价值链质量的内涵,在构建价值链稳定性指标基础上,将效率和稳定性纳入国内价值链质量量化指标,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内价值链质量及分指标数据,并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OFDI对国内价值链质量的影响及机制。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OFDI显著提升了国内价值链质量及分指标国内价值链效率、国内价值链稳定性;不同类型制造业OFDI的“强链”和“固链”效应存在差别,逆梯度OFDI、中低技术行业OFDI、国有OFDI及水平型OFDI对国内价值链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中国制造业OFDI的国内价值链质量提升效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造业服务化两条途径实现。通过培育大型跨国企业、创新OFDI投资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提升国内价值链质量,对于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推动国内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彬  
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形势下,研究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价值链质量概念和测算方法,综合考虑了价值链条上中间产品的质量与参与企业间的生产关联关系。在将全球价值链拆分为国内价值链和进口价值链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和进口价值链质量的概念并进行了数据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进口价值链质量对国内价值链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金融危机以来这种促进作用有所削弱。中国应重视和积极培育国内价值链成长,充分利用进口价值链产生的技术外溢,提升国内经济一体化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卿  车维汉  
培育壮大内向型的国内价值链(NVC)是否意味着逐步淡化发展外向型的全球价值链(GVC)?明晰这两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影响机制是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理论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GVC未被破坏时,NVC的构建发展是对GVC的互补。进一步地,当考虑到GVC受到破坏这一动态情形时,NVC的构建发展将对GVC产生替代作用。通过发展NVC,在强化国内不同行业的GVC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上述发现为认识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迎  史亚茹  于津平  
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对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国内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及前向、后向参与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前向和后向分工协调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技术促进、规模经济和消费升级效应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上游分工环节以及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区域发展失调、价值链分工上游垄断下游过度竞争以及制造业技术水平不足等情况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双循环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斌  李川川  李秋静  
新发展格局下,本文探讨消费结构升级的特征趋向与代际变迁,以及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范式。通过构建以后向需求为基础的地区-行业维度国内价值链环流分解框架,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可以优化国内价值链循环结构,强化地区间价值链关联;其次,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创新驱动、资源优化与产业耦合效应促进国内价值链循环;最后,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的国内价值链循环效应会受到市场分割的制约,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增强国内价值链的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