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3)
- 2023(16790)
- 2022(14148)
- 2021(12787)
- 2020(11048)
- 2019(25153)
- 2018(24310)
- 2017(45803)
- 2016(25234)
- 2015(28336)
- 2014(28293)
- 2013(27719)
- 2012(25376)
- 2011(22796)
- 2010(22617)
- 2009(21040)
- 2008(20925)
- 2007(18584)
- 2006(15786)
- 2005(13749)
- 学科
- 济(100895)
- 经济(100759)
- 管理(75471)
- 业(71669)
- 企(59644)
- 企业(59644)
- 方法(51297)
- 数学(44614)
- 数学方法(44022)
- 财(27822)
- 农(26946)
- 中国(24815)
- 学(22711)
- 业经(22453)
- 贸(19646)
- 贸易(19635)
- 制(19376)
- 易(19110)
- 务(18293)
- 财务(18237)
- 财务管理(18197)
- 农业(17969)
- 地方(17592)
- 企业财务(17283)
- 理论(16605)
- 银(16109)
- 银行(16038)
- 环境(15411)
- 行(15185)
- 技术(15111)
- 机构
- 大学(368997)
- 学院(368177)
- 济(144542)
- 管理(142233)
- 经济(141688)
- 理学(124400)
- 理学院(122991)
- 管理学(120599)
- 管理学院(119928)
- 研究(119534)
- 中国(88748)
- 科学(78261)
- 京(76292)
- 农(68688)
- 财(66020)
- 所(60925)
- 业大(60714)
- 研究所(56182)
- 中心(55784)
- 农业(54851)
- 财经(53884)
- 江(53737)
- 经(48926)
- 范(48309)
- 师范(47655)
- 北京(46643)
- 经济学(44660)
- 院(43097)
- 州(42533)
- 经济学院(40649)
- 基金
- 项目(257324)
- 科学(202185)
- 基金(188594)
- 研究(178230)
- 家(167815)
- 国家(166480)
- 科学基金(142265)
- 社会(114287)
- 社会科(108399)
- 社会科学(108369)
- 省(101460)
- 基金项目(100275)
- 自然(95716)
- 自然科(93530)
- 自然科学(93495)
- 自然科学基金(91864)
- 划(86029)
- 教育(83140)
- 资助(77385)
- 编号(69670)
- 重点(58600)
- 部(56267)
- 成果(55067)
- 发(54445)
- 创(53407)
- 科研(50851)
- 创新(50019)
- 计划(49638)
- 课题(48246)
- 国家社会(47831)
- 期刊
- 济(147448)
- 经济(147448)
- 研究(94725)
- 学报(66152)
- 中国(63784)
- 农(60325)
- 科学(58496)
- 财(52025)
- 大学(48966)
- 管理(48514)
- 学学(46740)
- 农业(40913)
- 教育(33802)
- 技术(30689)
- 融(28548)
- 金融(28548)
- 财经(26100)
- 业经(25326)
- 经济研究(23817)
- 经(22305)
- 业(22187)
- 问题(20088)
- 版(19710)
- 统计(18439)
- 技术经济(17450)
- 科技(17084)
- 业大(17060)
- 策(17035)
- 商业(16910)
- 资源(16145)
共检索到513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辉煌 吕雪丽
本文通过改进Antràs的行业上游度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质量衡量指标,测算我国各行业的中间投入贡献上游度,进而构建一国行业平均上游度指标,并与欧美日等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贡献上游度及国内价值链质量低下,亟待转型升级。进一步探究国内价值链分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中间产品投入中,国内产品占比越大,最终产出中出口产品占比越小;在城市容纳量之内固定资产形成越多,越有利于国内价值链的升级;而当前我国居民和政府的消费结构不利于国内价值链条的提升。由此,提出我国应该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更多地使用国内中间投入,并站在国内需求的角度进行生产,政府应宏观调控固定资产的形成,以实现经济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中间投入贡献系数 行业上游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行业上游度,研究结果发现:(1)在2000-2014年,中国行业上游度较高的行业为采矿业,电力、热力和燃气供应业,成品油和炼焦业。与2000年相比,2014年中国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在上升。(2)在2014年,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中,行业上游度最高的三个行业是成品油和炼焦业,采矿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美国、日本以及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相比,中国大部分行业(37个)的行业上游度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低;而美国则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比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更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高。因此中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驱动自身行业生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转移。
关键词:
行业上游度 投入产出分析 核密度估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付 戴翔
本文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双重影响,基于增加值替代总出口的改进版出口上游度测算方法,利用WIOD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实处于中低端,但与单纯考虑生产环节所发现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趋势不同,综合考虑附加值创造后的测算表明,中国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要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利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大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付 戴翔
本文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双重影响,基于增加值替代总出口的改进版出口上游度测算方法,利用WIOD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实处于中低端,但与单纯考虑生产环节所发现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趋势不同,综合考虑附加值创造后的测算表明,中国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要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利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风涛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发现1995~2009年间所有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都变长了,而2009~2011年间全球价值链长度有所下降。很多部门全球价值链国外部分长度的增长率要大于国内部分的增长率,这表明产品生产日益国际化。1995~2009年间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得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有所改善,2009~2011年间许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有所下降。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研发强度、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以及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对部门上游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长度 上游度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差别很大。该文通过综合分析还发现,我国优势产业一直是处于上游度为2~4之间的中游产业。据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游度 出口国内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
关键词:
上游度 出口国内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晓珊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利用WIOD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日两国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展开系统的测算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环节,并存在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投入端转移的趋势;日本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的最终使用端靠拢的趋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在2003年以前,行业间效应是导致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此之后,行业内效应则成为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移动的主导因素;但在推动日本转向价值链下游环节的过程中,行业间和行业内效应发挥着近乎同等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行业上游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曹瑜强
该文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大类行业还是单一行业,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及大部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均明显大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相对于美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偏上游位置;其次,中美两国整体或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中国整体的上游度指数在迂回波动中趋于上升,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的上游度指数则呈下降走势。上述差异一方面说明中国存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迹象,其所从事的与中间投入...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全球价值链 行业上游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晓珊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利用WIOD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日两国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展开系统的测算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环节,并存在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投入端转移的趋势;日本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的最终使用端靠拢的趋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在2003年以前,行业间效应是导致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此之后,行业内效应则成为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移动的主导因素;但在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行业上游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宇轩
通过上游度测算,量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比较分析了中美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整体上,中国产业在GVC上处于低技术的中间生产加工环节,所获增加值利润较少,而美国产业在GVC上更接近"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进一步提出了提高中国产业在GVC竞争力的建议:第一,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第二,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第三,货物生产业、服务业平衡发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利润 上游度 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黎 颜栋勇
本文采用Fally和Antràs等人在2012年提出的衡量各产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相对位置的上游度指标,结合欧盟委员会2016年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2000-2014年间各个产业部门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进行了测算,从中国各产业的上游度本身以及上游度的世界排序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各产业部门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同时,通过对上游度测算值和上游度的世界排序值以及两者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所呈现出的总体与部分的一些特点,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容金霞 顾浩
本文基于OECD-TiVA中54个国家贸易附加值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研究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作用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金融信贷规模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信贷和创新力水平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发展中国家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大,但是制度环境改善带来的推动作用仅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