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5)
- 2023(7237)
- 2022(6095)
- 2021(6035)
- 2020(4941)
- 2019(11574)
- 2018(11249)
- 2017(21456)
- 2016(11566)
- 2015(13376)
- 2014(12784)
- 2013(12885)
- 2012(12466)
- 2011(11657)
- 2010(11623)
- 2009(10921)
- 2008(10895)
- 2007(9413)
- 2006(8272)
- 2005(7699)
- 学科
- 济(51352)
- 经济(51282)
- 业(25849)
- 管理(25061)
- 方法(21966)
- 数学(19142)
- 数学方法(18993)
- 中国(18628)
- 企(18130)
- 企业(18130)
- 贸(14567)
- 贸易(14559)
- 易(14308)
- 农(13949)
- 财(11187)
- 融(10684)
- 金融(10682)
- 学(10326)
- 制(10208)
- 银(9746)
- 银行(9721)
- 农业(9561)
- 行(9503)
- 业经(9152)
- 出(8245)
- 关系(8176)
- 地方(7929)
- 和(7620)
- 环境(7286)
- 发(7175)
- 机构
- 大学(175843)
- 学院(168349)
- 济(82647)
- 经济(81463)
- 研究(71477)
- 管理(59773)
- 中国(55320)
- 理学(51061)
- 理学院(50324)
- 管理学(49658)
- 管理学院(49319)
- 京(39008)
- 科学(38958)
- 所(36824)
- 财(36353)
- 研究所(33555)
- 中心(30294)
- 财经(29263)
- 经济学(28209)
- 经(27084)
- 农(26535)
- 北京(25659)
- 经济学院(25494)
- 院(25081)
- 范(24208)
- 师范(24046)
- 江(22682)
- 财经大学(22210)
- 科学院(21562)
- 农业(20908)
- 基金
- 项目(109754)
- 科学(88119)
- 基金(84531)
- 研究(81247)
- 家(74765)
- 国家(74237)
- 科学基金(62040)
- 社会(55178)
- 社会科(52425)
- 社会科学(52414)
- 基金项目(43482)
- 自然(37670)
- 自然科(36874)
- 自然科学(36860)
- 教育(36770)
- 自然科学基金(36279)
- 省(35940)
- 资助(35163)
- 划(33337)
- 编号(30178)
- 部(27505)
- 成果(27165)
- 中国(25658)
- 重点(25514)
- 国家社会(25107)
- 发(24020)
- 教育部(23961)
- 创(22176)
- 人文(21865)
- 大学(21388)
共检索到265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林李月 柯文前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建明 王国霞 杨振山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关键词:
人口迁移 迁移趋势 空间格局 演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段敏芳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城市化 迁移预测 迁移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对人口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规律的,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并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政策取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思齐 秦波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口的规模不仅快速扩大,而且异地迁移也逐渐增多。老年人口迁移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家庭福祉,而且对迁入迁出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聚焦于这一现象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尚有不足。论文从老年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决策机制和影响效应3个方面梳理既有国内外文献,发现:(1)空间格局上,老年人口迁移存在长距离中小城市迁移、长距离大城市迁移、短距离郊区迁移和短距离中心城区迁移4种模式,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2)决策机制上,老年人口迁移意愿受到经济、健康、舒适和归属等需求因素的驱动,而迁移能力则受到生理、经济与社会基础等因素影响;(3)影响效应上,老年人口迁移对个体身心健康、社会融入以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夯实研究的数据和方法基础,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框架,从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友好城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胜恩
美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率最高的国家,七八十年代每年约有1/5的人口在搬迁,人口流动频率高、人口机械变动大是其人口特质之一。进入90年代后,美国人口迁移率有所下降,人口迁移呈现出向“阳光地带”、向大都市区、向市郊与乡村转移的新动向。形成近期人口迁移新态势的原因,除了市场结构性的变化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外,文化生态学的影响也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都市区,市场结构性变化,文化生态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家庭户 户主 人口迁移 家庭迁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乾刚
文章基于国内统计的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与2005年、2015年1%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选用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出流、迁入流、迁移吸引强度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2000-2015年间省际迁移需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省际人口迁出与迁入流反映了中国省际区域整体变化趋势;迁移的方向是由不发达省份指向发达省份、由西部指向东部;省际人口迁移的净迁移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燕 李家家 杜志雄
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短板,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总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本文以近年来25个OECD成员国与2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为例,回顾了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OECD成员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部分OECD成员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较大的状态。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应重点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建立高效的农业补贴体系以及提供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4个方面着手,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茵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实施EMV迁移的国家的主要做法,详细分析了我国实施EMV迁移的必要性,以及EMV迁移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主要影响,并在充分借鉴其他国家迁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MV迁移应对策略。
关键词:
银行卡 EMV迁移 欺诈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毅 刘雅楠 金勇进
本文提出一套省际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及演变趋势研究系统,以省级行政区和迁移人口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应用群集发现和互信息节点重要性评估的算法对人口迁移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同时引入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改进链路预测算法来预测迁移人口的潜在趋势。在此基础上,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与已有的研究及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现实状况相符,验证了这套方法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苏北 朱宇 晋秀龙 田盼盼
引入迁移选择指数概念,利用安徽省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2007—2010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人口综合迁入指数、人口综合迁出指数、人口净迁移指数和各地级市间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并建立了关于人口净迁移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着重从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流的视角,揭示了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环省会迁出圈"、"皖南迁出区"是主要的迁出地;"省会迁入区"、"马芜铜迁入区"和"两淮迁入区"是主要的迁入地。省会合肥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人口迁移强度最大的区域:在空间上,它们呈现出"点—轴"形态;省会合肥的辐射范围覆盖全省,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安徽南部地区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各主要迁入地之间的人口对流较弱。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城市公园数量是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拉"因子。
关键词:
省内人口迁移 空间规律 影响因素 安徽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
非永久性迁移 循环流动 流动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戎
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当人们在各个地域之间、在不同的居民点(城、镇、乡村)之间迁移以改变自己的居往地点和工作地点时,这些迁移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往往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迁移者的种种追求联系在一起,人们的迁移活动在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等方面也会因此采取不同的形式。由于人们的迁移活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人这三个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关迁移的研究有时在迁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机制 ,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机制 环境影响 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