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5)
2023(6836)
2022(5644)
2021(4842)
2020(3974)
2019(8822)
2018(8313)
2017(16060)
2016(8099)
2015(9379)
2014(9373)
2013(9510)
2012(8644)
2011(7691)
2010(7628)
2009(6755)
2008(6881)
2007(6103)
2006(5211)
2005(4563)
作者
(24259)
(20287)
(20270)
(19050)
(12764)
(9611)
(9292)
(8029)
(7437)
(7261)
(6806)
(6569)
(6461)
(6399)
(6248)
(6221)
(6192)
(6061)
(5904)
(5815)
(5118)
(5076)
(5040)
(4601)
(4502)
(4489)
(4441)
(4419)
(4148)
(4048)
学科
(41280)
经济(41263)
(32302)
管理(30671)
(26213)
企业(26213)
(20461)
贸易(20447)
(19919)
方法(18285)
数学(15393)
数学方法(15326)
(13386)
技术(13261)
产业(10621)
业经(10417)
地方(9677)
中国(9554)
(8331)
技术管理(7384)
(7353)
出口(7333)
出口贸易(7333)
(7101)
农业(6975)
(6732)
供销(6730)
关系(6268)
(6088)
(6054)
机构
学院(126186)
大学(121366)
(62340)
经济(61543)
管理(51746)
理学(45095)
理学院(44760)
管理学(44290)
管理学院(44082)
研究(40311)
中国(29155)
(24769)
科学(22513)
(22283)
(20333)
(19572)
经济学(19205)
业大(18692)
(18549)
财经(18486)
中心(18431)
经济学院(17714)
研究所(17683)
(16668)
农业(16345)
(15706)
经济管理(15636)
北京(15064)
(14857)
商学(14698)
基金
项目(86493)
科学(68543)
研究(64078)
基金(62458)
(54152)
国家(53817)
科学基金(46542)
社会(42670)
社会科(41144)
社会科学(41137)
(35464)
基金项目(32558)
自然(28490)
教育(28064)
(27906)
自然科(27871)
自然科学(27870)
自然科学基金(27392)
资助(25704)
编号(25065)
(21137)
(19575)
重点(19539)
(19178)
创新(18465)
国家社会(18378)
成果(17791)
发展(17574)
(17327)
课题(17031)
期刊
(63130)
经济(63130)
研究(34638)
中国(22592)
管理(19406)
(18333)
(16086)
科学(15964)
学报(15844)
技术(15198)
农业(13653)
(13435)
业经(12697)
大学(12397)
经济研究(12207)
学学(12004)
国际(11571)
问题(9915)
教育(9193)
技术经济(9077)
商业(8740)
(8648)
金融(8648)
财经(8567)
(8390)
(7681)
世界(7305)
科技(7093)
(6885)
贸易(6885)
共检索到183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景瑞  孙慧  郝晓  
本文以行业内贸易为视角,将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差异与国内产业链技术进步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内。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中完全消耗系数理念,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行业内贸易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国内产业链技术进步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产业链技术进步有助于出口产品摆脱“低端生产”的困境,同时支持出口产品向高端分工演进,国内产业链技术进步引致的出口企业内生性技术进步与竞争优势的提升是其得以实现的内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本土企业和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更能从国内产业链的技术升级中获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波  陆迁  
技术进步与农产品质量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波,陆迁近年来,由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卓有成效的实施,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不仅繁荣了城乡市场,丰富了人民生活,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农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建新  
文章使用了我国海关统计的29个省份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的HS6位编码数据,讨论了进口关税削减对我国各省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与其他的研究贸易自由化的文献不同,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国际国内出口产品质量前沿差距下,进口关税减让对我国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方向不同。进口关税削减对那些远离出口产品质量前沿的产品种类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为负;在面对削减关税水平对国内市场带来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那些与国际国内出口产品质量前沿接近的产品种类更有可能通过参与技术创新和更多地使用高质量的进口中间投入品,来进行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此外,本文的研究还表明,非市场化介入在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海潮  黄文静  吴彩云  
多产品出口企业是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贸易自由化冲击下,该类企业如何调整其核心产品与非核心产品的生产,对于提升企业乃至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内生化产品质量构建理论模型,并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会促使多产品企业对出口产品的质量进行升级,从而提高出口产品定价,且企业的非核心产品质量提升的幅度相对更高,出口价格上升的幅度也更大,即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可以缩小多产品企业内的非核心产品和核心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距,从而优化企业内的资源配置。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异质性商品而言,关税下降使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出口产品价格变化更大,而同质性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变化则不明显。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本文的基本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国际产品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已经充分融入这一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给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将会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使这些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恕立  刘军  胡宗彪  
本文基于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差异及服务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将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研究拓展至服务领域。通过构建服务业资本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证明了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两种动机的服务业FDI均对服务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的促进效应要大于后者。为验证这一理论假说,本文首先从资本密集度视角测算了具有垂直质量差异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经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说相一致,且根据要素禀赋差异细分总样本后的估计结果显示,与母国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地区)是总样本估计呈现上述结论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论对于一国服务业引资政策的制定、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促进机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和中美博弈日趋激烈。以中国和美国的产业竞争力为比较对象,在SITC标准下将产业技术层级划分为低、中、高技术业三个层次,计算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间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更好地认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较强,水平和垂直高层次产品则较弱,说明中国各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整个价值链的实力仍旧不足。同时,相比低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中等技术产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最显著,其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亦如此,表明中国在三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莉  
近几年,中美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高技术产品顺差,于是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结构互补性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中美贸易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品内贸易。本文借助于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及Aquino指数等分析工具,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认为得出上述结论尚为时过早,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恕立  吴亚芳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思宁  
为了深入探讨两岸渔业技术差异、两岸政策对海峡两岸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本研究综合采用G-L指数、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了海峡两岸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了两岸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岸渔业技术差异和两岸政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峡两岸水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但产业内贸易的成分不断增加,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海峡两岸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方式。2)两岸渔业技术水平的差异是海峡两岸水产品产业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3)两岸政策在两岸水产品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两岸渔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俊伟  张二震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的2×2×N,即两种要素,两个国家,N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分析由于技术进步引发外包国技能溢价上升,如何导致外包国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片段化将部分环节外包给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而将要素投入转化为中间品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封闭条件以及技术垄断存在时,一国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当垄断期结束后,由于自由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技术研发国将某些产品的全部生产都外包给别国,进而缩小了本国的产品空间。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假设下,外包国的贸易必将出现逆差,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的持续,贸易逆差将会持续,甚至增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俊玲  林季红  
基于中国1995—2009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索不同贸易类型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贸易的开展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不仅存在贸易种类间的差异,同时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其中,对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来说,中间品出口、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最终消费品出口和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对于服务业来说,最终消费品出口、进口和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中间品出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