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7)
- 2023(11795)
- 2022(10418)
- 2021(9809)
- 2020(8214)
- 2019(19047)
- 2018(18958)
- 2017(36826)
- 2016(20132)
- 2015(22664)
- 2014(22844)
- 2013(22450)
- 2012(20473)
- 2011(18392)
- 2010(18338)
- 2009(17034)
- 2008(16598)
- 2007(14520)
- 2006(12787)
- 2005(11469)
- 学科
- 济(76003)
- 经济(75877)
- 管理(63566)
- 业(57562)
- 企(49737)
- 企业(49737)
- 方法(34807)
- 数学(29626)
- 数学方法(29288)
- 财(23138)
- 农(19916)
- 中国(19781)
- 制(19517)
- 业经(18154)
- 学(16714)
- 地方(14652)
- 务(14638)
- 财务(14569)
- 财务管理(14538)
- 企业财务(13795)
- 理论(13647)
- 银(13414)
- 贸(13407)
- 贸易(13400)
- 银行(13376)
- 体(13066)
- 易(13009)
- 和(12999)
- 农业(12928)
- 环境(12729)
- 机构
- 大学(285583)
- 学院(282385)
- 管理(114655)
- 济(109966)
- 经济(107401)
- 理学(99245)
- 理学院(98170)
- 管理学(96583)
- 管理学院(96066)
- 研究(91683)
- 中国(68814)
- 京(60889)
- 科学(56177)
- 财(54464)
- 所(45262)
- 财经(42824)
- 农(42054)
- 中心(41600)
- 江(41454)
- 业大(41077)
- 研究所(40846)
- 经(38745)
- 北京(38494)
- 范(37373)
- 师范(37056)
- 州(33525)
- 院(33442)
- 农业(32730)
- 经济学(32496)
- 财经大学(31867)
- 基金
- 项目(193509)
- 科学(152206)
- 研究(144030)
- 基金(140466)
- 家(121136)
- 国家(120143)
- 科学基金(103814)
- 社会(90029)
- 社会科(85249)
- 社会科学(85228)
- 基金项目(75152)
- 省(75029)
- 自然(67217)
- 教育(65858)
- 自然科(65592)
- 自然科学(65580)
- 自然科学基金(64376)
- 划(62973)
- 编号(59426)
- 资助(57402)
- 成果(49055)
- 部(43023)
- 重点(42655)
- 课题(40417)
- 创(40307)
- 发(40008)
- 制(38954)
- 创新(37588)
- 教育部(37233)
- 项目编号(37220)
- 期刊
- 济(121831)
- 经济(121831)
- 研究(86061)
- 中国(54299)
- 学报(43196)
- 管理(42619)
- 财(42433)
- 科学(39895)
- 农(38240)
- 大学(33178)
- 教育(32848)
- 学学(30951)
- 农业(26299)
- 融(25171)
- 金融(25171)
- 技术(24051)
- 财经(20899)
- 业经(19487)
- 经济研究(18403)
- 经(17613)
- 问题(15659)
- 图书(15649)
- 理论(15311)
- 实践(14151)
- 践(14151)
- 科技(14049)
- 技术经济(13105)
- 现代(13015)
- 业(12803)
- 版(12733)
共检索到41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晓冉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个人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实施的"联合惩戒"系对自然人的"声誉惩罚",而非失信惩罚。研究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个人声誉机制,将自然人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扰乱公共秩序等,并不影响个人信誉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纳入声誉惩罚体系,既能实现对公共秩序的有效管理,又能缓解我国当前的部分社会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文中
静态博弈分析说明:在没有政府或保险方监督的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的替代性越强,威胁越有效,医方的道德风险越小;否则,医方的道德风险较严重。声誉机制分析进一步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规范的医院也会不诱导患者。据此,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医药分家"改革、倡导医患互动、强制信息披露和延长公立医院院长的任期等举措来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
医疗服务 道德风险 声誉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查道林 费娟英
独立审计声誉并不完全等同于审计的独立性与信任度 ,它是由卓异的审计服务品质、足够的综合能力、适度的事务所规模、较高的品牌专用性和悠久的历史沉淀等因素互动而成的 ;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信号传递、质量担保和节约社会成本等方面。我国事务所创建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主要困难在于 ,创建环境与创建主体自身所存在的障碍。解决审计声誉机制创建中的困难 ,应主要从培养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建立审计服务质量的识别和控制系统、适当运用惩戒机制与放开审计收费管制 ,以及完善促进审计市场合理竞争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兵
本文以2001~2009年被处罚的注册会计师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市场反应、市场份额和审计收费视角检验了注册会计师个人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具有真实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受处罚注册会计师客户的流失,但受处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股价和审计收费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亚达 徐虹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非常突出,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处于经营亏损或亏损的边缘,这不仅损害国家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且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西方现代公司制企业虽然也存在经理人行为短期化现象,但情况比我国要好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玉杰
战略联盟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失败率的挑战,因此构建能够有效地应对伙伴机会主义风险的联盟治理机制至关重要。法律契约条款、专用资产投资、联盟治理结构、声誉体系和信任都可以作为控制联盟伙伴的治理机制。除此之外,联盟治理也可以依赖基于社会关系规范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即信任和声誉,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进化选择机制避免资产专用性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还可以降低层级化治理结构的官僚成本。
关键词:
战略联盟 治理机制 信任 声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缪荣 茅宁
公司声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中发挥“信号”作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良方。本文研究认为,公司声誉的形成在利益相关者信息空间中表现为一个信息收敛的过程,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公司声誉在信息收敛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得清晰和强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方军雄
审计服务具有异质性和信任品的特征使得职业声誉成为审计市场一种经济有效的保障机制,长期投资的特征又使得职业声誉的产生和维持是审计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信息经济学理论,采用供给需求模式分析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具体分析了职业声誉对审计服务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刘长青
声誉机制作为维持审计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点。早期学者提出了标准声誉理论、声誉交易理论和声誉信息理论等,为审计声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来学者结合审计产品和市场特征,具体分析了审计声誉机制的内涵、特殊性、运行机理等问题。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学者们对审计声誉与IPO抑价关系、审计声誉与收费溢价关系、审计声誉受损的市场反应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审计市场 声誉机制 实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吴仲兵 姚兵 刘伊生
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状况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和防范被审计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效率。本文利用KMRW声誉模型研究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关系,提出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重要条件是保持适当的审计奖罚。针对不同审计奖罚力度对审计机关声誉的不同影响,本文还提出建立和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审计 声誉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声誉机制 收费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钟希余
本文基于声誉交易理论分析审计声誉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分析审计市场和审计产品特征基础上,将审计声誉视为审计主体特殊资产。审计声誉资产的多阶段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审计主体决定是否进行声誉投资的基本原则。从审计声誉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审计主体规模、审计需求方特征、声誉信息传递效率和失信处罚程度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浦徐进 蒋力 刘焕明
"一村一品"工程是一种农业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作为组织声誉外在表现的集体品牌能否得到参与农户的一致维护是该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农户不珍视个人声誉的情形下,农户的学习演化将造成组织声誉维护的低效率;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应成为"一村一品"工程运行的有效载体;农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更珍视个人声誉的心理将促进个人声誉与组织声誉的互动,约束农户自发维护集体品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茜
通过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建立了包括战略管理能力、个人特征、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财务业绩、任职背景、变革能力、职业精神、道德和个人品质10个一级指标及3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问卷、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出两级影响因子权重,构建了职业经理人声誉评价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具体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声誉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丽芳 廖飞 丁德明
个人声誉之所以能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积极的产出,源于它在社会与经济交换关系中所具备的不确定缓解功能——另一方借助个人声誉对个体在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从而减少了对个体的行为不确定感知。本文认为,对个人声誉的关注同样帮助个体自身缓解了心理不确定,从而保持了行为的确定性。据此,本文在程序公平—合作关系下假设和检验了个人声誉关注对心理不确定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关注对源自个体外部的心理不确定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源自个体自身的心理不确定没有显著作用。本文对个人声誉和不确定管理研究做出了可能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