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5)
2023(11448)
2022(9595)
2021(8916)
2020(7323)
2019(16337)
2018(15733)
2017(30968)
2016(16801)
2015(18515)
2014(18552)
2013(18315)
2012(17047)
2011(15120)
2010(15363)
2009(14333)
2008(14747)
2007(13142)
2006(11554)
2005(10726)
作者
(46559)
(39172)
(38611)
(37367)
(25069)
(18676)
(17541)
(14659)
(14589)
(14347)
(13315)
(12914)
(12724)
(12621)
(12496)
(11898)
(11534)
(11418)
(11334)
(11207)
(9764)
(9591)
(9315)
(8879)
(8837)
(8818)
(8740)
(8561)
(7842)
(7665)
学科
(62543)
经济(62440)
管理(60210)
(54412)
(46530)
企业(46530)
(35307)
方法(26731)
数学(23652)
数学方法(23372)
(20770)
(19102)
财务(19071)
财务管理(19020)
中国(18632)
企业财务(18212)
(17935)
财政(14589)
业经(14548)
(13946)
银行(13934)
(13672)
(13146)
(13099)
贸易(13094)
(12845)
(12700)
金融(12698)
(11904)
(11887)
机构
学院(236843)
大学(235954)
(103670)
经济(101526)
管理(89752)
研究(79900)
理学(76484)
理学院(75711)
管理学(74644)
管理学院(74173)
中国(64090)
(62381)
(47603)
财经(44932)
科学(44214)
(40752)
(40053)
(36987)
中心(36703)
研究所(35212)
(34824)
经济学(33582)
财经大学(33223)
经济学院(30334)
业大(30153)
北京(29885)
(28807)
(28572)
(27819)
师范(27556)
基金
项目(151354)
科学(120686)
研究(112618)
基金(112512)
(96835)
国家(96031)
科学基金(83361)
社会(74302)
社会科(70716)
社会科学(70700)
基金项目(57920)
(57560)
自然(52280)
教育(52235)
自然科(51126)
自然科学(51114)
自然科学基金(50248)
(48283)
资助(46900)
编号(44246)
成果(37750)
(35332)
(34271)
重点(34045)
(32094)
(31771)
国家社会(31509)
课题(31368)
(31137)
教育部(31113)
期刊
(115416)
经济(115416)
研究(78329)
(54533)
中国(49958)
管理(34774)
学报(33417)
(32193)
金融(32193)
(32014)
科学(30724)
大学(26514)
学学(25287)
财经(23815)
教育(22733)
农业(20793)
(20311)
经济研究(19776)
技术(18223)
业经(17210)
问题(14740)
(13702)
财会(13116)
会计(12430)
国际(11610)
理论(11245)
(10981)
技术经济(10608)
现代(10515)
(10340)
共检索到370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瑶琚  王芳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看,国债和货币是反映宏观政策调控行为的核心变量,从流动性角度看,两者又是经济体中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本文创新性地将货币和国债同时引入资产流动性摩擦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以期基于更丰富的信息集来刻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用以分析流动性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运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发现:在流动性冲击下,单独使用盯住资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收缩和流动性溢价攀升的问题,而盯住流动性溢价的税率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增大国债供应提高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还通过缓解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稳定了流动性溢价,因此能够配合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流动性冲击。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单一宏观政策在应对流动性冲击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国债政策的独立性及其与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李新华一、建立相对独立国债政策的意义1981年,我国正式恢复国债发行,至今已16个年头。由于国债资金的收支一直纳入财政收支体系,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国债政策,而是包含在财政政策之中,造成国债政策在宏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惠  
19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友  刘银凤  王家华  
论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刘志友刘银凤王家华近几年来,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逐年扩大,由1981年的40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486亿元,国债政策在调节社会资金供求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如何正确协调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汪圣明  
自1979年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启用国债以来,中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运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以后,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红坤  
由于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流动性大量进入我国,致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传统的货币政策治标不治本,作用不甚显著。根治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在于从源头防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强劲  李孟刚  陈喜庆  
为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状况,引入货币政策持续期概念,设置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度量指标,建立刻画各次货币政策调整期内不同国债品种流动性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不同国债流动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债流动性的冲击是比较平稳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国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强劲  陈忠华  吴武清  
为研究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持续期,建立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密集调整时期,国债流动性受冲击的显著性、强度和阶段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龙向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伟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平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依据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寻找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栗丽  王建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采用的最基本的政策工具。相机抉择地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将二者搭配起来使用,并且在使用时注意投资、储蓄、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更有效地刺激总需求,或更有效地制止通货膨胀,达到既能刺激总需求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晓兰  黄显林  
根据财政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内在关联性建立公共部门预算约束分析框架,研究债务货币化与财政可持续性的互动影响机理,发现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及其合理组合关系决定央行债务货币化空间的选择;央行债务货币化又通过影响宏观变量的途径反过来影响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状况,并以美国1949-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揭示对我国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国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心葵  李明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在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弊病。为此提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六项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