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4)
- 2023(11823)
- 2022(10476)
- 2021(9846)
- 2020(8261)
- 2019(19036)
- 2018(19060)
- 2017(37294)
- 2016(20355)
- 2015(22846)
- 2014(22886)
- 2013(22674)
- 2012(20727)
- 2011(18635)
- 2010(18421)
- 2009(17053)
- 2008(16712)
- 2007(14466)
- 2006(12648)
- 2005(11329)
- 学科
- 济(77521)
- 经济(77402)
- 管理(64166)
- 业(58204)
- 企(50582)
- 企业(50582)
- 方法(36818)
- 数学(31823)
- 数学方法(31494)
- 财(24132)
- 农(19510)
- 中国(19310)
- 制(18778)
- 业经(17961)
- 学(16146)
- 务(15718)
- 财务(15651)
- 财务管理(15616)
- 企业财务(14861)
- 地方(14380)
- 贸(14110)
- 贸易(14103)
- 理论(13788)
- 易(13737)
- 银(13256)
- 银行(13219)
- 体(12894)
- 和(12723)
- 融(12689)
- 金融(12686)
- 机构
- 大学(288528)
- 学院(285103)
- 管理(115686)
- 济(113596)
- 经济(111020)
- 理学(100181)
- 理学院(99106)
- 管理学(97566)
- 管理学院(97041)
- 研究(93128)
- 中国(70768)
- 京(60955)
- 财(56427)
- 科学(56020)
- 所(45953)
- 财经(44512)
- 中心(42051)
- 研究所(41484)
- 农(41320)
- 业大(40817)
- 江(40778)
- 经(40408)
- 北京(38593)
- 范(36226)
- 师范(35913)
- 经济学(34119)
- 院(33760)
- 财经大学(33345)
- 州(33231)
- 农业(32170)
- 基金
- 项目(195137)
- 科学(153684)
- 研究(144709)
- 基金(142479)
- 家(122770)
- 国家(121774)
- 科学基金(105418)
- 社会(90928)
- 社会科(86197)
- 社会科学(86177)
- 基金项目(76064)
- 省(75148)
- 自然(68448)
- 自然科(66809)
- 自然科学(66794)
- 教育(66113)
- 自然科学基金(65588)
- 划(63185)
- 编号(59213)
- 资助(58803)
- 成果(48680)
- 部(43632)
- 重点(43001)
- 创(40623)
- 课题(40332)
- 发(40101)
- 制(39245)
- 教育部(37913)
- 创新(37904)
- 项目编号(37194)
- 期刊
- 济(123644)
- 经济(123644)
- 研究(87419)
- 中国(53252)
- 财(44188)
- 学报(42971)
- 管理(42876)
- 科学(39655)
- 农(37463)
- 大学(33096)
- 学学(31073)
- 教育(30777)
- 融(28604)
- 金融(28604)
- 农业(25726)
- 技术(23933)
- 财经(22088)
- 业经(19212)
- 经济研究(19206)
- 经(18651)
- 问题(15884)
- 理论(15534)
- 图书(14567)
- 实践(14296)
- 践(14296)
- 科技(13654)
- 技术经济(13244)
- 现代(13031)
- 版(12592)
- 业(12424)
共检索到416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冉
2013年9月,我国重启国债期货后,对国债期货的交易机制做了进一步完善,使得我国现行国债期货的定价相对复杂。本文通过梳理国债期货定价的基本要素,结合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特点,重点分析了持有成本定价模型与含空头交割期权的定价模型,并使用TF1512合约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定价测算。最后,文章对进一步支持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志刚 庞乐乐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论证基于转换因子系统(CFS)和真实名义债券系统(TNBS)的国债期货交割价格确定机制的优劣。理论分析认为,相对于中国现行的转换因子系统而言,真实名义债券系统具有限制条件少、国债期货收益率明确、套期保值程序简单易行以及形成期货价格的现货基础稳定等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实际收益率环境下,基于真实名义债券系统的交割价格确定机制可降低非最便宜可交割债券的相对交割损失、提高国债期货价格发现效率,并有助于防范逼仓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宗龙
本文对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中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扩大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试点提供了参考。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显著提升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期货市场的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对主要期限国债现货收益率的影响也为中性;对短期和中期国债现货价格波动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长期国债现货价格的波动性。建议根据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银行和保险等专业机构参与数量,完善投资者结构;适时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等更多期限品种,进一步丰富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增强市场价格稳定性;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国债期货 风险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启跃 海米提·瓦哈甫
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2013年9月6日,5年期国债期货正式面市,通过对比国债期货推出前后的相关数据后发现,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提高国债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减小跨市场券种价格走势的不一致性、增强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稳定性。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丰富国债期货品种、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做市商制度,加快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至2010年底,股指期货运行了半年多时间,实际情况基本平稳。因此,应该借推出股指期货的东风,恢复"尘封"十五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市场。本文简要回顾暂停国债期货市场的过程,阐述我国恢复国债期货市场尚已具备的条件,研究恢复国债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恢复 国债期货 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毕鹏
国债期货是近阶段我国期贷市场将要大力发展的重要品种之一,涨跌停板制度是未来我国国债期贷市场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运用极值理论对国债期货的涨跌板进行了实证研究,确认了我国国债期货模拟价格分布的厚尾分布特征,计算了波动的阈值,估计了Pareto分布的参数,设定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涨跌停板,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国债期货 涨跌停板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信用债风险有所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理论上讲,信用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信用利差风险,利率风险可使用国债期货对冲,信用利差风险可使用股指期货对冲。但国内对此尚没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国债期货自上市以来对信用债有一定套保作用,信用债等级越高,套保效果越显著;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组合套保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套保效果;假设短期利率期货存在,国债期货与之组合套保能够显著提升信用债套保效果,信用利差风险和流动性关系密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晋忠 胡晓帆
本文针对我国建立不久的国债期货市场,运用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建立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均衡模型,并使用市场交易数据来分析其市场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国债期货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偏离无套利区间的状态,偏离值大多处于区间[-1,1]之间,回到均衡速度值多数时大于1,在交易期间存在着较多的套利机会。引入国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作为国债现货并使用高频数据的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综合来说,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并不均衡,期货市场的效率还有待提升。
关键词:
国债期货 市场有效性 无套利均衡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琳琳 蒋盼
自我国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国债市场的波动仍较为频繁,国债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基于不同风险机制的视角,在构建马尔科夫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债期货及其标的现货间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具有基本的定价能力,但相对于国债现货市场而言,国债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相对较低。通过区分高低风险机制的实证分析发现,从价格引导关系来看,国债期货市场在低风险机制下的定价效率要明显高于高风险机制下的定价效率;但从冲击反应上看,高风险机制下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之间的冲击反应程度要远大于低风险机制下的情形。这意味着高风险机制下信息效率的缺失是影响国债期货市场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雅晴
随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开启,国债期货推出在即。国债期货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本文从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入手,分析了国债期货推出前市场利率的定价体系,主要受到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经济发展速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国债期货推出后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更多的是受到国债期货的无风险套利行为影响。
关键词:
国债期货 市场利率 定价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试论国债期货的恢复周燕明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发出从5月18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通知,在通知中证监会指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从那时起,尤其是进入1996年,随着商品期货交易额的萎缩,上市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新 张秀秀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关键词:
国债期货 金融周期 波动冲击 市场稳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震 王奕俊
固定收益平台是上交所于2007年正式起用的又一债券交易系统,本文通过对平台报价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固定收益平台报价与银行间最优报价的差异较小;固定收益平台报价收益率与全市场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为接近;在没有平台报价数据的情况下估计的全市场收益率曲线较正常值发生了一定幅度的偏差,并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固定收益平台 国债 收益率曲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于永瑞
期现货市场利率及其变动是利率类产品、信用类产品进行资产定价、产品设计、套期保值、期现套利等资产操作的基础,对国债期货不同合约所揭示出的市场利率进行深入研究是期现货市场的核心课题,也是对利率类产品进行定价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也把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任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有代表性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必将建立,国债期货合约将在货币市场利率基准体系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发达国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债期货与现货联动性较强,国债期货上市将近十年时间,具有一定数据支持,因此,本文研究现货与期货的联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债期货 期现关系 期现套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冰 陈杨龙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债期货因具有规避利率风险、促进价格发现的核心功能成为全球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本文针对我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已初步具备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仿真价格暂时单方面受现货市场影响,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结合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经验,本文认为随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参与者不断增加,正式推出国债期货后将迅速发挥其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核心功能。
关键词:
国债期货 仿真交易 规避风险 价格发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