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2)
- 2023(10431)
- 2022(8828)
- 2021(7936)
- 2020(6404)
- 2019(14576)
- 2018(14396)
- 2017(27986)
- 2016(15127)
- 2015(16987)
- 2014(17137)
- 2013(17068)
- 2012(16263)
- 2011(14923)
- 2010(15161)
- 2009(14321)
- 2008(14346)
- 2007(13067)
- 2006(11914)
- 2005(11465)
- 学科
- 济(66725)
- 经济(66625)
- 管理(45751)
- 业(42183)
- 企(34665)
- 企业(34665)
- 制(22407)
- 方法(22110)
- 中国(21641)
- 银(21150)
- 银行(21135)
- 行(20029)
- 地方(19108)
- 数学(19021)
- 数学方法(18866)
- 财(18489)
- 农(17582)
- 融(16746)
- 金融(16744)
- 业经(16546)
- 贸(12693)
- 贸易(12676)
- 度(12673)
- 制度(12642)
- 体(12495)
- 易(12246)
- 农业(11551)
- 务(11007)
- 财务(10976)
- 财务管理(10941)
- 机构
- 学院(215250)
- 大学(213989)
- 济(94702)
- 经济(92621)
- 管理(78250)
- 研究(78218)
- 中国(69276)
- 理学(64392)
- 理学院(63637)
- 管理学(62782)
- 管理学院(62363)
- 财(50520)
- 京(46384)
- 科学(43046)
- 所(39682)
- 财经(37581)
- 中心(37029)
- 江(35459)
- 研究所(34845)
- 经(33904)
- 农(33893)
- 北京(30279)
- 经济学(29948)
- 银(29321)
- 州(28915)
- 银行(28245)
- 院(28088)
- 财经大学(27806)
- 范(27733)
- 师范(27450)
- 基金
- 项目(130388)
- 科学(103067)
- 研究(98836)
- 基金(94072)
- 家(80270)
- 国家(79571)
- 科学基金(68482)
- 社会(64595)
- 社会科(61398)
- 社会科学(61386)
- 省(51097)
- 基金项目(48686)
- 教育(44938)
- 划(42584)
- 自然(41152)
- 自然科(40142)
- 自然科学(40135)
- 编号(39602)
- 自然科学基金(39432)
- 资助(39129)
- 成果(33750)
- 发(33109)
- 重点(29729)
- 制(29432)
- 部(29375)
- 课题(28997)
- 创(27232)
- 发展(27093)
- 国家社会(26870)
- 展(26631)
- 期刊
- 济(115865)
- 经济(115865)
- 研究(76744)
- 中国(52631)
- 融(43910)
- 金融(43910)
- 财(39952)
- 农(33083)
- 管理(32521)
- 学报(28484)
- 科学(27863)
- 教育(24006)
- 大学(22739)
- 学学(21399)
- 农业(20588)
- 财经(19892)
- 业经(18863)
- 经济研究(18509)
- 技术(18328)
- 经(16952)
- 问题(14797)
- 贸(12517)
- 国际(12057)
- 理论(11499)
- 世界(10788)
- 业(10272)
- 实践(10187)
- 践(10187)
- 现代(10162)
- 技术经济(10016)
共检索到366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月晓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中国储备货币创造来源现状,表明人民币信用是显性国家信用和隐性国家信用的混合体,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元信用"特征。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使得国债不再是单纯"债务",而且还是主权货币发行的基础和保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出发,需要重新设计国债发行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发展思路,建立起债务可持续、宏观调控和货币增长的"三位一体"管理框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月晓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中国储备货币创造来源现状,表明人民币信用是显性国家信用和隐性国家信用的混合体,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元信用"特征。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使得国债不再是单纯"债务",而且还是主权货币发行的基础和保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出发,需要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通货稳定问题导师:魏盛鸿教授研究生:林海本文的主题是通货稳定问题。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情形和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背景的分析,强调通货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建议我国宏观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长福
中央银行超然性是信用货币制度的重要特性,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轨时期,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金融政策制定、部分金融监管等体现出来的“梗阻”、“阻滞”制度缺陷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货币的充分独立性,因此,构建信用货币制度下的中央银行超然制度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超然性 制度创新 产权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秦池江
“通货原理”从货币数量本身去寻找影响价格的原因,是肤浅的;如果以此来控制货币,无法真正克服经济危机。综观20年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治理过程,完全归结于货币因素未必符合事实。货币数量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金融业除了普遍存在一般性的风险以外,还具有其突出的制度性特征。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偏重于债权债务的财务处理,对经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病根未除,有可能重蹈覆辙。在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中,央行和财政部都有责任充当最终贷款人,而且财政的作用优于央行,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制度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金融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兆东 郭娜 魏云捷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燕红忠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傅钰
本文回顾了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制到纸币本位制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汇率决定机制的变迁,重点阐释了传统和现代汇率决定机制中的代表理论。
关键词:
汇率决定机制 货币制度 购买力平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幼梅
辽以征战立国 ,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产生了以外币为主 ,自币为辅 ,布、银、钱同时流通的特殊的货币制度。按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物物交换到以唐币为主 ,自币为辅 ,布、银、钱同时流通的货币交换阶段 (91 6— 1 0 0 4) ;二、以宋币为主 ,自币为辅 ,钱、银、布同时流通的货币交换阶段 (1 0 0 5— 1 0 84) ;三、财政危机爆发和货币制度衰败阶段 (1 0 85—1 1 2 5 )。
关键词:
辽代 货币制度 演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力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圆
<正>奥勒良(Lucius Domitius Aurelianus)是“三世纪危机”晚期的罗马帝国元首(公元270—275年)。为了防御外部蛮族的入侵,奥勒良重新筑造了罗马城墙;为了抑制分裂,使帝国重归一统,奥勒良发动了对东方帕尔米拉王国的战争和对西方高卢王国的战争。奥勒良继位前后,罗马帝国的各种钱币都在大幅度贬值。为了提振人们对于钱币的信心,奥勒良实行了货币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