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6065)
- 2022(5458)
- 2021(4990)
- 2020(4586)
- 2019(10747)
- 2018(10808)
- 2017(21397)
- 2016(11989)
- 2015(13744)
- 2014(14068)
- 2013(14343)
- 2012(13711)
- 2011(12415)
- 2010(12686)
- 2009(11866)
- 2008(12393)
- 2007(11427)
- 2006(9764)
- 2005(8804)
- 学科
- 济(51120)
- 经济(51063)
- 管理(32202)
- 业(31597)
- 方法(26347)
- 企(24927)
- 企业(24927)
- 数学(23522)
- 数学方法(23255)
- 财(15383)
- 农(14381)
- 学(12148)
- 中国(11939)
- 制(10668)
- 贸(10260)
- 贸易(10258)
- 易(9935)
- 地方(9820)
- 业经(9392)
- 农业(9368)
- 务(9343)
- 财务(9328)
- 财务管理(9300)
- 银(9095)
- 银行(9064)
- 企业财务(8822)
- 行(8532)
- 融(8045)
- 金融(8042)
- 和(7992)
- 机构
- 大学(182004)
- 学院(179444)
- 济(73480)
- 经济(71844)
- 管理(66396)
- 研究(63437)
- 理学(56731)
- 理学院(56015)
- 管理学(54884)
- 管理学院(54541)
- 中国(48930)
- 科学(40525)
- 京(38891)
- 财(35627)
- 农(35431)
- 所(34198)
- 研究所(31128)
- 中心(29716)
- 业大(28720)
- 农业(28245)
- 江(28066)
- 财经(27855)
- 经(25188)
- 北京(24640)
- 范(24224)
- 师范(23959)
- 经济学(22949)
- 院(22020)
- 州(22004)
- 经济学院(20981)
- 基金
- 项目(115606)
- 科学(89406)
- 基金(83341)
- 研究(82007)
- 家(73324)
- 国家(72742)
- 科学基金(60577)
- 社会(50296)
- 社会科(47563)
- 社会科学(47544)
- 省(44896)
- 基金项目(44293)
- 自然(40003)
- 自然科(39017)
- 自然科学(38998)
- 划(38653)
- 自然科学基金(38304)
- 教育(38168)
- 资助(35114)
- 编号(33483)
- 成果(28523)
- 重点(26560)
- 部(26274)
- 发(24799)
- 课题(23312)
- 创(23204)
- 科研(22709)
- 计划(22124)
- 教育部(21979)
- 创新(21838)
共检索到265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光明
本文从国债的另一个侧面即国债兑付方面来研究国债问题,对国债运行周期的兑付环节出现的梗阻现象进行了翔实的探讨,如高成本、低效率、损害国家信誉等等。同时从体制缺陷、发行规模膨胀、国债资金在生产领域难以退出以及缺乏偿债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国债兑付的失效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国债兑付环节存在的情况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债兑付 失效 成因分析 改进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生昭 张磊 祝立群
中国信托业自2007年受益于金融市场功能分割、信托全能优势以及经济刺激环境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由于信托功能定位不准、信托公司"重业务、轻内控、轻能力建设"管理模式、投资者教育工作落后、信托风险市场化处置原则尚未有效建立等因素造成当前我国信托业发展遇到了"刚性兑付"困境,阻碍了信托业回归信托本源,阻碍了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扭曲了金融产品风险定价机制,造成市场风险分担不合理,冲击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基础。因此,只有把握信托资产管理属性,推动行业向资产管理业务方向转型,健全信托公司有效风控体系,强化项目投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重视改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明晰信托关系责任认定原则以及风险市场化处...
关键词:
信托 刚性兑付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将军 范文祥
目前"刚性兑付"规则推动了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但该规则违背了相关法规精神,监管导向及金融机构为维护其信誉的动机是其主要成因。面对严峻兑付危机,转轨经济中的金融功能理论是理解"刚性兑付"规则利弊的关键。在我国目前金融功能资金循环链出现断裂的前提下,"刚性兑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连接金融功能资金循环链的作用。从长远来看,破解我国"刚性兑付"困局的治本之策在于重塑金融功能资金循环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宏 禹俊德 李善民
资管行业"刚性兑付"问题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之一,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正常轨道势在必行。首先从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将资管行业"刚性兑付"形成与化解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监管部门监管干预和有监管部门监管干预的博弈分析模型,分析了资管行业"刚性兑付"困局的形成以及监管部门参与资管行业"刚性兑付"治理的必要性。然后推演了监管部门与资管机构参与化解"刚性兑付"困局的演变路径与策略选择,得出了监管部门和资管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资
关键词:
刚性兑付 演化博弈 金融监管 资管机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旭梅
企业债券发行兑付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江山支行邓旭梅1、企业求发,银行求兑。发债企业在申请发债时积极性很高,而在债券到期时却以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延迟划转兑付资金,造成兑付时银行求企业的不正常现象。2、还款计划不周,倒逼银行垫付资金。有些发债企业在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晓梅
2014年3月4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发行的"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正式宣告违约。这是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结束了我国以往债券全部刚性兑付的历史。超日债券宣布违约将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拐点,它打破了市场刚性兑付预期,虽将对债券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但是有利于市场风险释放和风险重估。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已经打破,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等非标资产的刚性兑付尚未打破,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隐性担保依然存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岭
受到信托关系调整的金融产品领域,至今一直遵循着不成文的"刚性兑付"规则,而该规则既不符合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规律,也缺乏法律依据。刚性兑付规则存在的原因,在于该规则所涉及各方都因该规则获得了各自的"收益",但风险也正是隐藏于所谓的收益之中。若要打破刚性兑付并避免发生大面积金融机构兑付危机,法律监管在寻求刚性兑付规则所积累风险的缓释路径方面应大有可为。
关键词:
刚性兑付 收益 风险 缓释路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乔君 白俊 袁勋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提高了发债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引发债权人治理、市场监督等途径提高了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所处地区营商环境较好、机构持股较少及股票流动性较差的企业,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市场的“刚性兑付”打破进程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完善“刚性兑付”打破后期市场机制,建立竞争中性、健康持续市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占浩 郭菊娥 薛勇 刘子晗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
关键词:
刚性兑付 信用价差 超日债事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俊 乔君 吴爽
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基于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显著降低,这一负面影响在政府隐性担保能力较弱、地区金融资源较匮乏、信用评级较低以及无第三方担保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影响发债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的内在机制是通过提高投资者负面情绪和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操纵动机实现的。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虽然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但是会加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因此,应着力完善债券风险对冲机制,构建市场化信用机制,并加强对企业文本信息的监管,缓解“刚性兑付”打破对市场造成的信用冲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资管行业因存在"刚性兑付、监管套利、层层嵌套"等行业顽症被多方诟病。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在与监管层的捉迷藏游戏中,扮演着抵消货币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资管行业因存在"刚性兑付、监管套利、层层嵌套"等行业顽症被多方诟病。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在与监管层的捉迷藏游戏中,扮演着抵消货币政
关键词:
刚性兑付 投资者适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