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8)
- 2023(6471)
- 2022(5434)
- 2021(4789)
- 2020(3649)
- 2019(8194)
- 2018(7930)
- 2017(14953)
- 2016(7872)
- 2015(8558)
- 2014(8492)
- 2013(8496)
- 2012(8347)
- 2011(7758)
- 2010(7904)
- 2009(7088)
- 2008(6995)
- 2007(6340)
- 2006(5926)
- 2005(5687)
- 学科
- 济(41107)
- 经济(41075)
- 业(19270)
- 管理(18613)
- 地方(17856)
- 中国(15491)
- 企(13146)
- 企业(13146)
- 农(12036)
- 地方经济(10204)
- 业经(10203)
- 发(9210)
- 方法(9085)
- 农业(8646)
- 融(8327)
- 金融(8326)
- 银(8030)
- 银行(8022)
- 行(7850)
- 数学(7638)
- 数学方法(7582)
- 环境(7371)
- 财(7238)
- 发展(6787)
- 展(6768)
- 学(6752)
- 制(6410)
- 贸(6290)
- 贸易(6279)
- 易(5915)
- 机构
- 学院(113838)
- 大学(110549)
- 济(48511)
- 经济(47369)
- 研究(46517)
- 管理(38729)
- 中国(36053)
- 理学(31664)
- 理学院(31138)
- 管理学(30635)
- 管理学院(30416)
- 科学(28063)
- 京(25437)
- 所(24064)
- 财(22872)
- 研究所(21448)
- 中心(20681)
- 农(19607)
- 江(18883)
- 范(18180)
- 师范(18012)
- 院(17089)
- 财经(16868)
- 北京(16849)
- 州(15866)
- 经(15183)
- 省(15053)
- 业大(14937)
- 农业(14922)
- 经济学(14623)
- 基金
- 项目(70834)
- 科学(56227)
- 研究(53473)
- 基金(49602)
- 家(43108)
- 国家(42709)
- 科学基金(36406)
- 社会(34418)
- 社会科(32756)
- 社会科学(32751)
- 省(29309)
- 基金项目(26501)
- 划(24242)
- 教育(23253)
- 发(22456)
- 自然(21963)
- 编号(21616)
- 自然科(21401)
- 自然科学(21398)
- 自然科学基金(20969)
- 资助(19370)
- 发展(18415)
- 展(18075)
- 成果(17569)
- 重点(16409)
- 课题(16404)
- 创(14776)
- 部(14579)
- 国家社会(14129)
- 创新(13880)
共检索到19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拴友
本文着重分析临界赤字率和政府债务负担率的上限 ,并根据中国的经验数据估计了我国的临界赤字率和国债上限水平。然后 ,按照国际标准 ,估算了我国政府目前的全部债务总额 ,并对中国 2 0 0 0 - 2 0 0 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负担率和政府综合债务负担率的影响进行了测算 ,发现我国还有相当的发债空间。
关键词:
资本积累 临界赤字率 国债负担率上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静媛 吴冬雯
经过近两年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债券全面发行,地方政府债务增速由快至慢直至2016年下滑4.29%,总体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概况2013年6月末、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0.89万亿元、15.40万亿元、16.01万亿元和15.32万亿元,经过近两年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静媛 吴冬雯
经过近两年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债券全面发行,地方政府债务增速由快至慢直至2016年下滑4.29%,总体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概况2013年6月末、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0.89万亿元、15.40万亿元、16.01万亿元和15.32万亿元,经过近两年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杨向荣
美国债务危机的发酵引起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关注。美国两党因"新医改方案"的分歧,未就新财年预算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已经于2013年10月1日陷入停摆状态;10月17日美国将触及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国会若不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将给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洪范
2011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允许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预示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从中央代理阶段进入地方自行发债管理阶段。与1998年、2009年的老办法相比,中央政府的角色由"转贷""代理"变成"额度管理",而地方政府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时联
2011年8月2日,是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大限的最后关头,美国会两党终于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至此,两党持续数月的美国债务上限纷争暂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研究始于美国债务上限风波问题的反思,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借鉴等方法,在回顾分析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及其上限调整风波、探寻美国债务上限风波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发现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国债规模余额管理制度现状,发现其在推行过程中尚有待改进的问题;最后,借鉴和汲取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根据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的启示,提出完善中国国债规模管理制度的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旭昆 李晓红
债券评级市场效率可以通过债券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反映出来。本文从企业属性角度对我国债券评级市场效率进行定量化研究,选取2007~2013年间发行的国企债券和民企债券数据,对不同企业属性下债券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评级市场总体上是有效的,债券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力,但债券评级在民企债券市场效率高于国企债券市场。本文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债券评级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及未来改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国债协会《国债市场化》课题组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促进了国债金融工具功能的发挥 ,并逐渐成为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由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国债流通性不断提高 ,拓展了国债发行空间。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度流通性的国债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
国债流通性 市场化 金融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印 汪洋 苑珺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造成冲击,政府公共支出增加,财政压力增大。美国政府的债务近些年连创新高,不断突破债务上限,2021年将突破30万亿美元,达到GDP的1.5倍。美国债务的不断增加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直接影响,也对全球其他国家经济产生了间接影响。
关键词:
债务上限 国债收益率曲线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波
10月16日,美国参议院两党在触发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前通过一项旨在结束美政府关门及提高美债务上限的议案,在众议院通过并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字后生效。美债务上限问题缘何频频上演惊悚时刻?触发债务上限将会有怎样的国际影响?笔者试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一、各界反应美国结束债务上限闹剧后,国际媒体长舒一口气。《华盛顿邮报》强调该协议推迟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支出改革的重大行动。《纽约时报》则称,该协议结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晖
增税与发债都是为财政支出融资的方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对经济影响的差别。在中国近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税收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但实际税收负担的增长低于统计显示的水平。在分析这一情况时,要看到税收收入增长的深层原因。而发行国债,则能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因而是较为理想的融资工具。
关键词:
税收 国债 李嘉图等价定理 税收虚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琼 钟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因为"自行"并不意味着"自主"放眼国际,欧债危机逐步升级,欧洲各国政府紧缩财政,种种迹象让人们对政府发债融资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谈政府债色变"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却开始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由此,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保证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持续健康发展而不重蹈欧洲的覆辙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小莲
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但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进行变相举债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为了增强政府债务的公开透明性,促进各级政府债务的显性化管理,探索进一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葛劲峰 郑志伟 袁志刚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债发行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中企海外发债中普遍存在的现金套息交易动机、材料能源类企业的存货套息交易动机以及贸易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套息交易动机。研究结果拒绝了企业海外债融资的预防动机与套期保值假说,支持了企业发债行为具有套息交易动机。此外,本文还揭示了异质性企业的不同外债融资模式:国内政策冲击会影响企业的海外债发行;受汇率波动影响更大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现金套息交易;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美元债发行存在更为显著的现金套息交易动机。现金和存货的套息交易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扩张,而应收账款套息交易则仅改变外汇风险暴露,不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扩张。
关键词:
海外发债 套息交易 全球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