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9)
- 2023(9425)
- 2022(8145)
- 2021(7469)
- 2020(6474)
- 2019(15186)
- 2018(14861)
- 2017(28799)
- 2016(15905)
- 2015(17996)
- 2014(18195)
- 2013(18226)
- 2012(17406)
- 2011(15936)
- 2010(16083)
- 2009(15199)
- 2008(15385)
- 2007(14149)
- 2006(12333)
- 2005(11294)
- 学科
- 济(69108)
- 经济(69017)
- 管理(42948)
- 业(41647)
- 企(33796)
- 企业(33796)
- 方法(33758)
- 数学(29280)
- 数学方法(28984)
- 财(20188)
- 农(18314)
- 贸(17902)
- 贸易(17901)
- 易(17496)
- 中国(17349)
- 学(16840)
- 业经(13778)
- 制(13168)
- 出(12885)
- 地方(12193)
- 农业(12077)
- 务(11375)
- 财务(11356)
- 财务管理(11318)
- 理论(11302)
- 融(11242)
- 金融(11240)
- 银(11218)
- 银行(11173)
- 企业财务(10730)
- 机构
- 大学(243076)
- 学院(237970)
- 济(101787)
- 经济(99695)
- 管理(87399)
- 研究(85151)
- 理学(74829)
- 理学院(73920)
- 管理学(72612)
- 管理学院(72171)
- 中国(65280)
- 科学(52973)
- 京(51988)
- 财(48892)
- 农(46330)
- 所(45203)
- 研究所(41020)
- 中心(38749)
- 财经(38379)
- 业大(37459)
- 农业(37108)
- 江(36865)
- 经(34872)
- 经济学(33207)
- 北京(32997)
- 范(31182)
- 师范(30784)
- 经济学院(30220)
- 院(30152)
- 财经大学(28579)
- 基金
- 项目(154395)
- 科学(120155)
- 基金(112741)
- 研究(108976)
- 家(100071)
- 国家(99272)
- 科学基金(82951)
- 社会(69084)
- 社会科(65470)
- 社会科学(65447)
- 省(58985)
- 基金项目(58936)
- 自然(54275)
- 自然科(52994)
- 自然科学(52972)
- 自然科学基金(52066)
- 划(51038)
- 教育(50712)
- 资助(47530)
- 编号(43190)
- 成果(36176)
- 部(35548)
- 重点(35526)
- 发(33146)
- 创(31517)
- 科研(30408)
- 课题(30122)
- 教育部(30088)
- 创新(29556)
- 计划(29098)
- 期刊
- 济(109341)
- 经济(109341)
- 研究(72021)
- 中国(46705)
- 学报(42687)
- 农(41228)
- 财(38785)
- 科学(36806)
- 大学(31431)
- 管理(30560)
- 学学(29473)
- 农业(27594)
- 教育(24462)
- 融(23580)
- 金融(23580)
- 财经(19587)
- 技术(18793)
- 经济研究(18349)
- 经(16922)
- 业经(16107)
- 业(15668)
- 问题(15323)
- 贸(14933)
- 国际(12437)
- 技术经济(12154)
- 版(12071)
- 世界(11947)
- 统计(11667)
- 理论(11580)
- 图书(11411)
共检索到359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门庆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东 王晓悦
公债是政府部门向民间部门发行的债务,从某一时间段面来看,物质资源在总量既定情况下,公债发行量的多少涉及到资源在民间与政府部门间流动与使用量的变化,因而在经济学上也就一直存在着公债有没有挤出效应的讨论。所谓公债的挤出效应,亦即由于公债发行,一部分社会财富由民间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掌握使用,从而减少了民间部门的财富占有与使用量,所以,公债的挤出也就是政府部门对民间部门在资源占有与使用量上的挤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奇 李艳
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对民间投资是否存在挤出作用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投资主体投资份额、总量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债投资方向的聚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由于国债投资方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挤出作用较小,带动作用较大。
关键词:
国债 挤出效应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海星
为了刺激需求,消除通货紧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从1998—2000年已连续三年实行了增发国债,扩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目前看,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刚刚开始,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据世行专家的分析,在这一时期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下滑,这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十五”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洪 雷虹
财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扩大总需求,但是也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外部性,有其产生的机制和表现的特征。本文阐述了挤出效应的内涵、产生的机制和宏观特征,然后试图对挤出效应的大小进行度量,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青春 刘松竹
本文运用IS-LM模型对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政府投资增加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建议:我国现阶段仍然可以发行国债、扩大支出,但是要注意强化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稳妥把握国债规模和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
关键词:
赤字 国债 挤出效应 IS-LM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嗣红
近几年财政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和扩大支出 ,有人担心会对私人部门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从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提出质疑。本文认为 :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投资增加 ,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 ;我国现阶段仍具备较大的国债发行潜力 ,但国债发行规模的增长率应逐步控制 ;挤出效应通常会随着国债还本付息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但在当前我国“挤出效应”较小的前提下 ,选择发行更多的长期国债不失为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财政赤字 国债 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福铁
文章采用Granger因果测试模型和1980~200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国债融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即对挤出效应理论(crowdingouteffect)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融资实际上尚未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雷曜 张翔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国债发行对企业债市场和国债市场利差的影响。发现国债发行存在着挤出效应,这个效应显著地体现在国债发行招标起始日的附近,国债发行主要对以AAA级企业债为代表的风险偏好相类似资金挤出效应最强。同时,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发行国债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债利率 国债发行 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行达
几点启示湖南省永兴县副县长曹行达复和乡土地纠纷平息已近四个月了。每当忆起这次纠纷的处理过程,总会萌动出以下几点启示:(一)领导要抓好大案的调查研究,公正处理影响大的土地纠纷。作为一名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是,对一些影响大的,有可能引发群众械斗的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戎
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金融市场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而信用、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价值符号的市场,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金融资本在此的运动已与现实中的商品、服务的运动相脱离,即其运动形式不再表现为G……W…G′,而直接形成G…G′…G″…...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拴友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赤字、国债与利率、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我国的赤字、国债规模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不但财政赤字没有使利率上升 ,而且财政投资也未挤出私人投资。如果不结合财政支出考虑赤字、国债的效应 ,或者赤字、国债用于转移或其他经常性支出时 ,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 ;但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公共投资 ,那么它们的净效应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对目前在总需求不足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预算赤字 国债 挤出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平路 鲁小楠 侯俊会
本文在政府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居民教育投入之间的回归模型,并采用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教育支出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支出对于城镇居民的教育投入影响不显著,对于农村居民的教育投入影响显著。其中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对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以中西部的表现最明显;而政府的高中教育经费对于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