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3)
- 2023(10893)
- 2022(9067)
- 2021(7970)
- 2020(6782)
- 2019(15020)
- 2018(14675)
- 2017(28347)
- 2016(15073)
- 2015(16824)
- 2014(17099)
- 2013(16961)
- 2012(15770)
- 2011(14327)
- 2010(14923)
- 2009(14391)
- 2008(14563)
- 2007(13321)
- 2006(12240)
- 2005(11641)
- 学科
- 济(88165)
- 经济(88035)
- 企(76863)
- 企业(76863)
- 业(73801)
- 管理(72484)
- 方法(30510)
- 财(29862)
- 业经(25248)
- 数学(22448)
- 数学方法(22343)
- 务(22246)
- 财务(22217)
- 财务管理(22194)
- 制(22121)
- 企业财务(21172)
- 体(17274)
- 地方(17057)
- 中国(16644)
- 技术(14918)
- 划(14871)
- 体制(14587)
- 和(14347)
- 策(14154)
- 银(13579)
- 银行(13568)
- 融(13258)
- 金融(13256)
- 行(13043)
- 理论(13026)
- 机构
- 学院(232660)
- 大学(230179)
- 济(111553)
- 经济(109574)
- 管理(93618)
- 理学(78815)
- 理学院(78076)
- 管理学(77348)
- 管理学院(76877)
- 研究(74997)
- 中国(62326)
- 财(57027)
- 京(46831)
- 财经(43987)
- 经(39652)
- 科学(38533)
- 江(37315)
- 所(36779)
- 经济学(35682)
- 中心(33928)
- 财经大学(32376)
- 研究所(32080)
- 经济学院(31699)
- 北京(29618)
- 州(28579)
- 商学(28397)
- 商学院(28126)
- 院(26791)
- 农(26600)
- 业大(26134)
- 基金
- 项目(139183)
- 科学(112479)
- 基金(105025)
- 研究(104184)
- 家(88693)
- 国家(87921)
- 科学基金(78192)
- 社会(72088)
- 社会科(68527)
- 社会科学(68509)
- 基金项目(54747)
- 省(53193)
- 自然(47788)
- 自然科(46704)
- 自然科学(46691)
- 教育(46497)
- 自然科学基金(45960)
- 划(43163)
- 资助(42578)
- 编号(39619)
- 制(33160)
- 成果(32767)
- 部(31963)
- 国家社会(30749)
- 重点(30695)
- 创(30499)
- 发(29281)
- 教育部(28800)
- 创新(28567)
- 人文(28368)
- 期刊
- 济(138043)
- 经济(138043)
- 研究(75053)
- 财(51175)
- 中国(45981)
- 管理(44331)
- 科学(28644)
- 学报(27623)
- 融(27549)
- 金融(27549)
- 财经(24656)
- 农(24080)
- 大学(22726)
- 经济研究(22260)
- 学学(21979)
- 技术(21754)
- 经(21332)
- 业经(19336)
- 问题(16791)
- 技术经济(15028)
- 农业(14980)
- 教育(14557)
- 财会(14181)
- 贸(13502)
- 经济管理(12537)
- 会计(12159)
- 现代(12146)
- 国际(12107)
- 世界(11945)
- 商业(10892)
共检索到371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烜 吴春雷 张秋生
基于三个悖论,从努力成本补偿的角度提出了国企高管超控制权薪酬的概念,并构建了嵌入超控制权薪酬及其成本的高管效用模型,进一步推演薪酬替代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下,由于超控制权薪酬对货币薪酬的替代性,监督力必须随之调整至最佳点以使超控制权薪酬和企业业绩均保持在市场均衡的水平;而在最佳点以外,随着监督力调整方向和程度的不同,超控制权薪酬和企业业绩也会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和幅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春雷 马林梅
笔者通过数学模型推演,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监督力情况下高管减薪的后果,研究发现: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高管减薪能够导致高管控制权收益对薪酬的替代,替代作用产生了负的激励效果,并且替代程度越大,负向激励效果越明显;监督力的强弱是决定替代程度大小的关键因素,不变或弱化的监督力能够强化高管控制权收益对薪酬的替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监督力在减薪前后如何变化,限薪令都可能是一项失败的政策,类似于中国这样已经颁布限薪令的国家,在限薪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对高管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
高管薪酬 控制权收益 替代机理 监督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璐芳 朱国泓
实证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不仅源于代理问题,而且与高管的薪酬激励也密切相关。高管薪酬与过度投资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本文首先对高管过度投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再建立高管薪酬追求与董事会监管之间的博弈模型,认为国企高管倾向于采用过度投资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效用函数模型,从原因和经济后果两方面剖析和证明了高管薪酬追求与国企过度投资规模之间的有关命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颀 邓川
以2008-2011年度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从管理层权力视角考察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在全流通时代公司完全有可能诱使管理层为满足激励函数而操纵会计盈余,以实现股票期权收益;在薪酬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下,管理层权力大的公司其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明显,说明管理层权力的大小确实能够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从公司和监管层的角度分别提出建立更为合理的与业绩挂钩的长效薪酬管理体系和进一步完善强制性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高管薪酬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复生 丁亚楠
本文从高管控制权角度出发,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3-2014年间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管控制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高管薪酬对不同类型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影响不同;高管控制权越大,高管薪酬水平越高,从而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
高管控制权 高管薪酬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复生 丁亚楠
本文从高管控制权角度出发,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3-2014年间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管控制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高管薪酬对不同类型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影响不同;高管控制权越大,高管薪酬水平越高,从而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
高管控制权 高管薪酬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慧玲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天价高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200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的薪酬总额高达66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天价高管第一人;伊利股份2007年的股权激励措施则在使得公司管理层获得巨额股权激励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公司亏损2100万元;2009年AIG的"奖金门事件",该公司在亏损高达1000亿美元的同时,却用政府救助的资金向高管支付了1.65亿美元的奖金。在我国,薪酬激励的研究大部分基于最优契约理论,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雷蕾 吴广云
一、引言高管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0世纪初就一直备受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公司频频报出高管的天价薪酬,使得高管薪酬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高管薪酬激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收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颖辉 陈树文
文章选取初始期创新型城市天津、沈阳、大连、南京、宁波、广州、成都、西安的上市公司样本95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初始期创新型城市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激励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企业高管 组合激励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高管薪酬粘性 制造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高管薪酬粘性 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永生 陈维政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建新 胡海燕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雇员工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从民营转移至国有后,普通职工的工资显著上升,随着管理层持股的增长,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要慢于没有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而高管的工资没有发现显著上升。控制权从国有转移至民营后,普通职工工资下降但不显著;而高管的平均工资是显著上升。研究结论丰富了控制权转移的相关研究,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企业性质 雇员薪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黎 魏文君
文章选取2011—2020年A股非金融业企业为样本,对高管薪酬差距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以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能够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强财务柔性、高团队稳定性、高分析师关注以及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组中,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高管薪酬差距能够降低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水平以及约束管理层短视行为,进而对企业金融化水平起到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强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正英 詹乾隆 段姝
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本文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企业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企业高管的薪酬粘性越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在国有控股的公司以及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等三个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的高管薪酬的契约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制度环境包括公司的产权性质和所处的行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提高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必须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