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1)
- 2023(15899)
- 2022(13195)
- 2021(12301)
- 2020(10532)
- 2019(23632)
- 2018(23369)
- 2017(45549)
- 2016(23971)
- 2015(26555)
- 2014(25542)
- 2013(24975)
- 2012(22245)
- 2011(19616)
- 2010(19576)
- 2009(18235)
- 2008(18064)
- 2007(15963)
- 2006(13742)
- 2005(12315)
- 学科
- 业(99427)
- 济(98462)
- 经济(98322)
- 企(91101)
- 企业(91101)
- 管理(90052)
- 方法(45636)
- 数学(36759)
- 数学方法(36305)
- 财(35680)
- 业经(32081)
- 农(30263)
- 务(26001)
- 财务(25955)
- 财务管理(25920)
- 企业财务(24665)
- 制(24284)
- 中国(23635)
- 技术(21959)
- 农业(21276)
- 体(18075)
- 理论(17944)
- 划(17675)
- 和(16969)
- 策(16936)
- 贸(16037)
- 贸易(16025)
- 易(15608)
- 体制(15521)
- 银(15498)
- 机构
- 学院(329990)
- 大学(324858)
- 济(140990)
- 管理(139320)
- 经济(138473)
- 理学(120389)
- 理学院(119320)
- 管理学(117669)
- 管理学院(117021)
- 研究(96941)
- 中国(78746)
- 财(70192)
- 京(65329)
- 财经(55315)
- 科学(53891)
- 经(50421)
- 江(49201)
- 农(47089)
- 中心(46762)
- 所(44781)
- 业大(43809)
- 经济学(42955)
- 财经大学(41147)
- 北京(40116)
- 研究所(39710)
- 商学(38980)
- 经济学院(38795)
- 商学院(38634)
- 州(38405)
- 范(36952)
- 基金
- 项目(220170)
- 科学(178375)
- 研究(165619)
- 基金(164263)
- 家(139862)
- 国家(138645)
- 科学基金(123898)
- 社会(109513)
- 社会科(104078)
- 社会科学(104057)
- 基金项目(87271)
- 省(86224)
- 自然(78702)
- 自然科(77018)
- 自然科学(77001)
- 教育(76104)
- 自然科学基金(75725)
- 划(70788)
- 编号(65942)
- 资助(65184)
- 成果(51713)
- 创(51606)
- 部(49672)
- 重点(48498)
- 制(47400)
- 创新(47355)
- 发(46396)
- 国家社会(45896)
- 教育部(44127)
- 课题(44071)
- 期刊
- 济(155567)
- 经济(155567)
- 研究(94957)
- 中国(62465)
- 财(60216)
- 管理(58312)
- 农(44025)
- 科学(42073)
- 学报(40159)
- 大学(33600)
- 融(32696)
- 金融(32696)
- 学学(32068)
- 技术(31944)
- 农业(29945)
- 教育(29774)
- 财经(28202)
- 业经(27729)
- 经济研究(24288)
- 经(24234)
- 问题(20097)
- 技术经济(18527)
- 业(18212)
- 财会(18152)
- 现代(16414)
- 商业(15758)
- 会计(15671)
- 科技(15616)
- 理论(14989)
- 策(14896)
共检索到48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会敏 朱兆珍 郭一佳
文章依据治理观点下的“治理效应”和政治观下的“政府干预效应”理论,基于国有与非国有股权制衡视角,深入分析国企混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形成制衡股权结构时,能够助力国有企业成为高效市场创新主体。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企混改并不能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有效的正向激励作用,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企混改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玮 梁诗 何红玲 王春莉
文章以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结论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双元创新投资水平,较之于对开发式创新投资的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机制检验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从而显著影响国有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主管部门放权意愿越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在对制度环境、股权制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59家深市上市企业在2008—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股权制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驱动力在该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股权制衡正向调节内部驱动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高股权制衡度能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低股权制衡度对企业R&D投入增加、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结构等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股权制衡 创新绩效 内部驱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斌
文章从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出发,分析认为股权制衡总体上对家族企业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正面作用,但当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时,股东间利益冲突开始增加,家族股东实施利益侵占的可能性大增,股权制衡的重要性凸显,此时有效的制衡更能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股权制衡 文化传统 公司治理 企业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宁 张洪烈
国有资本逆向入股民营企业追求“国民”间长期合作而不是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引入国有股权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则不利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越弱。市场化程度对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具有“扬长避短”之效。在采用替换核心变量和变量滞后取值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可为推进国有资本监管改革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企过度投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混合主体的股权制衡度对于缓解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权方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实施国有+外资混合股权结构以及国有+外资+民营混合股权结构,均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但当混合股权结构中只包含民营股东时,混合主体的股权制衡度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则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干预效应,经理人代理效应是混合股权制衡度影响国企过度投资的主导机制,即经理人观对国企非效率投资问题的解释力相对更为有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双燕 苗进
在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中,由于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不同,其股权制衡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且该效果也会随行业而变化。本文区分国有类和非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证研究了差异化股权制衡度对两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制衡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混合主体制衡度能促进生产率的提升,混合主体深入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两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下有显著差异。分行业考察发现,在垄断行业中,公司治理制衡度的提高能促进生产率的提升,而混合主体制衡度对生产率影响不显著。混合主体深入度对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只存在于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在竞争行业中,三类股权制衡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接近总体样本结论。在公益类行业中,公司治理制衡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混合主体制衡度对生产率有负向影响,混合主体深入度与生产率的"U"型关系只在非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呈现。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制定混合所有制分层分类改革的政策时,应视行业差异与企业性质不同,设计恰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适度把握混合主体的多样性与深入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赫 钟熙 彭秋萍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学者们围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经展开了诸多探讨,但鲜有研究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中国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企业股权制衡和企业可视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但不会对企业渐进式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股权制衡不断增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削弱,即股权制衡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U型调节作用;企业可视性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结论有助于更加辩证地认识股权质押的创新后果,对促进企业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亦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佟岩 陈莎莎
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作为约束条件纳入股权制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在划分上市公司企业生命周期和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基础上,匹配2004-2006年符合股权制衡与一股独大条件的对应样本,考察股权制衡和一股独大的股权安排模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处于成熟期时,股权制衡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显著高于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由于未获得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样本,因此成熟期最终控制人性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差异无法验证。处于成长期时,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均值高于股权制衡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且在成长期最终控制人性质并未显著影响制衡与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良 王平 毛道维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度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裕品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同,二者都为国有资本属性时,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异化从而产生了制衡效果,表现出"同而不合",二者都为非国有资本属性时,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股东之间的合谋概率较大。
关键词:
异质股权 股权制衡 过度投资 混合所有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裕品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
关键词:
异质股权 股权制衡 过度投资 混合所有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磊 李震林 张强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混改将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基于2009-2018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改制后国有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企业的专利质量效率有消极作用,即国有企业改制会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均对专利数量有遮掩作用,对专利质量有部分中介效用,改制后企业将更加重视企业经济目标,注重短期的专利数量成果,从而忽视创新专利的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邢丽微 李卜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发生关联交易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制衡、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大规模关联交易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即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能正向调节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股权制衡抑制了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关联交易规模 企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