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9)
- 2023(7166)
- 2022(5765)
- 2021(5194)
- 2020(4501)
- 2019(10637)
- 2018(10485)
- 2017(19622)
- 2016(10544)
- 2015(11181)
- 2014(11321)
- 2013(11204)
- 2012(9710)
- 2011(8634)
- 2010(8982)
- 2009(8879)
- 2008(9426)
- 2007(8183)
- 2006(7676)
- 2005(7144)
- 学科
- 企(67992)
- 企业(67992)
- 业(61238)
- 管理(53011)
- 济(48070)
- 经济(47982)
- 财(22914)
- 方法(21247)
- 业经(18858)
- 务(17807)
- 财务(17775)
- 财务管理(17759)
- 企业财务(16888)
- 制(13963)
- 数学(13888)
- 数学方法(13665)
- 技术(12910)
- 企业经济(11970)
- 理论(11920)
- 体(11625)
- 划(11198)
- 策(11179)
- 和(10799)
- 体制(10563)
- 经营(10548)
- 中国(10323)
- 技术管理(9880)
- 决策(8880)
- 计划(8335)
- 经济理论(7682)
- 机构
- 学院(149268)
- 大学(147148)
- 济(64371)
- 管理(63251)
- 经济(63192)
- 理学(53643)
- 理学院(53126)
- 管理学(52401)
- 管理学院(52092)
- 研究(45907)
- 中国(37749)
- 财(35436)
- 京(30655)
- 财经(26578)
- 江(24477)
- 科学(24224)
- 经(23990)
- 所(22345)
- 中心(20107)
- 北京(19777)
- 研究所(19518)
- 商学(19474)
- 财经大学(19456)
- 商学院(19302)
- 经济学(19030)
- 州(18981)
- 范(17076)
- 师范(16971)
- 经济学院(16925)
- 院(16818)
- 基金
- 项目(89490)
- 科学(72805)
- 研究(67585)
- 基金(66825)
- 家(56631)
- 国家(56039)
- 科学基金(50640)
- 社会(44818)
- 社会科(42483)
- 社会科学(42467)
- 省(34812)
- 基金项目(34345)
- 自然(32378)
- 教育(31847)
- 自然科(31743)
- 自然科学(31734)
- 自然科学基金(31256)
- 划(28151)
- 资助(27244)
- 编号(26688)
- 成果(21966)
- 创(20754)
- 业(20616)
- 部(20015)
- 重点(19514)
- 创新(19133)
- 制(18997)
- 国家社会(18506)
- 课题(18464)
- 教育部(18128)
共检索到24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锦
既然国有企业不能与政府"完全分离",那么国企改革的目标就应该在以往"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优化政企关系",其基本要点主要包括:1.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目前,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大股东)"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力具有非常大的伸缩性。例如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班组建设、技术创新等似乎应该是"非股东干预领域"也经常下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龙学 雷隆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国企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而国企的政企不分和所有者缺位的内在替代性是使国企陷入两难境地的内在原因。笔者认为所有者补位是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惟一根本出路,并提出所有者补位的几种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国企 所有者补位 政企分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刁秀海 赵秀丽
理顺政企关系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刁秀海赵秀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稳步推进,政企关系将呈现多元化格局。能否理顺这种关系,决定着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传吉 邵青
政企分开新论●张传吉邵青经济体制改革十几年来,我们所谈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政企分开。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好国有企业,而搞好国有企业则离不开政企分工。人们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某些国有企业之所以搞得好,一定是政企分开了;而某些国有企业搞...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新钦
政企分开必须考虑企业的性质和地位,保证出资人到位,必须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特殊性企业与政府只能实行有限分开,明确划分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特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按出资人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双重要求创建新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政府通过法律、行政和市场等手段对特殊企业进行管理,保证特殊企业重大问题政府控制;一般性企业与政府彻底分开,企业按企业治理结构完全自主经营管理,一般性企业中的国有股份,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普通股东的身份参与一般性企业的管理,主要职责是保证国有资产完整与增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元日希
论政企分开与政资分开郭元日希(西南财经大学)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政资分开我国18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政企不分的问题在相当领域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其中,最突出的是发生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方面。这些年来,我们发展了股份制,但一些国有控股公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平 崔钊 孔东风
关于政企分开的研究张志平崔钊孔东风早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中央就已经提出,要解决我国传统体制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中央又把政企分开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主要特征之一提了出来。去年,江泽民总书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邱风
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历时三载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 ,困扰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 ,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有待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在提出国企改革中一系列有待澄清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下一步改革的理论模式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石涛
当前,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较慢,存在边界模糊、逐渐偏离公益性、垄断扩大化、供给侧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误区,构建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链、完善监管制度、构筑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公益类 监管 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辉
政企分开与国有企业改革孙国辉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本文试图从政企分开的角度,对国有大中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洋
实行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围绕政企分开全国上下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政企分开的进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政企不分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甚至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维安
“实行政企分开,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虽然,“国企改革很早就提出政企分开,但直到现在,政府依然管得过多,过死。”这说明政企分开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政企分开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本文试图从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总结。相信这样的探讨,将有益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宇 方雷
政企分开是铁路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改革的动议和措施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实践探索。新时代我国铁路行业改革,要祛除政企不分模式的体制积弊。治理理论提供了全新的审视视角,域外改革实践为我国铁路行业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应依循"逻辑-机制-法治"的改进路向,立足我国国情,突出问题导向,在准确把握铁路行业发展阶段和规律特征的基础上,探寻一条中国特色的铁路行业"善治之路"。
关键词:
铁路行业改革 政企分开 治理与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