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9)
2023(11261)
2022(9305)
2021(8584)
2020(7268)
2019(16458)
2018(16770)
2017(31695)
2016(17175)
2015(18893)
2014(18781)
2013(18260)
2012(16559)
2011(14408)
2010(14722)
2009(14051)
2008(14392)
2007(12766)
2006(11529)
2005(10832)
作者
(45219)
(38110)
(37834)
(35943)
(24517)
(17985)
(17146)
(14429)
(14423)
(13663)
(12940)
(12884)
(12296)
(12217)
(11855)
(11445)
(11143)
(10963)
(10925)
(10901)
(9385)
(9289)
(9194)
(8911)
(8574)
(8516)
(8496)
(8277)
(7391)
(7357)
学科
(82828)
(77212)
企业(77212)
管理(71096)
(69497)
经济(69369)
(29830)
业经(28488)
方法(25738)
(25611)
(24306)
(21730)
财务(21712)
财务管理(21678)
企业财务(20542)
(18627)
农业(18389)
数学(17744)
数学方法(17609)
技术(16949)
中国(16790)
体制(16610)
(14860)
(14634)
理论(14126)
(13736)
银行(13731)
(13628)
(13153)
(12582)
机构
学院(238318)
大学(232696)
(100786)
经济(98751)
管理(97151)
理学(82182)
理学院(81394)
管理学(80560)
管理学院(80075)
研究(73180)
中国(62139)
(54878)
(48921)
财经(41482)
科学(39747)
(39044)
(37516)
(36613)
(34926)
中心(34848)
业大(30842)
研究所(30436)
北京(30381)
财经大学(30375)
(30111)
经济学(29999)
农业(28199)
商学(27989)
(27837)
商学院(27715)
基金
项目(149177)
科学(120193)
研究(115946)
基金(109394)
(92144)
国家(91236)
科学基金(81476)
社会(75390)
社会科(71326)
社会科学(71310)
(59381)
基金项目(58489)
教育(52719)
自然(50801)
自然科(49632)
自然科学(49621)
自然科学基金(48829)
(47827)
编号(47333)
资助(42669)
成果(38349)
(35616)
(34757)
(34397)
(33739)
重点(32712)
课题(32499)
(31766)
创新(31558)
国家社会(30968)
期刊
(123654)
经济(123654)
研究(75780)
中国(51782)
(49129)
管理(42114)
(35695)
科学(28731)
(27874)
金融(27874)
学报(27340)
教育(25032)
农业(23962)
大学(23024)
技术(22708)
业经(22188)
财经(21615)
学学(21582)
(18668)
经济研究(17978)
问题(15850)
(14981)
财会(14837)
现代(13134)
技术经济(13073)
会计(12823)
世界(11608)
(11447)
经济管理(10905)
商业(10854)
共检索到375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俊美  许家云  
本文基于企业微观数据,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考察国资委成立带来的外部监管增强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外部监管显著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且这一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外部监管通过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实际利息支付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从动态视角看,外部监管通过抑制新僵尸企业的形成、促进现有僵尸企业的退出和复活减少了国有僵尸企业;外部监管通过提高国企改制成效进一步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外部监管对低竞争程度行业、上游行业和东中部地区国有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更大。外部监管通过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改善了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从而提高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通过非市场方式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搞活国有经济,促进国有僵尸企业的出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汤志伟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区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时间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行政审批改革能否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研究表明:行政审批改革有效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自然进入率越高的行业,行政审批改革对僵尸企业抑制效应越显著;随着地区政府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行政审批改革对僵尸企业形成的抑制程度增加;行政审批中心的进驻部门与窗口数量越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和连   陈人豪   张伟豪  
在中国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存在着产能过剩与产能短缺并存的特殊情况,所以进口竞争能否抑制僵尸企业形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研究了进口竞争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的增强有利于抑制僵尸企业形成,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进口竞争更有利于抑制国有控股混改企业和无主导资本混改企业的僵尸化;进口竞争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缩短技术距离的渠道,在增加行业平均收益的同时,为当前较差但有潜力的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从而抑制僵尸企业形成;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和城市级别会阻碍进口竞争的积极作用,但数字投入可以扩大进口竞争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对于更好地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峰  丁思琪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市场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参考以往研究,测算得到2004~2013年我国各省份的市场化改革指数,同时,利用过度借贷法和实际利润法完成了对僵尸企业的识别,进而检验了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僵尸企业的比例,但是较快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机制发现,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了企业对于政府"输血"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其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栾甫贵  汤佳颖  
以僵尸企业僵尸指数为研究基础,基于2010~2016年金属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研发的三种衡量变量(研发强度、专利数量、新产品数量)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的可能性以及投资效率对此影响的促进作用,并基于PSM模型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可以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降低现有僵尸企业的僵化程度;企业新产品数量对僵尸指数的影响作用最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投资效率越高的企业,其新产品数量抑制新僵尸企业形成的可能性越大;基于PSM模型的进一步验证表明,企业新产品数量和僵尸指数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影响度约为6%,企业研发可以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这一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璟怡  
邓小平理论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涉及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邓小平关于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的思想,对指导当前我国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梦军  冉戎  
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市场失范行为的治理新方式。在"以利围权"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运用285个地级市信用监管数据,就信用监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治理成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组织制度理论,分别从认知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角度探讨社会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显著降低了企业腐败水平,相对不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对企业腐败行为并无显著抑制作用。企业对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及其他组织诚信行为认知越充分,越倾向于遵守诚信相关管理制度,抑制自身腐败行为;地区传统文化等规范压力越大,地区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馨  方睿孜  郑阳飞  
针对中国愈演愈烈的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以2004—2013年出现高管腐败案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外部治理约束的角度,探讨外部治理要素对高管腐败产生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债务约束能够对企业的高管腐败行为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期债务比例越高、债务规模越大,就越能有效地降低高管腐败事件的发生率;(2)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腐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来自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有效约束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3)目前中国经理人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来说表现失灵,未能对其高管腐败行为产生显著制约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竞争表现出良好的治理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发生高管腐败的可能性;(4)在制约高管腐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谨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与处置现有僵尸企业同等重要。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与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利用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最低工资标准对新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僵尸企业平均占比为13.92%;不同行业及不同所有制样本的僵尸企业占比存在明显差异;最低工资标准显著抑制了新僵尸企业的形成,且结果十分稳健。最低工资标准促使企业精简雇佣人员实现内部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率、利润率并降低企业负债率,从而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最低工资标准对异质企业新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不同影响,更大程度作用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此外,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利于对现有僵尸企业的妥善处置。政府应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处置僵尸企业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谨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与处置现有僵尸企业同等重要。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与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利用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最低工资标准对新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僵尸企业平均占比为13.92%;不同行业及不同所有制样本的僵尸企业占比存在明显差异;最低工资标准显著抑制了新僵尸企业的形成,且结果十分稳健。最低工资标准促使企业精简雇佣人员实现内部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丹  刘灿雷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政策冲击,系统地考察了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改制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的。其次,外部监管还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改制成效,充分释放体制变化所产生的效率能量,使改制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后,从行业层面来看,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主要作用在上游行业,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中下游行业。本文研究表明,外部监管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为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经济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外资自由化为例考察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的妥善处置,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外资管制放松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资自由化对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僵尸企业个数占比与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分别为12.02%与19.07%;外资管制放松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该政策效应通过提高僵尸企业复活率而非退出率来得以实现,并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快推进外资自由化进程,推动僵尸企业焕发活力,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来看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处于深度下滑状态,亏损企业增多,债务规模过大,利息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加大。由国资委牵头计划出台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并已向国务院汇报,内容将包括国有企业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明波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完成两个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本文提出了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挑战和传统管理思想在新时代中的不足 ,从而引入企业流程重组 (BPR)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并对BPR的实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程博  何艺海  殷俊明  王悦  
降本增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201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这一外生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检验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瘦身健体改革显著抑制国有企业成本粘性这一现象并不因企业层级、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程度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作用渠道检验发现,无论企业信息环境透明度和资产专用性情况如何,瘦身健体改革显著抑制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现象均依然存在,但在信息透明度低、资产专用性强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拓展了企业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而且有助于从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角度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