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7)
- 2023(11871)
- 2022(9761)
- 2021(9150)
- 2020(7869)
- 2019(18196)
- 2018(17957)
- 2017(34374)
- 2016(18500)
- 2015(20510)
- 2014(19915)
- 2013(19748)
- 2012(18120)
- 2011(16117)
- 2010(16201)
- 2009(15376)
- 2008(15519)
- 2007(13623)
- 2006(12162)
- 2005(11378)
- 学科
- 济(89552)
- 经济(89445)
- 业(82933)
- 企(75945)
- 企业(75945)
- 管理(70063)
- 方法(42668)
- 数学(34626)
- 数学方法(34470)
- 财(30504)
- 业经(29065)
- 农(26713)
- 中国(23203)
- 务(21638)
- 财务(21617)
- 财务管理(21592)
- 企业财务(20563)
- 制(20350)
- 农业(19063)
- 技术(17187)
- 贸(16865)
- 贸易(16855)
- 易(16476)
- 体(15950)
- 策(15552)
- 划(15114)
- 和(14698)
- 体制(14017)
- 理论(13350)
- 银(13235)
- 机构
- 学院(262243)
- 大学(260391)
- 济(127222)
- 经济(125448)
- 管理(110430)
- 理学(95024)
- 理学院(94235)
- 管理学(93414)
- 管理学院(92910)
- 研究(85618)
- 中国(72245)
- 财(60174)
- 京(54168)
- 财经(47440)
- 科学(44090)
- 经(43512)
- 所(41022)
- 经济学(40165)
- 中心(39234)
- 江(38657)
- 农(37759)
- 经济学院(36430)
- 研究所(36387)
- 财经大学(35173)
- 北京(34539)
- 商学(32127)
- 业大(31890)
- 商学院(31834)
- 经济管理(30546)
- 院(30303)
- 基金
- 项目(166724)
- 科学(136162)
- 研究(127584)
- 基金(127248)
- 家(108039)
- 国家(107116)
- 科学基金(95218)
- 社会(87366)
- 社会科(83182)
- 社会科学(83165)
- 基金项目(66340)
- 省(60832)
- 自然(57878)
- 教育(57451)
- 自然科(56682)
- 自然科学(56671)
- 自然科学基金(55810)
- 资助(51920)
- 划(50746)
- 编号(50075)
- 成果(40268)
- 部(39752)
- 国家社会(38204)
- 创(37852)
- 业(36616)
- 重点(36506)
- 教育部(35562)
- 发(35498)
- 制(34829)
- 人文(34782)
- 期刊
- 济(139758)
- 经济(139758)
- 研究(83257)
- 中国(50676)
- 财(50110)
- 管理(45791)
- 农(34522)
- 科学(32293)
- 学报(28742)
- 融(28712)
- 金融(28712)
- 财经(25215)
- 大学(24168)
- 技术(24137)
- 农业(23650)
- 经济研究(23463)
- 业经(22696)
- 学学(22637)
- 教育(22111)
- 经(21848)
- 问题(18390)
- 贸(16797)
- 技术经济(16394)
- 世界(16243)
- 业(16016)
- 国际(14438)
- 统计(13420)
- 现代(12979)
- 财会(12923)
- 商业(12730)
共检索到402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库,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现金持有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革为非国有企业后,其现金持有率显著上升。为了克服国有企业改革非自然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后外部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自身经营绩效的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储蓄动机,提高了企业的储蓄率。进一步,本文从不确定性视角出发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增大了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融资约束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非国有企业等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变化更敏感,储蓄率更高。本文的结论支持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融资影响的利润破坏效应,正是产品市场竞争的存在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增加,未来不确定性增大,企业才选择持有较高的储蓄率。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不确定性 企业储蓄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关键词:
企业迁移 异质性 工业企业 迁移决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勇
基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采用交易强度与交易持续时间双重维度刻画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关系。结果发现,客户关系主要通过弱化企业关系承诺动机、而非预防动机进而使其减持现金,尤其在非政府控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基于现金持有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显示,客户关系的存在弱化了企业现金的价值贡献,表明上述行为的合理性,揭示了客户关系的社会资本特性。
关键词:
客户关系 现金持有 预防动机 承诺动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勇
基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采用交易强度与交易持续时间双重维度刻画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关系。结果发现,客户关系主要通过弱化企业关系承诺动机、而非预防动机进而使其减持现金,尤其在非政府控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基于现金持有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显示,客户关系的存在弱化了企业现金的价值贡献,表明上述行为的合理性,揭示了客户关系的社会资本特性。
关键词:
客户关系 现金持有 预防动机 承诺动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负债水平、负债期限结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负债水平呈现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短期负债比例正相关,而与长期负债比例负相关,说明负债的期限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从负债来源看,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银行负债比例负相关,而与商业信用比例正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增加值率 倒U型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博文 张政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DID方法对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结论异质性及微观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国企混改样本平均处理效应为-6.4%,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采用三重差分法(DDD)检验了研究结论异质性特征,发现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在国企参股企业、清洁生产行业、低行业集中度水平和出口企业中更显著。微观机制方面,对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清洁化三条机制渠道进行了检验,发现能源效率提升是国企混改碳减排效应的最重要机制渠道,企业能源效率改善所带来的碳减排间接效应占碳减排总效应的62.96%;但国企混改未能通过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这一渠道显著促进碳减排;由于技术减排效应弱于能源回弹效应,国企混改也未能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促进碳减排。为此,应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国企混改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机制,重视国企混改绩效多重异质性特征,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升师
本文基于权衡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并再次剖析数字金融的“校正错配”功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2—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加速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并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这与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协同发展紧密相关。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对数字金融发展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再度证实了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传统金融“领域错配”“属性错配”与“区域错配”所具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释企业因融资约束及代理成本而增持现金的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数字金融发展方向,指导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欣泽 纪小乐 周灵灵
理论上,高铁开通能缩短企业商务谈判时间,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加快人员和资本等要素流动,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本文借助双重差分法,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2008-2012年"四纵四横"高铁开通站点数据匹配2006-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企业资源再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上,高铁开通促进了资本要素流动,优化了资本要素在企业间的配置状况,进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高铁开通对企业产品市场扭曲没有显著作用。而且,高铁开通对企业资本要素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一是区位异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欣泽 纪小乐 周灵灵
理论上,高铁开通能缩短企业商务谈判时间,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加快人员和资本等要素流动,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本文借助双重差分法,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2008-2012年"四纵四横"高铁开通站点数据匹配2006-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企业资源再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上,高铁开通促进了资本要素流动,优化了资本要素在企业间的配置状况,进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高铁开通对企业产品市场扭曲没有显著作用。而且,高铁开通对企业资本要素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一是区位异质性,相较于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地区,高铁开通更加优化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市及其周边的企业资本要素配置;二是行业异质性,高铁开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资本要素配置优化作用更强;三是所有制异质性,高铁开通对非国有企业的资本要素配置优化作用更显著。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我们以企业所在地的平均坡度作为企业是否开通高铁的工具变量,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平行趋势检验等方式确保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刘志远
供应链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客户关系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理财政策加以应对。本文基于买方的视角,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了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供应商关系紧密程度的增加,企业将持有较多的现金,且主要基于关系承诺动机,而非预防动机。相比市场地位较高企业和政府控股企业,供应商关系更能激发市场地位较低企业和非政府控股企业的关系承诺动机进而使其持有更多的现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