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1)
2023(6530)
2022(5091)
2021(4635)
2020(4022)
2019(9078)
2018(9221)
2017(17365)
2016(9465)
2015(10242)
2014(10184)
2013(9971)
2012(8743)
2011(7420)
2010(7825)
2009(7768)
2008(8195)
2007(7232)
2006(6734)
2005(6496)
作者
(24833)
(20877)
(20845)
(19632)
(13503)
(9770)
(9377)
(7925)
(7851)
(7562)
(7086)
(7059)
(7002)
(6633)
(6587)
(6172)
(6149)
(5989)
(5934)
(5878)
(5246)
(5166)
(5048)
(4906)
(4770)
(4749)
(4639)
(4498)
(4129)
(3982)
学科
(67264)
(65625)
企业(65625)
管理(47950)
(44873)
经济(44801)
业经(23841)
(20934)
(17792)
方法(17521)
(17006)
财务(17002)
财务管理(16991)
企业财务(16083)
(14149)
技术(14106)
农业(13567)
(12072)
(12066)
企业经济(12013)
体制(11151)
(10949)
经营(10682)
数学(10476)
数学方法(10435)
理论(10126)
(10050)
技术管理(9715)
中国(9145)
决策(8473)
机构
学院(136699)
大学(128847)
(62623)
经济(61694)
管理(59975)
理学(50639)
理学院(50278)
管理学(49950)
管理学院(49677)
研究(39369)
中国(34789)
(32604)
(26571)
财经(24430)
(22880)
(22101)
(21787)
科学(20111)
(19089)
商学(18428)
商学院(18274)
经济学(17924)
中心(17781)
财经大学(17626)
(17323)
业大(17012)
经济管理(16801)
农业(16789)
北京(16776)
研究所(16496)
基金
项目(80203)
科学(65695)
研究(63731)
基金(58890)
(48739)
国家(48169)
科学基金(44357)
社会(42314)
社会科(40146)
社会科学(40135)
(33174)
基金项目(31174)
教育(28504)
自然(27025)
自然科(26443)
自然科学(26437)
(26403)
自然科学基金(26063)
编号(25840)
(25278)
资助(22878)
(21058)
成果(19857)
(18938)
创新(18550)
(17937)
(17739)
重点(17375)
国家社会(17372)
课题(17319)
期刊
(79270)
经济(79270)
研究(43893)
(30786)
管理(29083)
中国(28414)
(21772)
业经(16015)
技术(15046)
科学(15023)
(14983)
金融(14983)
农业(14754)
财经(13102)
教育(12942)
学报(12251)
经济研究(11837)
(11456)
大学(10889)
(10417)
学学(10395)
财会(9970)
技术经济(9850)
问题(9836)
现代(8474)
会计(8051)
世界(8022)
商业(7880)
经济管理(7809)
(7235)
共检索到21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在对国有企业的认识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诸如“功能错位论”、“产权低效论”、“与其私下里腐败不如出卖”等似是而非的观点。迫切需要明辨是非,防止国企改革发生变异,防止变成实际上消解国有企业和私有化的浪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严汉平  
本文提出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是对国有企业定位模糊不清以及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国有企业应定位于只承担“特殊职能”,“特殊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完全是企业,既具有企业的职能,还具有政府的职能,是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不应是经济指标,而是看“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国企改革的实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二是对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让它们更好地承担“特殊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及国企改革指数》课题组  文宗瑜  谭静  
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必须要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本轮国企改革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依据政策内涵设计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通过设定的评价维度、选取的各类各项各档指标以及确定的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分的定量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呼应,定性评价同时推出。在对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进行评价基础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企改革指数(简称财科院国企改革指数)。指数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指数基点为100点。通过每年计算出的改革指数,可以对2015-202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全  
战后,西方各国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自建立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管理模式,例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国家主导型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市场经济”,虽然总体上都是以自由市场为经济基础,但各有侧重,不拘一格。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华  
在宏观层面,培育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中观层面,提高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的有效性,在微观层面,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在辅助配套层面,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近年来,中国国企发展总体是不错的,如资产从2002年的8.9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2万亿元,净利润从2632亿元增加到2.47万亿元,上缴税收也从2927亿元增加到3.78万亿元。但是,国企改革尚在过程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自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承耀  
最近,国资委准备对6家中央所属大型国有企业的7个高级岗位向全球公开招聘,这是国资委成立以来所作出的一项震惊中外的举措,也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对此,我们可以从事件的背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沿革以及国际间的比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鲁桐  
《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于2005年推出,在2015年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强调国家所有权的合理性,重申国家作为所有者应遵循的原则,倡导国有企业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和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国有企业应实施更高标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要求,董事会应承担受托责任。《指引》对中国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透明度、问责机制和国家有效行使所有权等方面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德禄  
本文通过国外高技术大公司内部创业和中国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的探索实践和对国有企业建立孵化器的相关理论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孵化器这个模式,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制度创新,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孵化器是国有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朝阳  
本文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政府面临这些问题的最优对策。本文认为,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的出现,是政府主动追求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的结果;而政府愿意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则是因为这些企业不能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收益。因此,我国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调整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和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基于此视角,我们可以对一边是"国退民进"另一边却是"国进民退"、一边是市场化改革另一边是央企垄断地位不断强化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国企改革现象给出一个统一而且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并对我国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明波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完成两个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本文提出了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挑战和传统管理思想在新时代中的不足 ,从而引入企业流程重组 (BPR)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并对BPR的实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华民  
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改革既不能单方面要求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又不能仅以国有资产增值为目标片面强调政企分开,而必须从国有企业性质、职能出发,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不同的国有企业各司其职。针对经营性国有企业,以建立国有资产的新的经营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政企分开,政资分离,明确所有权主体,加强所有者责任,完善企业治理机构,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申英  丁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晓婷  
"创新驱动战略"和"激励约束机制"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上市国有企业数据,探究了企业创新和相对绩效评价(RPE)之间的关系,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得益于我国薪酬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RPE在上市国有企业的薪酬合同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由于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效应,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时,企业高管可能会出于自利动机而减少RPE的使用。对此,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