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3)
2023(8215)
2022(6658)
2021(6145)
2020(5211)
2019(11628)
2018(11639)
2017(21385)
2016(11843)
2015(12718)
2014(12298)
2013(12054)
2012(10750)
2011(9518)
2010(9807)
2009(9779)
2008(10172)
2007(9135)
2006(8576)
2005(7950)
作者
(33427)
(27879)
(27729)
(26222)
(17893)
(13223)
(12464)
(10663)
(10627)
(10070)
(9509)
(9428)
(9394)
(9079)
(8981)
(8481)
(8325)
(8230)
(8062)
(7989)
(6961)
(6915)
(6756)
(6523)
(6473)
(6344)
(6178)
(6120)
(5681)
(5617)
学科
(69904)
企业(69904)
(63994)
管理(55881)
(46375)
经济(46283)
(22926)
业经(20024)
方法(19309)
(17687)
财务(17683)
财务管理(17663)
企业财务(16779)
技术(16202)
(15165)
理论(12843)
技术管理(12171)
(12090)
企业经济(12070)
中国(11665)
数学(11584)
(11494)
数学方法(11440)
(11434)
(11344)
体制(10974)
经营(10545)
决策(8731)
计划(8314)
(8154)
机构
学院(164408)
大学(162465)
(68684)
经济(67374)
管理(66580)
理学(55869)
研究(55645)
理学院(55312)
管理学(54628)
管理学院(54293)
中国(44710)
(36769)
(35105)
科学(32075)
(28375)
(28200)
财经(27279)
研究所(25152)
(24632)
中心(24298)
(23803)
北京(22474)
(21383)
业大(21302)
(20620)
经济学(20401)
商学(20134)
财经大学(20025)
商学院(19959)
(18765)
基金
项目(100899)
科学(80967)
研究(74282)
基金(73757)
(64770)
国家(64103)
科学基金(56179)
社会(48037)
社会科(45465)
社会科学(45450)
(40369)
基金项目(38048)
自然(36570)
自然科(35791)
自然科学(35775)
自然科学基金(35235)
教育(34151)
(33465)
资助(29446)
编号(28687)
(25657)
(24262)
创新(23974)
成果(23722)
重点(22921)
(22054)
(21273)
课题(20657)
(20566)
国家社会(20014)
期刊
(84508)
经济(84508)
研究(53385)
中国(38946)
(34555)
管理(34462)
学报(23730)
科学(23654)
教育(20470)
(20210)
大学(18524)
(17265)
金融(17265)
学学(17241)
技术(16823)
财经(14910)
业经(13406)
经济研究(13360)
(13024)
农业(12692)
技术经济(10445)
财会(10395)
会计(9653)
问题(9616)
(9208)
经济管理(8813)
科技(8749)
现代(8692)
(8437)
国际(7659)
共检索到268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乐尧  邢良忠  
国企改革:需要新的概念和思路●朱乐尧邢良忠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但是,怎么改?改什么?不少人觉得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措施的落实。然而在笔者看来,迄今为止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只是表现为一种意识的急剧增长,一种由危机四伏的前途所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予捷  
构建企业集团既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所必须。为此 ,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具体措施是 :一要注意四个结合 ,即行政手段与企业自主自愿 ,有效资产重组与调整与调整产业结构、成本扩张与实施优势互补以及规模经营与转换机制的结合。二要抓好两个关键 ,即规范和完善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与切实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三要加快股份制改造 ;搞好国际化经营 ;突出主业 ,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精干主体 ,分离辅助 ,精简富余人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戚聿东  
国有企业泛行政化,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深层障碍之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去行政化"。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泛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包括企业及其企业家的行政级别化、"商而优则仕"现象、"旋转门"现象、企业间"高管对调"现象、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和严重的行政性垄断等。建议尽快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真正落实政企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改革,强化企业自主权,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行政性垄断,不断弱化"官本位"观念,形成创富文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贤淑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就是要尽快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政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这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通过构筑企业利益共同体 ,通过借鉴国内外做法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才能真正理顺上述三者关系 ,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而实现扭亏增盈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国企改革需要思想再解放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醒民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做标准,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了崭新的思路与正确的决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它既高度重视国有制,又不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磊  
长期以来,关于国企改革方向的思路主要围绕理念和能力展开。但是,理念导向的第一种思路经历了"去理念化"转向,能力导向的第二种思路则有抽象化之嫌;同时,两种思路鲜有交集。这样的思考格局抑制了国企在组织形态方面进行创新的空间,阻碍了国企发挥制度示范者的作用。将理念导向的第一种思路"再理念化"并将国企改革的国别和时代背景导入能力导向的第二种思路之后,我们发现,在调整后的两种思路的交集之中,存在兼顾理念与能力的第三种国企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从意见确定的目标来看,决心是非常大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价格改革就在着手进行,每次价格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引起震荡。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总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玲玲  
2000年我国即将加入WTO,深化国企改革应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依法监管国有资产以及国企改管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上有大的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刘培林  
本文阐明了自生能力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 ,改革之前为了实行技术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 ,由此内生决定了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并内生决定了改革以来的“软预算约束”的形成。基于理论分析 ,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傅育宁  
公正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两个基本目标,国有企业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被赋予的经营目标混合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目标,涵盖了公正与效率两个方面,从而造成了短期博弈、预算软约束、激励不兼容等种种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及加入WTO,使得我国国企的目标清晰化和单一化成为可能并显得必要。而将效率作为国企清晰和单一的目标这一改革思路的确立,相信可以为国企改革开拓出许多新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玉良  
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和“重中之重”。但经过20年来的多次改革,国企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面临着改革滞后和发展滞后的双重困境。对于国企问题“症结所在” 的认识,如同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认识一样,也是随着思想解放、改革深化的历程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和政策上的成果,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但从两年来国企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确实还存在着一个对《决定》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少华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 ,存在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 ,即产权改革主线论和外部环境改革主线论 ,本文旨在对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和各自存在的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整合 ,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形成共识。本文认为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权改革的重要性 ,但不能把产权改革等同于私有化 ,我国的产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有层次的 ,一切有利于提高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统一程度的改革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产权改革。同时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仅有产权改革是不够的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同样重要。不能把产权神化 ,也不能把市场机制神化 ,任何绝对化的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