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1)
2023(9845)
2022(8204)
2021(7330)
2020(6275)
2019(13952)
2018(13867)
2017(26613)
2016(14589)
2015(16415)
2014(16720)
2013(16442)
2012(15026)
2011(13267)
2010(13644)
2009(13439)
2008(14083)
2007(12873)
2006(11602)
2005(10890)
作者
(41830)
(35271)
(34908)
(33363)
(22446)
(16728)
(15985)
(13518)
(13224)
(12888)
(11909)
(11862)
(11561)
(11229)
(11099)
(10563)
(10472)
(10357)
(10237)
(9975)
(8867)
(8557)
(8498)
(8061)
(7989)
(7978)
(7807)
(7734)
(6956)
(6929)
学科
(76969)
企业(76969)
(74913)
管理(69897)
(65354)
经济(65223)
方法(29756)
(27909)
业经(22345)
数学(21565)
数学方法(21332)
(21016)
财务(20988)
财务管理(20962)
企业财务(19928)
(18850)
中国(15430)
技术(15253)
(14002)
(13950)
(13623)
理论(13571)
(13160)
(12834)
企业经济(12346)
体制(12313)
经营(11685)
(11569)
贸易(11561)
(11299)
机构
学院(220009)
大学(219288)
(93529)
经济(91668)
管理(89828)
理学(76745)
理学院(76008)
管理学(74881)
管理学院(74474)
研究(66005)
中国(54178)
(49789)
(45134)
财经(38654)
科学(36716)
(35085)
(34852)
(32491)
中心(30465)
经济学(28955)
财经大学(28512)
研究所(28435)
北京(28170)
(27480)
业大(27268)
(27100)
商学(26378)
商学院(26132)
经济学院(25970)
(24710)
基金
项目(136025)
科学(109924)
基金(102195)
研究(100542)
(86652)
国家(85824)
科学基金(76647)
社会(67591)
社会科(64081)
社会科学(64065)
基金项目(53499)
(52523)
自然(48730)
自然科(47735)
自然科学(47722)
自然科学基金(46947)
教育(46576)
(43121)
资助(41845)
编号(39396)
成果(32750)
(31679)
(30956)
(30030)
重点(29741)
国家社会(28088)
创新(28010)
教育部(27685)
(27622)
人文(27175)
期刊
(110396)
经济(110396)
研究(65496)
中国(46774)
(44861)
管理(41462)
学报(29440)
科学(29392)
(24987)
大学(23834)
学学(22662)
(21418)
金融(21418)
财经(20916)
技术(20587)
教育(19987)
(18046)
业经(17115)
经济研究(16609)
农业(15854)
问题(13722)
财会(13308)
技术经济(12758)
会计(12238)
(12015)
现代(11095)
国际(10706)
经济管理(10417)
理论(10270)
统计(10204)
共检索到342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沈建峰  
德国法中存在着私人自治、集体自治手段以及国家强制等三种不同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这种多元协调机制体现了不同层级的利益代表对劳动关系协调的参与。上述不同协调机制之间的关系在于,劳动合同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劳动合同受国家立法控制;团体协议和工厂协议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直接并且强制的规范效力;集体协议在功能上对国家强制具有优先地位,在效力上对国家强制具有劣后地位;团体协议和工厂协议这两个不同的集体合同机制存在着功能、取向、对象与效力的区分;雇主指挥权是效力最低的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德国以集体合同为核心的劳动关系协调体制因工会入会率下降和资本全球流动带来的工会谈判能力下降而面临新挑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永波  和文超  李霞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时期下,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日趋显性化和复杂化。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基于主体视角,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探究,分析其运作特点和劣势所在。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点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和协调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良智  周挺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尤为重要。依据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劳动关系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股东、员工、政府、消费者、社区等四类,鉴此,需要加强企业劳动关系核心圈利益协调,发挥政府规制企业劳动关系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作用,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纪雯雯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政府三方协调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两种主要模式。大众创业强调以网络为依托,"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一方面就创业本身而言,劳资双方力量在创业过程中深度融合,创业者同时具有"劳资"双重身份;另一方面就创业带动就业而言,创业企业创造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带来多样的就业岗位和灵活的合作契约,这些均对传统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形成挑战。本文在分析创业企业劳动关系构成要素特征基础上,厘清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下,创业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困境,最后从完善法律体系、政府分类治理,以及企业规范用工三个方面着眼,提出困境转化的策略原则和协调实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炳炎  李期坚  张培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禹  
随着劳动关系的调整 ,由裁员、跳槽、社保、劳保、补偿金引发劳动关系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劳动争议总量持续攀升。由于当前劳动关系出现的新特点 ,使得在劳动关系中产生不稳定因素突出 ,劳动关系主体力量平衡难以维系 ,劳动关系协调乏术 ,企业对劳动关系的粗放管理的诸多问题。推行集体协商制度 ,完善争议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劳动规章 ,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作用 ,加大探索三方协调机制的力度 ,对防范和控制劳动争议具有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文静  王文珍  
本文在总结归纳劳动关系发展普遍规律、分析梳理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协调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应采用协商共赢模式,并对协商共赢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党的“十六大”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政府还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精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能否适当地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改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劳动仲裁和法院受理并审结(裁结)的因企业改制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主要特点是明显的弱势群体性、较强的利益追索迫切性、突出的社会矛盾性和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等,从而使该类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关系调整面临艰巨的任务。针对目前这一劳动法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充分发挥审判、仲裁职能作用,切实保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尽管大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还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本文针对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现状,剖析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际林  
为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效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作用,河北省衡水市人社局、总工会、企业家协会和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制定了《衡水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市三方会议由政府方牵头,设主席、副主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担任主席,其他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主席。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剑  
香港地区劳动关系协调管理不仅重视法律政策、政府管理等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而且注重案件处理、纠纷化解等微观层面的有效运行,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并在多年的发展中根据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予以不断调整和改进,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模式。以"和"为基,法律政策体系完备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反映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政府也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