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3)
2023(13244)
2022(11203)
2021(10495)
2020(8838)
2019(20365)
2018(19877)
2017(38975)
2016(20740)
2015(23123)
2014(22931)
2013(22867)
2012(20644)
2011(18308)
2010(18391)
2009(17455)
2008(16485)
2007(14401)
2006(12705)
2005(11314)
作者
(58963)
(48381)
(48354)
(45813)
(30914)
(23146)
(22032)
(18945)
(18578)
(17309)
(16742)
(16256)
(15539)
(15185)
(15015)
(14804)
(14422)
(14282)
(13950)
(13792)
(11948)
(11892)
(11661)
(10973)
(10954)
(10830)
(10826)
(10719)
(9639)
(9545)
学科
(83881)
经济(83775)
(83295)
(83074)
企业(83074)
管理(76209)
方法(40375)
数学(31298)
数学方法(30990)
(29409)
业经(27316)
(26701)
金融(26700)
中国(24930)
(24695)
银行(24662)
(23826)
(23055)
财务(22994)
财务管理(22972)
企业财务(21856)
(19638)
(18385)
理论(18105)
技术(17658)
(16808)
地方(16363)
(15126)
(14999)
(14453)
机构
学院(292066)
大学(290496)
管理(123815)
(117031)
经济(114507)
理学(106827)
理学院(105779)
管理学(104301)
管理学院(103772)
研究(89470)
中国(74457)
(61086)
(56318)
科学(53620)
财经(45495)
(43412)
中心(42600)
(42067)
(41230)
业大(40720)
(40141)
研究所(39405)
北京(38534)
(34966)
经济学(34796)
(34609)
师范(34296)
商学(34070)
财经大学(33989)
商学院(33716)
基金
项目(197788)
科学(156505)
研究(146333)
基金(144664)
(124258)
国家(123114)
科学基金(108026)
社会(92500)
社会科(87823)
社会科学(87799)
(77554)
基金项目(77467)
自然(70557)
自然科(68969)
自然科学(68951)
自然科学基金(67753)
教育(66157)
(64137)
编号(59949)
资助(59463)
成果(47564)
重点(43280)
(43254)
(42984)
(41183)
创新(39886)
课题(39883)
项目编号(38588)
科研(37757)
教育部(37718)
期刊
(127342)
经济(127342)
研究(84942)
中国(51299)
管理(49735)
(46363)
学报(41674)
科学(39810)
(37534)
金融(37534)
(35070)
大学(32087)
学学(30409)
教育(27508)
技术(26182)
农业(23811)
财经(22677)
业经(21018)
经济研究(19520)
(19269)
技术经济(15820)
理论(15644)
问题(15599)
财会(14821)
现代(14533)
实践(14275)
(14275)
科技(13830)
图书(13774)
(13448)
共检索到42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悦  
本文通过回顾2017年末至2020年末这三年间国企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分析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国企在去杠杆过程中使用的金融工具,并提出相应的去杠杆建议,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蓼筠  
2008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快速增加。企业的高杠杆率,为金融风险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去杠杆化刻不容缓。通过依托河南省73家上市公司数据,结合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资金的现状及影响"去杠杆"的主要因素,并寻求"去杠杆"的有效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芦雅婷  刘春玲  
积极稳妥地对非金融企业实施去杠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但非金融企业客观存在的表外融资行为利用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缺口",隐藏负债,无形中抬高了杠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宏观经济调控及政策制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准则制定机构应不断弥补企业会计准则的"缺口",使得表外融资表内化并加大其信息披露力度;监管部门应疏导非金融企业表外融资行为,同时,明确表外融资的监管权力并加大处罚力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王可心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杠杆率下降0.44个百分点。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在降低企业整体杠杆率的同时会增加企业债务期限。进一步地,这一关系会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呈现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一国(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越低、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监管质量越好、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越显著;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创新型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那些高杠杆、大规摸、低盈利、股权集中度较低以及政企关联较弱的企业,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增强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更显著。为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去杠杆,金融层面需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确保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均衡合理,同时宏观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强监管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微观上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丽艳  吕海文  肖翔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以来,去杠杆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学者们也基于实践,就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缺乏系统的综述。因此,以截至2021年4月1日发表在我国核心期刊上的161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探寻和总结我国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璨  梁洪基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至今,我国已经过近三年的去杠杆调控,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杠杆结构不断优化,去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阶段主要以加强金融监管为主,严控国有企业加杠杆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为辅,多措并举,效果较为显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数据,2017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248.9%,较2016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哲伟  王蕾  
相比于西方,中国并购市场起步较晚,整体并购市场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起步阶段,因为地方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财产过渡,依靠行政权力干预和管理权限的变更,因此这一时期的并购行为主要以国企为主。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并购发展的粗放阶段,这十多年中并购类型逐渐丰富,运用的金融工具手段也日益多元化,1997~2000年上市公司并购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商瑾  
杠杆率一般涉及居民、企业(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政府三个部门,其测度通常采用微观经济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比值。为了分析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选用负债/GDP指标、负债/资产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杠杆率。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增速迅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杠杆率为25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斌彬  何德旭  张晓燕  
金融科技已然成为当前金融的新兴业态,对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否驱动企业进行去杠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地抑制企业的杠杆率水平,这种抑制作用能够维持较长的一个时间。金融科技对于那些高杠杆企业而言,有着更好的去杠杆效果。进一步地,金融科技能够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财务费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稳定程度的渠道机制来实现杠杆率水平的降低,由此打开了"金融科技—企业杠杆率"之间的机制黑箱。最后,发现当前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政策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化改进空间,过强的监管不利于金融科技去杠杆效应的释放,这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的政策设计。本项研究的核心结论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合理引导金融科技发展,建构适宜的金融监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