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8)
2023(8245)
2022(6697)
2021(6017)
2020(5095)
2019(11063)
2018(10573)
2017(20191)
2016(10928)
2015(11605)
2014(11306)
2013(11288)
2012(10000)
2011(8636)
2010(8455)
2009(8152)
2008(8572)
2007(7594)
2006(6626)
2005(6108)
作者
(33053)
(27567)
(27319)
(25621)
(17545)
(13360)
(12239)
(10674)
(10346)
(9651)
(9298)
(9169)
(8795)
(8669)
(8568)
(8358)
(8312)
(8216)
(8075)
(7864)
(7036)
(6697)
(6354)
(6183)
(6123)
(6106)
(6090)
(6038)
(5472)
(5356)
学科
(70384)
企业(70384)
(65996)
管理(54691)
(47028)
经济(46952)
方法(24624)
(23043)
业经(19732)
(19404)
财务(19402)
财务管理(19388)
企业财务(18510)
数学(17437)
数学方法(17364)
技术(13382)
企业经济(11844)
(11397)
技术管理(10353)
经营(10351)
(10307)
(10120)
(9980)
(9667)
贸易(9664)
(9500)
理论(9473)
决策(8596)
(8577)
中国(8443)
机构
学院(162733)
大学(159466)
管理(70880)
(69687)
经济(68670)
理学(61764)
理学院(61223)
管理学(60595)
管理学院(60304)
研究(46615)
中国(38373)
(34640)
(31649)
科学(28132)
财经(27967)
(27079)
(25470)
业大(25336)
(23971)
(23379)
商学(22040)
商学院(21861)
农业(21660)
中心(21530)
经济学(21148)
研究所(21140)
财经大学(20901)
经济学院(19367)
经济管理(19122)
北京(19107)
基金
项目(109364)
科学(88012)
基金(83806)
(74413)
国家(73700)
研究(73650)
科学基金(65128)
社会(50725)
社会科(48339)
社会科学(48320)
基金项目(45116)
自然(44639)
自然科(43717)
自然科学(43700)
自然科学基金(43057)
(42585)
(35416)
资助(33177)
教育(32672)
编号(26814)
(26505)
(25233)
重点(24049)
(23895)
创新(23457)
科研(21646)
(21561)
国家社会(21540)
计划(20842)
教育部(20803)
期刊
(73145)
经济(73145)
研究(41025)
(32271)
管理(30981)
学报(26985)
中国(25471)
科学(25212)
(21685)
大学(20071)
学学(19802)
(15505)
金融(15505)
财经(14906)
农业(13938)
技术(13476)
(12716)
业经(12669)
经济研究(12240)
财会(11064)
技术经济(10250)
(9697)
问题(9162)
商业(9032)
会计(8514)
(8220)
现代(8180)
(7829)
科技(7719)
经济管理(7670)
共检索到229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玉博  余来冬  王宇斯  
中国债券市场尚处在培育期,然而,多年保持的债券违约"零纪录"在两年前被打破。2014年3月,民营企业超日太阳能未能支付一笔到期利息,成为国内公司债券市场违约的第一个案例。而2015年4月,电力设备制造商保定天威因未能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个国企债券违约案例。2016年,国内债券市场连续发生多起债券违约案例,并一度造成债券价格的大幅回调。截至2016年6月,国内债券市场实质性债券违约已有18例,涉及债券24只,其中仅3月份以来就有11例,涉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晓农  彭诗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班若愚   张雨洁  
在当前债券违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中,使用债券属性和债券主体财务数据,以此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是较为主流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尝试引入了债券主体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并运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构建了预测模型,用以预测中国信用债券违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数据可以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其中社会融资规模、政府财力、政府负债率和区域失业率等关键指标对预测债券违约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思阳  王明吉  
自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陆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2016年更有多家大型企业连续爆出违约,涉及数额巨大,在整个债券市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此次债券违约不同于以往的违约事件,国民经济处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违约涉及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加上我国债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刚兑已经被打破。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出现债券违约的原因,并对以往解决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思阳  王明吉  
自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陆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2016年更有多家大型企业连续爆出违约,涉及数额巨大,在整个债券市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此次债券违约不同于以往的违约事件,国民经济处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违约涉及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加上我国债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刚兑已经被打破。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出现债券违约的原因,并对以往解决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殷越  
“唤醒效应”指危机事件可能会形成一种外部刺激,“唤醒”投资者获取之前忽视的信息,并对相似的风险因子重新评估,导致个别事件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本文利用超预期的AAA高评级国企债券永煤违约事件,验证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能够通过“唤醒效应”这一渠道进行传染,研究了“唤醒效应”传染引发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下降的程度、表现形式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此次违约事件“唤醒”并显著降低了AAA主体评级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除了传统信用分析维度,在ESG维度上,“唤醒效应”也显著降低了同为非ESG类型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唤醒效应”对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的降低作用与地方财政和地方信用状况紧密联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国企债券隐性担保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唤醒效应”传染理论,不仅扩展了“唤醒效应”的研究应用范围,而且充实了隐性担保文献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唤醒效应”传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伟  梁晨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琨  孟华泽  杨小舟  
以2018年后债券违约数量和规模攀升为起点,收集典型债券违约公司的案例资料,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对选取的资料按照三个程序化步骤进行整合编码。结果显示:经济环境、监管机制、企业自身能力以及管理与道德是影响企业债券违约的四大重要因素;根据共性因子进行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得出企业自身能力中的偿债能力是核心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海杰  陈运佳  
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的信用债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券违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信用债违约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上述效应在风险承担能力弱的发行主体中以及外部融资市场不发达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公司外部融资能力和经营业绩均显著下降,从而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增加。本文从宏观外部环境的角度出发,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债券违约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投资者理解近年来愈发频繁的债券违约现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景淇  郭凯  蔺学如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继德  翟颖  
光伏行业供求失衡,产能过剩,成为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本文介绍了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违约全过程,对其因偿债能力不足,年收入下降、盈利能力差,盲目扩建、大肆海外投资,应收账款问题突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违约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从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应在事前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设立债券融资预算和偿债基金制度,事中自助协商修改债务条件、发挥企业债券担保机制的作用、建立企业债券保险制度,事后开发新市场区域、创新业务模式、开发新应用产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海芳  刘天铭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中国发债上市公司在流动性冲击下的企业现金持有、流动性工具选择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流动性冲击下,债务依赖度高的企业会增持现金进行流动性管理而非利用银行授信;国企和公司治理能力强的企业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会增持现金;企业在面临流动性管理时会考虑自身抵押贷款能力而非破产风险。企业在流动性困境中应增强对现金流的管理,提升资产抵押和公司治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实行抵押资产多元化,充分发挥银行授信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