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5)
- 2023(8682)
- 2022(7047)
- 2021(6327)
- 2020(5309)
- 2019(11932)
- 2018(11646)
- 2017(22126)
- 2016(11947)
- 2015(13324)
- 2014(13599)
- 2013(13355)
- 2012(11917)
- 2011(10682)
- 2010(10952)
- 2009(10930)
- 2008(11416)
- 2007(10357)
- 2006(9349)
- 2005(8879)
- 学科
- 企(73961)
- 企业(73961)
- 业(68641)
- 管理(63450)
- 济(52134)
- 经济(52009)
- 财(26035)
- 方法(23066)
- 业经(21372)
- 务(20233)
- 财务(20213)
- 财务管理(20194)
- 企业财务(19225)
- 制(17018)
- 数学(14711)
- 数学方法(14553)
- 技术(14140)
- 理论(13600)
- 划(13020)
- 体(12871)
- 企业经济(12466)
- 和(12379)
- 策(11751)
- 体制(11565)
- 经营(11147)
- 中国(11038)
- 技术管理(10634)
- 决策(9308)
- 计划(8907)
- 农(8869)
- 机构
- 学院(183670)
- 大学(182555)
- 济(79103)
- 经济(77585)
- 管理(77508)
- 理学(66127)
- 理学院(65510)
- 管理学(64848)
- 管理学院(64478)
- 研究(53210)
- 中国(44136)
- 财(43981)
- 京(37378)
- 财经(33829)
- 经(30454)
- 江(29095)
- 科学(28039)
- 所(25224)
- 财经大学(24987)
- 经济学(24672)
- 中心(24145)
- 商学(23479)
- 北京(23318)
- 商学院(23273)
- 州(22386)
- 经济学院(22020)
- 研究所(21987)
- 业大(20688)
- 范(19823)
- 师范(19655)
- 基金
- 项目(112716)
- 科学(91984)
- 基金(85383)
- 研究(85050)
- 家(71993)
- 国家(71320)
- 科学基金(64307)
- 社会(57880)
- 社会科(54865)
- 社会科学(54851)
- 基金项目(44654)
- 省(43100)
- 自然(40335)
- 自然科(39450)
- 自然科学(39438)
- 教育(39158)
- 自然科学基金(38834)
- 划(35354)
- 资助(34035)
- 编号(33353)
- 制(28367)
- 成果(27608)
- 部(25918)
- 创(25563)
- 重点(24838)
- 业(24439)
- 国家社会(24281)
- 创新(23734)
- 教育部(23507)
- 人文(23167)
共检索到282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炳辉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主要源于理论假设错误所导致的政府、市场和企业功能紊乱,从而在制度安排上混淆了产权、所有权和所有制的经济功能;特别是基于错误理论假设的刚性一元化意识形态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改变理论假设前提,重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在制度安排上确立国有产权的各类交易主体及其所有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去除僵化的模式,这三大方面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企人 理论假设 制度安排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包春静
就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而言,现在商业银行的制度监督体系都围绕着查漏补漏这一个思维定式。从另一视角探析制度监督体系,应该说另有他途。制度不可能堵住所有的漏洞,要进行体系外补救。从长远来看制度执行要从观念和文化着手。应该设立观念锻造中心、不良倾向监控信息中心和资金流向敏感路途报警系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小平 范锡文
国企治理文化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软性"制度安排,它是为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而设计的,所有者价值意识是它的核心价值理念。EVA作为一种追求所有者财富的价值理念,它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企治理目标是一致的,它对国企治理文化的价值标准、基本思想、行为意识、任务指向具有重要影响。在提升国企治理水平的实践中,将EVA理念引入国企治理文化并思考其建设思路,应成为国企治理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治理文化 EVA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在研究型大学中,学院人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气质的群体,它反映了大学内部学术活动的特征和以学术为志业的人们的职业习性。也正是这种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制度安排中所存在的相对松散的倾向,以及对学者们带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取向的宽容,没有对这种倾向的容忍,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院人 精神气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成元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种内在的经济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原本属性规定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精髓使之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并为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安排奠定了基础和基本框架。“经济人”假定对科学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规范社会分工与经济社会秩序同样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人 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秩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凌 李贵龙 李艳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家行为约束存在约束主体与客体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与外部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缺陷。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对企业家行为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的制度安排,可以规范企业家行为,改善对企业家行为约束的现状。
关键词:
企业家 企业家行为 约束机制 制度安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七根
近年来,国企高管的高薪一直是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国企高管薪酬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背后值得深入探讨的是:对薪酬的争议是在金融危机这一特定背景下,人们的道德与公平诉求,还是薪酬机制出现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公司高管的薪酬基本是按照委托代理的激励兼容理论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芸达 张洪艳
财务决策权是企业权力安排中一项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财务决策权的安排取决于对企业资源的拥有程度。在我国,财务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以内部人为主的董事会。国外的经验表明,无论谁具有财务决策权,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是保证正确行使财务决策权的关键。但是,我国较为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决定了当前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制度安排无法发挥监督和制约内部控制人的作用。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为了增强对企业财务决策权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
财务决策权 资源 董事会 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褚仁凤
本文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公司治理成为必要。理论上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要有对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实践中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等结构安排,包括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任命、授权,以及恰当的股权结构安排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雪松 孔东民
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化国企内部人行为的代理模型,引入政府强制征收红利因素,考察了最优分红比例和红利征收处置问题。分析表明,政府收入与分红比例呈现倒U型关系:在红利支付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之后,继续提高分红比例会降低政府红利收入。本文强调了国企分红机制安排的重要性,其一,红利征收部门要有激励和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以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避免国企出现无红可分局面;其二,处置红利收入时防止国企利润在国有经济部门内部低效循环,尽量将其导出国企部门,以降低国企争夺红利引致的搭便车激励和寻租行为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红利支付 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莹 李友根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问题由来已久,在近年尤为突出。在经济界纷纷运用会计分析等数学方法来解决薪酬问题的时候,本文试图从法律上来构建国企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制度,希望对解决国有企业的用人、留人问题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营者 薪酬 激励 约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俊 黄阳华 沈云昌
本文在对校企合作研发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校企合作研发的基本模式及其制度特征的经济学含义,并重点分析了校企共同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共同研发的最优合约安排是由企业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企业向大学提供一个固定支付加上与技术绩效挂钩的可变报酬(类似于版税);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一种次优的可能安排是大学和企业模拟企业间合作研发时采用的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但大学拥有收益权、而不具表决权的干股。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共同研究过程中,为有效地促进公共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争取必须配合其他的支付机制,如...
关键词:
校企合作研发 共同研发 激励合约
[期刊] 预测
[作者]
曹休宁 戴振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是一种共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效率是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制度为集群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影响集群企业合作的正式制度因素包括地方政府行为和行业协会,两者都属于第三方实施机制。非正式制度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隐性协调机制。非正式制度主要通过声誉机制、专用性投资和集体惩罚机制有效地防止了机会主义,促进集群企业合作。
关键词:
制度安排 产业集群 合作行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缪文卿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的建立依赖于企业所有权的有效安排,适当的所有权安排会对参与企业契约缔结的各产权主体产生激励效应。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下,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的建立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在国有企业积极推行业绩考核办法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企业及企业家的行为;在国资委和企业之间合理划分企业控制权;给予退位的企业家一定的人才资本产权后续补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申
当公司经营困难处于持续状态时,将面临着重组与破产两个难题。作者在分析债务重组、和解整顿、破产的优点与缺点之后,以经济发展和债权人保护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破产式重组。因为其包含着破产与重组两方面的特点,因此破产式重组的实施,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破产公司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而且能够给公司提供强有力的再生能力,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