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4)
- 2023(2223)
- 2022(1928)
- 2021(1767)
- 2020(1475)
- 2019(3229)
- 2018(2993)
- 2017(5451)
- 2016(3026)
- 2015(3229)
- 2014(3233)
- 2013(3193)
- 2012(2789)
- 2011(2590)
- 2010(2574)
- 2009(2453)
- 2008(2476)
- 2007(2183)
- 2006(2000)
- 2005(1788)
- 学科
- 济(9679)
- 经济(9675)
- 管理(8916)
- 业(8363)
- 企(7459)
- 企业(7459)
- 方法(4053)
- 数学(3523)
- 销(3521)
- 供销(3519)
- 数学方法(3418)
- 学(2924)
- 业经(2827)
- 农(2740)
- 贸(2642)
- 贸易(2640)
- 易(2597)
- 地方(2377)
- 中国(2303)
- 制(2138)
- 环境(1934)
- 理论(1879)
- 产业(1826)
- 财(1791)
- 农业(1705)
- 发(1552)
- 和(1502)
- 体(1458)
- 银(1375)
- 务(1374)
- 机构
- 学院(44935)
- 大学(44211)
- 研究(17565)
- 管理(14608)
- 济(14603)
- 经济(14260)
- 科学(13322)
- 理学(12411)
- 中国(12276)
- 理学院(12244)
- 管理学(11794)
- 管理学院(11717)
- 农(11228)
- 京(10313)
- 所(10311)
- 业大(10165)
- 研究所(9628)
- 农业(8836)
- 院(7247)
- 江(7134)
- 省(7099)
- 中心(7002)
- 北京(6605)
- 技术(6350)
- 林业(6314)
- 财(6255)
- 研究院(5984)
- 室(5914)
- 州(5882)
- 农业大学(5798)
共检索到6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华 武国芳 田昭鹏 张双保 任海青
【目的】正交胶合木是一种新型现代木结构材料。销类连接是现代木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形式,销槽承压强度是销连接设计的重要参数。研究国产日本落叶松正交胶合木(CLT)的销槽承压性能,旨在为CLT结构销类连接的本土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36组432个国产日本落叶松3层CLT试件进行半孔静力加载试验,分析CLT密度、销径、螺纹、胶缝和加载角度对CLT销槽承压强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评价美国NDS、加拿大CSA、Kennedy、Uibel和Blaβ(U&B)提出的4种计算方法对国产日本落叶松CLT宽面和窄面销槽承压强度预测的适用性。【结果】CLT的销槽承压强度与CLT密度呈正相关,与销径呈负相关,与螺纹没有明显关系。销垂直于CLT窄面时,加载角度0°的销槽承压强度是90°的3.06倍,胶缝处的销槽承压强度为两者的平均值。销垂直于CLT宽面时,加载角度0°的销槽承压强度明显大于加载角度90°的销槽承压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销垂直于CLT窄面,加载角度为0°(位置A)时,加拿大CSA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8.37%,加载角度为90°(位置D)时,U&B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8.56%(个别除外),两者均小于10%,吻合良好;销垂直于CLT宽面,4个模型在加载角度为0°(位置C)和90°(位置B)时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0%,本研究建立的CLT宽面销槽承压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31%和6.04%,两者均小于10%,吻合良好。【结论】密度、销径和加载角度等是影响CLT销槽承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国产日本落叶松CLT销槽承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可参照以下建议:销垂直于CLT窄面,加载角度为0°时,可选用CSA模型,加载角度为90°时可选用U&B模型;销垂直于CLT宽面,加载角度为0°或90°时,均可选用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龚迎春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木产品,由3层及以上锯材或结构复合板材垂直正交组坯,采用结构胶粘剂压制而成,主要用于木结构建筑的墙板、屋板、楼板。CLT在国外中高层木结构建筑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关于CLT研究处于初期阶段,缺少CLT产品力学性能的基础数据,在木结构建筑中的推广受到限制,研究利用人工林木材制备CLT的生产工艺、力学性能、力学模型,对CLT在建筑结构中应用,以及拓宽人工林用材,提高其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日本落叶松(Lar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佳乐 冯新 周先雁
落叶松胶合木是一种对其锯材进行加工形成的工程复合材,为研究其基本力学性能和工程适用性,对落叶松木材试件进行抗拉、抗压及抗弯等试验研究,分析了其破坏形态及机理,得到了落叶松胶合木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结果表明:落叶松胶合木抗压和抗弯试件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破坏3个阶段,表现为塑性破坏;抗拉试件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表现为脆性破坏。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合木结构相关设计标准,提出了落叶松胶合木设计建议值,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先雁 曾丹 曹磊 王智丰
为探讨落叶松胶合木柱顺纹受压性能,对两组不同尺寸的落叶松胶合木柱单轴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胶合木柱轴心受压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得到该批落叶松胶合木抗压弹性模量为14.01 GPa,抗压强度为45.98 MPa,比例极限强度为(0.55~0.70)σL,并给出了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及相关经验参数。
关键词:
落叶松胶合木 顺纹受压 本构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戴桂华 周先雁
为研究落叶松胶合木构件横纹受压性能,选取落叶松为原材料制作胶合木试件,测定落叶松胶合木试件密度、含水率,进行横纹受压性能试验,探讨其破坏模式,并计算横纹抗压强度与横纹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横纹受压破坏为塑性破坏;密度为0.64 g/cm3的落叶松胶合木构件横纹受压比例极限强度为60.78 MPa;试件含水率为11.3%与12%时的横纹抗压弹性模量分别为:254.8 MPa,245.0 MPa。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滋
随着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势所趋,具有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等特点的木结构建筑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其中源自北美的轻型木结构建筑以其轻质高强、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等优良特性被引入我国。然而,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主要用材严重依赖进口,缺少适宜的国产结构用木质材料。鉴于此,开发适用于轻型木结构用的国产规格材以及金属连接件成为木材加工行业研究的重点。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之一,具有力学性质好、耐腐耐寒、树干通直等特点,分布面积较广,蓄积量大,研发国产落叶松规格材在轻型木结构建筑中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锦 杨帆 梁承昊 陈怡豪
【目的】胶合木因其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在现代木结构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而结构在动荷载反复作用下的服役过程中,随着重复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其刚度和承载能力会发生逐渐增加的退化,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结构就会出现毫无征兆的脆性破坏,由此产生的灾害后果势必极其严重。由于刚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结构的损伤程度,且刚度测试简单易行,若能将其刚度退化规律与疲劳寿命相关联,则该规律可作为判定结构性能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方法】分别对落叶松胶合木试验梁在弹性和弹塑性范围内进行等幅疲劳试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试验梁刚度退化规律,再通过数据拟合建立其刚度退化与加载次数、应力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弹性加载范围内,试验梁的刚度变化与循环加载次数呈线性关系,而在弹塑性加载范围内则呈非线性关系。分别利用拟合出的公式对不同加载应力水平下胶合木梁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落叶松胶合木梁的刚度退化与疲劳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随着应力水平和应力幅值的增加,试验梁的强度和刚度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疲劳寿命的降低,当退化至一定程度时结构即发生疲劳破坏。通过建立基于刚度退化理论的胶合木梁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可为结构的疲劳损伤、性能退化及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成成 崔文山 董健 冯健 王骞春 姜韬 闫文文 张璐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日本落叶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q酶浓度五因素在四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PCR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模板DNA影响最大;筛选得到日本落叶松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为模板DNA浓度为120ng.20μL-1,dNTPs的浓度为0.1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Mg2+浓度为1.5mmol·L-1,Taq酶浓度为0.5U.20μL-1。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日本落叶松遗传多样...
关键词:
正交设计 SRAP-PCR 日本落叶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卢尧 谢文博 高子震 丁叶蔚 付海燕
【目的】探索正交胶合木(CLT)矩形截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为测试CLT梁层间剪切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胡克定律及梁的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计算3层、5层和7层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层间剪应力,给出CLT梁剪应力计算公式,比较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CLT梁层间正应力间断,但层间剪应力是连续的;对于CLT矩形截面梁,其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变化趋于均衡,不再遵循抛物线分布; CLT短跨距梁在三点弯曲加载中,依次发生垂直层滚动剪切破坏、层间剪切破坏和平行层弯曲破坏;短跨距梁三点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的最高峰值载荷为CLT发生层间剪切破坏载荷,其值稳定、易于读取;铁杉CLT梁层间剪切强度与其平行层弹性模量呈正相关。【结论】CLT梁层间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与CLT层数、平行层与垂直层弹性模量比值E_L/E_T(或E_L/E_R)有关; 3层、5层和7层CLT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均发生在梁截面中性轴上,其值分别为1.5倍截面平均剪应力的92.8%、86.7%和92.6%;短跨距梁三点弯曲法是一种有效测试CLT层间剪切强度的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香 顾继友
对落叶松木材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 (API)胶粘剂弦径面胶接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落叶松木材API胶粘剂弦径面胶接强度存在着差异 ,落叶松木材API胶粘剂径切板胶合强度试件的常态压缩剪切强度是弦切板的 1 4 1倍 ,而反复煮沸压缩剪切强度径切板的却比弦切板的低。落叶松木材本身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和剪切强度率的试验结果表明 :造成落叶松胶合强度试件弦径面常态压缩剪切强度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叶松木材本身弦径向的强度存在差异 ,木材径向的强度比弦向的大 ,文中对这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霞镇 钟永 任海青
选取试样尺寸、螺栓直径等因素对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进行分析,评价NDS/LRFD和Eurocode5中销槽承压设计公式对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预测的适用性,分析2个加载方向试样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试样尺寸在满足设计最小值的前提下,对销槽承压性能无显著影响,销槽承压强度值在104.40~169.77MPa范围内波动;2个加载方向的销槽承压强度从数值上看,随螺栓直径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NDS/LRFD和Eurocode5对重组竹销槽承压强度的预测值偏小;加载方向的不同对试样的破坏形式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贤淼 傅峰
以不锈钢纤维(SF)、黄铜纤维(CF)、超细镍粉(Ni)以及石墨粉(CP)为导电单元,采用纤维与粉末、不锈钢纤维与黄铜纤维混和方式,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混和导电单元制备3层结构的落叶松胶合板,研究导电单元不同施加量以及混和方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不锈钢纤维与石墨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5.62~21.14dB;不锈钢纤维与镍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0~21.14dB;黄铜纤维与石墨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10.53~28.76dB;黄铜纤维与镍粉混和时,电磁屏蔽效能从12.30~28.76dB;不锈钢纤维与黄铜纤维混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 周根苗 易烜 王盼琦 吕勇
【目的】为准确预估单木冠长,在再参数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为华北落叶松区域经营、生产、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及模型参考。【方法】以山西省五台山和庞泉沟地区116块样地2 745株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为例,建立单木冠长模型,从9个冠长-胸径候选模型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除胸径外还考虑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对冠长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构建冠长再参数化模型;最后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含混合效应的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单木冠长模型,选用3个常用异方差消除函数中最优者消除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9个候选模型尤以Logistic形式的冠长-胸径模型拟合精度最优,效果最好(R2=0.569 9,RMSE=3.812 7,MAE=3.022 3);其他6个林木、林分因子中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对冠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将显著性因子高径比(HDR)和公顷株数(N)纳入最优基础模型构建再参数化模型,模型确定系数(R2)从0.569 9提升到0.700 5,提升了22.9%,均方根误差(RMSE)从3.812 7降低至3.181 6,下降了16.6%,平均绝对误差(MAE)从3.022 3降低至2.410 7,下降了20.2%;在再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的单木冠长模型,引入样地水平作为随机效应因子作用在固定参数a上,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从0.700 5提升至0.813 6,提升了16.1%,均方根误差(RMSE)从3.181 6降低至2.512 0,下降了21.0%,平均绝对误差(MAE)从2.410 7降低至1.837 3,下降了23.8%;选用指数方差函数能够有效地消除模型异方差性,残差分布范围更小,分布更均匀。【结论】在再参数化基础上构建混合效应模型能更加准确地预估林木冠长,为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区域性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冠长 混合效应 单木 次生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以采穗圃中的采穗母株为研究对象,对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进行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测定,通过估算光合参数,比较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日本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合能力等与光合效率正相关的参数都较低,光强和CO2的利用范围也更窄,暗呼吸速率却更高,而羧化效率和光呼吸速率没有差别。与长白落叶松相比,尽管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的暗呼吸速率较低,但其表观量子效率更低,CO2补偿点更高,而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没有差别。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与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相比,光呼吸速率和CO2补偿点稍高,羧化效率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