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0)
2023(5983)
2022(4424)
2021(4021)
2020(3369)
2019(7083)
2018(7447)
2017(13540)
2016(7863)
2015(9005)
2014(9124)
2013(8482)
2012(7834)
2011(6650)
2010(6888)
2009(6462)
2008(6828)
2007(6414)
2006(5797)
2005(5466)
作者
(24711)
(20533)
(20430)
(19727)
(13205)
(10020)
(9444)
(8084)
(8049)
(7417)
(7155)
(7086)
(6786)
(6621)
(6509)
(6472)
(6256)
(6244)
(6076)
(6046)
(5401)
(5149)
(5098)
(4846)
(4706)
(4636)
(4624)
(4566)
(4266)
(4251)
学科
(28585)
经济(28550)
管理(20235)
(19939)
(16033)
企业(16033)
中国(10443)
(9802)
(9644)
方法(9546)
业经(8113)
数学(7573)
数学方法(7331)
(6932)
农业(6509)
(6278)
理论(6230)
地方(5965)
(5445)
(5328)
银行(5305)
(5022)
(4950)
贸易(4944)
(4895)
(4851)
金融(4850)
(4807)
产业(4737)
发展(4670)
机构
大学(111171)
学院(110600)
研究(41920)
(38864)
经济(37779)
管理(35779)
中国(32151)
理学(29910)
理学院(29518)
科学(28957)
管理学(28544)
管理学院(28364)
(24915)
(24277)
(23144)
研究所(21066)
农业(19302)
中心(19193)
(19006)
(18933)
业大(18708)
(15710)
(15669)
北京(15609)
师范(15376)
(14882)
技术(14713)
(14707)
财经(14444)
(13059)
基金
项目(71539)
科学(54207)
基金(49813)
研究(49644)
(45563)
国家(45186)
科学基金(36956)
社会(29363)
(28562)
社会科(27638)
社会科学(27631)
基金项目(25337)
自然(24639)
(24329)
自然科(24107)
自然科学(24093)
自然科学基金(23628)
教育(22696)
资助(20966)
编号(20367)
成果(17604)
重点(16971)
(15920)
课题(14693)
(14561)
计划(14393)
(14161)
科研(14010)
创新(13362)
科技(13195)
期刊
(47772)
经济(47772)
研究(32270)
中国(26623)
学报(24410)
(22884)
科学(19924)
大学(17745)
学学(16680)
(15918)
教育(15615)
农业(15471)
管理(14834)
(10640)
金融(10640)
技术(10363)
(8380)
业经(7506)
经济研究(7456)
财经(7369)
(7170)
图书(7049)
业大(6799)
(6458)
问题(6432)
农业大学(5660)
科技(5311)
(5295)
国际(5125)
书馆(5081)
共检索到17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郑忠明  蔡惠凤  王扬才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记为ZE-M组和BE-M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组(ZE-M组和BE-M组)池塘水体中藻类组成呈多元化,隐藻、蓝藻和绿藻数量比较接近,而对照组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试验过程中,对照池的氨氮浓度和COD呈直线上升,而处理组氨氮浓度和COD的增长幅度缓慢,ZE-M、BC-M载体微生物的使用是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其它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大鹏  何安尤  韩耀全  施军  陈晓汉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零换水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生物填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并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处理组130 mg(CaCO3)/L;T2处理组100 mg(CaCO3)/L;T3处理组70 mg(CaCO3)/L;T4处理组不调节,每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在养殖周期内定期检测各水层和各生物填料层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以及水质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组在各水层和填料层的细菌总数和氮循环细菌数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组(P<0.05),总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对虾体质量增长速度、饵料转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晓娟  李卓佳  曹煜成  杨莺莺  袁翠霖  罗亮  杨宇峰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慧  朱旭枫  陈锦霖  李广丽  朱春华  
为分析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水解单宁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后,统计生长性能,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检测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3个水解单宁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宫晗  陈萍  秦桢  刘洋  高焕  李吉涛  李健  朱建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生物净化载体中微生物具有低丰度和高多样性的特点。综上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可有效地增加水体中促进氮、磷代谢的微生物菌群,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玉宏  柴鹏程  胡修贵  孙艳  黄倢  宋晓玲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海佳  郑忠明  金中文  陆开宏  孙芳  汪洋  李越蜀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健龙  江敏  王城峰  童晓岚  金婧  顾德平  胡伟国  于忠利  戴习林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对生物滤器内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不同位置间功能性微生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5个不同位置共鉴定出10个主要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丰度比例较大,为主要优势类群,硝化螺旋菌门(Ni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珊  周汇  单胜道  
以竹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固定在竹炭(比表面积365m2.g-1,孔比容积0.34mL.g-1)上,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及影响因素。考察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氨氮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竹炭吸附法和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均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增加,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均趋于增大,但投加量增加到一定量时,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增幅均趋缓。pH为8的偏碱性环境利于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竹炭固定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若晨  江敏  孙世玉  戴习林  吴昊  周俊芳  于忠利  张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 d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体、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1个纲、155个目、274个科以及277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发生变化,46 d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分类的属占优势地位,水样中优势属为hgcI_clade,底泥和虾肠道中优势属为ambiguous_taxa。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虾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随虾龄增长呈现的差异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振  王秀华  黄倢  
利用红糖与尿素为碳氮源在自然海水中培养微生物絮团,获得絮团产物,其离心后进行初步的生化分析表明,絮团产物上清液中微生物胞外产物重均分子量为213 281 u。絮团沉淀物中多糖含量占29.6%,氨基酸含量占12.6%。将絮团产物按0、0.02%、0.1%、0.5%、2.5%的比例添加至低蛋白饵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14 d后分别测定实验对虾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在饵料中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2.5%的对虾血清中抗菌与溶菌活力最高,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0.5%与2.5%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较低蛋白饵料对照组显著提高。用哈维氏弧菌感染实验对虾后,饵料中添加0.1%微生物絮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汪毅  闫明磊  李航  黄旭雄  李松林  
以商品饲料为对照组(A组)、喷涂市售光合细菌菌液(B组)、红假单胞菌菌液(C组)和红螺菌菌液(D组)饲料为试验组,研究饲料喷涂不同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1.21±0.24) g]生长、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组(B、C和D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C组和D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对虾的生长,其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提高。摄食喷涂光合细菌饲料后对虾肠道γ-变形细菌纲所占百分比减少,其中C组和D组γ-变形细菌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占比大于0.5%的主要微生物属有9个,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Algoriphagu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GpXIII、小梨形菌属(Pirellula)、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使用光合细菌没有显著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虾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组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红艳  刘天红  孙元芹  于晓清  叶海斌  王颖  
对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与日本囊对虾相近。两种对虾均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均含有18种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9.29±0.16)%、(29.01±0.1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57、67.90,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且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略高于日本囊对虾;两种对虾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无机元素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斌  牛犇  陈萍  李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探究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种类的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分析2种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2种虾肠道细菌常见38种ARGs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获得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有效序列分别为42 795和40 713条,物种注释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目分别为124和82,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分别隶属5个门、17个属和5个门、16个属。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75.45%,优势菌属为副球菌属(25.83%)和不动杆菌属(25.24%);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49.74%),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49.01%)和弧菌属(29.98%)。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2.19)Shannon指数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1.78),表明前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大于后者。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2种虾肠道细菌种类差异很大。PCR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携带15种ARGs,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携带14种ARGs。本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种类多样性、OTU丰富度、物种总数和ARGs种类均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为后续肠道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文亮  许华  唐杨  宋晓玲  黄倢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游离态活菌作为游离态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生物膜作为生物膜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每组8个平行。在养殖大棚暂养7 d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在第17天进行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