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1)
2023(10701)
2022(8373)
2021(7337)
2020(5703)
2019(12778)
2018(12707)
2017(23870)
2016(13286)
2015(14915)
2014(15163)
2013(14605)
2012(13681)
2011(12555)
2010(12767)
2009(11725)
2008(11825)
2007(10885)
2006(10094)
2005(9546)
作者
(40517)
(33751)
(33688)
(31812)
(21202)
(16154)
(15142)
(13127)
(12959)
(12062)
(11479)
(11311)
(10762)
(10669)
(10533)
(10372)
(10086)
(10020)
(9649)
(9648)
(8701)
(8353)
(8323)
(7738)
(7622)
(7618)
(7566)
(7464)
(6951)
(6699)
学科
(61892)
经济(61835)
(32569)
管理(32285)
(23293)
企业(23293)
中国(22286)
(20162)
地方(19336)
方法(18785)
业经(16451)
数学(15775)
数学方法(15477)
农业(13622)
(12169)
(11814)
(11349)
银行(11320)
(11307)
(11051)
贸易(11041)
(11023)
金融(11023)
(10975)
(10612)
地方经济(10271)
(10256)
发展(9776)
环境(9764)
(9665)
机构
学院(193887)
大学(191251)
(78022)
经济(76195)
研究(72150)
管理(66735)
理学(55919)
理学院(55167)
中国(54550)
管理学(53861)
管理学院(53514)
科学(45146)
(42394)
(38327)
(37562)
(34897)
研究所(33836)
中心(32533)
(31735)
业大(30231)
农业(29740)
(28610)
师范(28305)
北京(27143)
财经(26715)
(25586)
(25581)
(24024)
经济学(23655)
(23506)
基金
项目(122245)
科学(95221)
研究(89884)
基金(85439)
(75092)
国家(74375)
科学基金(62591)
社会(56885)
社会科(53868)
社会科学(53850)
(50113)
基金项目(44172)
(41405)
教育(41204)
自然(38346)
自然科(37475)
自然科学(37463)
编号(37082)
自然科学基金(36788)
资助(34573)
(31657)
成果(31165)
重点(28136)
课题(27189)
发展(26279)
(25916)
(25465)
(24831)
国家社会(23587)
创新(23245)
期刊
(98358)
经济(98358)
研究(61427)
中国(47003)
(38109)
学报(33512)
科学(29693)
教育(27870)
管理(26971)
农业(26006)
大学(25796)
(25466)
学学(24057)
(20936)
金融(20936)
技术(18231)
业经(17713)
经济研究(15662)
(13454)
财经(13329)
问题(12944)
(11659)
(10634)
图书(10551)
(10037)
技术经济(9667)
商业(9374)
国际(9348)
科技(9343)
世界(9304)
共检索到312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最佳工艺。【结果】 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90.52 μg/L,苹果汁p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工艺条件,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90.52μg/L,苹果汁pH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鹏飞  仇农学  
【目的】同时定量检测苹果汁中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建立一种基于多通道紫外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ID,5.0μm),以pH为2.5的磷酸水溶液和乙腈按95:5混合为流动相,在流速1.00ml·min-1,温度30℃下进行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的色谱分析。【结果】前10min,两种有机酸在210nm下被分离和检测;后10min,5-HMF和展青霉素于276nm下被分离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乳酸0.1790mg·L-1、富马酸0.0032mg·L-1、5-HMF0.0057mg·L-1和展青霉素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灿灿  岳田利  袁亚宏  
【目的】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纯化高渗酵母,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为浓缩苹果汁中高渗酵母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腐败浓缩苹果汁为材料,先用YPD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株,之后用高糖琼脂培养基筛选高渗酵母,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以ITS序列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立其分类学地位;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耐糖性、厌氧性和产气性。【结果】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获得了1株高渗酵母菌株,将其命名为BLCC-12-01,其能够在含650g/L葡萄糖的环境下生长,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可初步确定其属于异常毕赤酵母属;ITS序列分析表明,菌株B-LCC-12-01与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明涛  毕静莹  刘邻渭  Mansel W Graffith  
为了研究苹果汁生产中棒曲霉素产生菌的快速检测,利用实时PCR方法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可能性,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在polygatacturonase基因引物设计和传统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基础上,研究实时PCR扩增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以及底物质量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参数。结果表明,用Lightercy-cler实时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引物浓度为0.20~0.40μmol/L,底物质量浓度对实时PCR扩增的影响较小。在以上参数下,可以获得良好的PCR扩增曲线、产物溶解曲线以及清晰的产物条带。研究获得的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实时PCR参数,可用于浓缩苹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青峰  岳田利  袁亚红  高振鹏  
从浓缩苹果汁生产原料中分离出多种棒曲霉素产生菌,形态学初步鉴定表明其均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为确定其分类地位,又用ITS-DNA测序鉴定进行了验证。将ITS-r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提交到EuropeanMolecularBiologyLaboratory(EMBL)核酸数据库,通过Blast程序,将ITS-rDNA序列与Genebank中的核酸序列进行对照,结果确定其确为青霉属与曲霉属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张百良  孙治强  赵惠忠  王兰菊  李志敏  张杰  
采用微热探针法测试装置进行了果汁热导率试验。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每次只需试样 5 0mL ,且测试时间 90 % ) ,并得到了 2 7℃环境温度下不同质量分数区域苹果汁热导率的经验公式。对几种不同质量分数区域苹果汁热导率的测试结果表明 ,实际测定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盼红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目的】分离贮藏苹果中的展青霉素产生菌,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方法】从贮藏库中苹果上分离展青霉素产生菌,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将分离菌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展青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其中1号和8号菌株属曲霉属,其他8株属青霉属。在系统发育关系上,1号和8号菌为一个类群,其他8株菌属于一个类群。【结论】贮藏苹果中分离得到的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为青霉属或曲霉属菌株,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舜愈  祝霞  
【目的】为杏汁发酵饮料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增加杏果实的加工利用途径。【方法】以兰州大接杏杏汁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通过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试验,确定杏汁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杏汁的降糖速度和发酵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同一温度下,pH 3.5~4.0之间对杏汁的发酵速度、可滴定酸含量、酒精的生成均没有显著影响:活性干酵母单蓖发酵比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的降糖速度快、发酵速度也高;不同发酵条件试验中,杏汁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发酵杏汁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比杏汁中的略有升高。【结论】杏汁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 3.5、接种量3%,活性干酵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张强  傅虹飞  贲浩  
【目的】筛选猕猴桃果酒发酵优势菌株,优化果酒发酵工艺。【方法】以猕猴桃果皮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和筛选获得适合猕猴桃果酒发酵的酵母菌菌株;以果酒酒精度和VC含量为指标,系统分析了酵母接种量、初始SO2质量浓度、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5个因素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猕猴桃果酒发酵的数学模型。【结果】筛选获得2株酵母菌株1-21和1-31,菌株1-21发酵活力强,发酵得到果酒的VC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主发酵菌株;菌株1-31发酵得到的果酒香气独特,香气组分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红丽  黄祥元  余冰  
为得到一种外观诱人、口味独特的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型酸奶,以胡萝卜汁、苹果汁、鲜牛奶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研制凝固型胡萝卜汁、苹果汁复配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胡萝卜汁、苹果汁、白砂糖、发酵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8%,9%,6%;发酵温度(42±1)℃;发酵时间4 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佳静  李貌  孙志洪  唐志如  张相鑫  陈进超  
【目的】优化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底物与发酵条件,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改善发酵产物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选用胶红酵母TZR2014作为发酵菌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Mixture-Design设计固态发酵底物的配比,各底物原料的范围如下:麸皮50%—80%、豆粕6%—20%、玉米粉3%—15%、米糠2%—14%、玉米浆2%—10%、硫酸铵0.4%—2.5%、磷酸二氢钾0.05%—0.5%和硫酸镁0.03%—0.3%,通过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类胡萝卜素,并根据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最优的发酵底物。确定最适发酵底物配比后,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各参数的范围如下:接种量5.0%—12.5%、发酵时间60.0—96.0 h、发酵温度26—32℃、p H4.0—7.0、含水量60.0%—75.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优化的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粗纤维、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胶红酵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固态发酵底物中麦麸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45),与发酵底物中玉米浆的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40),与发酵底物中米糠添加量为正相关(r=0.329,P=0.050)。发酵产物中胶红酵母活菌数与底物中豆粕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底物含水量对胶红酵母活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5),而组氨酸、水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章融  
研究了鲜榨果汁后浑浊因素的临界值,最终确定的质量浓度临界值为:蛋白质558mg·L(-1),铁60mg·L(-1),淀粉2.5mg·L(-1),单宁酸180mg·L(-1)。实验中采用模拟货架寿命的方法,得到了在40℃下保存6周可以达到室温下保存1a的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振鹏  袁亚宏  岳田利  王云阳  任海峰  
为了对果酸回兑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了澳洲青苹、富士和秦冠3种苹果在制备浓缩汁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分布,并对低酸苹果汁中的果酸分离和洗脱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澳洲青苹的主要成分含量明显优于富士、秦冠苹果;D380树脂在温度25℃、果汁浓度(以糖度计,质量分数)30%、流速3 mL/min时,吸附分离果酸效果最佳;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为洗脱剂,在温度25℃、流速6 mL/min、洗脱3次、洗脱剂与树脂体积比为2∶1时,对果酸的洗脱效果最优。试验证明将被分离的果酸回兑到中等酸度的浓缩苹果汁中,使其达到高酸浓缩苹果汁的技术要求是完全可行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明  
2003年苹果汁国际市场发展前景稳定,我国苹果汁生产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我国苹果出口增量不增收;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并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贸易规则促进自身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